关于摆地摊的梦想
最近想着摆地摊, 所以晚上跑去学生街旁观了摆摊者与顾客的讨价还价。 在路上逛的人不少,大多是年轻的女孩儿,可能是附近的学生,三五成群或者挽着对象,看她们脸上洋溢着满足又幸福的笑,我心里想着,年轻真好啊。 摊主也是年轻人居多,有的热情如火,有的静如处子。大多数脸上挂着谄媚的笑容,招呼着来来往往的人民币。前一秒还一副你出的价不够成本的嫌弃又可怜的模样,后一秒交易完成就宛如达成国际协议握手合作的友人。 看了一下他们卖的东西,默默统计下来,大致了解了地摊市场,分析消费人群的需求和行为习惯,考虑成本和利润还有运输,最后决定要卖的东西。我觉得在筹备之前可以先出个摆摊方案。利于有条不紊地执行,以及从容不迫地应对突发情况。 一路观察一路思考,吃了章鱼小丸子喝了奶茶带了一包泡芙,顺便路上给一个吹唢呐的流浪老爷爷送了五块钱。路上一共遇到了俩个乞讨者,一个坐地上不痛不痒哀求卖惨,一个非常认真专注地像个音乐家表演着。每次看到后者那样的人,都会停下来,听听好听或者难听的曲子,揣测之前发生了什么故事,才有后来生活所迫又不愿低头的他们。至于前者,一般都是不理会的。 高中晚自习后遇到过乞讨的老奶奶,天气还挺冷的,我拐去面包店给她买了牛奶和面包,她有点惊讶不好意思收,在寒风中和她聊了会,她一直道谢,用我听不太清的普通话和我说她孩子不孝,她就只能和老伴到处流浪。我看着她的满头白发吹乱在风里,沧桑得让人心疼,可是我什么都做不了。后来再也没见过她,可能换了个地方流浪。 大学时校外有个拾荒的老奶奶,经常是天黑了出门,偶尔白天也能看见她,在水果街背着一大袋一大袋的瓶瓶罐罐,有时候我们聚餐到大半夜,发现她还坐在路边的石凳上打瞌睡。卖水果的阿姨说老人的丈夫和儿子都不在了,一个人住,只有儿媳妇偶尔给她送点吃的,她还拜托卖水果的阿姨帮她把儿媳妇送的东西转卖掉,很可怜。我们给她送过钱,她不收。天热给她送过水,冬至给她送汤过圆,聚餐后给她送了几袋空瓶子,她不会说普通话,一直用闽南语道谢,说着好孩子,祝你们有好前程。后来,就再也没见过了。 一个人在外面的时候,向来都是对陌生人和陌生环境保持着很高的警惕,以最大的恶意揣测那些可能带来危险的人,然后尽量严肃着保持一个安全的距离。毕竟这么可爱的自己只有一个,千万不能受到伤害。 在确保自己安全,或者即使发生危险情况也能在第一时间逃脱的情况下,还是会忍不住关怀那些不被生活善待的人。想为他们做点什么却又无能无力只能旁观着生命听着故事叹息。生活一直都很不易啊。所以更要努力生活下去,好好活下去。 所以,为什么突然想摆地摊呢,若不是想当个旁观者捕捉有趣,那可能是因为太穷了吧。看似平静如水的安稳生活,其实耗费着光阴摧残着年轻的心。尽量说服自己那些枯燥无聊的事情也可以变得有意义,可是任何意义都比不上对得起所付出的时间的回报来的安心。 至于拉不拉得下脸,对于这种曾经为筹善款讨了几条街的人来说,拯救是目的,目的之外的东西都不重要,比面子值钱的东西真的多的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