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做过的及时止损的事情
查看话题 >远离垃圾公司
今天是六一,上个月五一后开始找工作,累计面试了四家公司,收获一个offer,想着工作难找,对方给的待遇也可以,试用期26k,转正28k。缺点是传统软件公司,甲方乙方那种交付方式,非互联网企业。
为了生活,我想着还是去吧,而且上两篇文章,我还强调了要有职业精神,防止自己去不喜欢的企业产生了厌恶情绪,进而不专业的工作。现实是,这家企业远比我想象的恶劣,在签合同的那天,我仔细的想了一个小时,最终认为,这原本定位为过渡型工作的公司,非常不适合我,即达不到过渡的目的,也会干扰我未来的发展路径,所以没签,工作一个礼拜后离职。
具体展开来说
报到的第一天,该公司的工作方式是在虚拟机上开发,虚拟机不联网,手机不能带入办公室。因为甲方保密要求,这些都好理解。因为总部不是在深圳,第一天虚拟机账号之类,禅道之类的没有开通。但邮箱开通了,这是一个重用的邮箱,由于管理员的疏忽,没有把上一个人的邮件记录清空。我刚报到,除了领导领着和周围人打一声招呼,没别的事情了。
我便自行翻看电脑上的资料,差不多是上一个人留下来的东西吧,工作周报,月总结之类的,了解一下公司的项目运作方式,汇报方式。重点在旧邮件记录,很快我发现这些邮件特别有意思,所有人都隐去了名字,只能用代号(工号)称呼。邮件往来之间,所有人都不能有姓名,只能以代号相称,如果出现了人名,里面有一个专职的检查员来纠正,并回复邮件强调不能用人名。
这个制度不知是出于什么考量,我对这个事情的第一反应,这挺像监狱的管理制度啊,犯人只允许有代号,不允许有名字,不允许有个性化的东西存在。当我看当一张代号对应的职位邮件时,也许他们设立这个制度的是为了把人螺丝钉化?反正我没想明白,在所有内部正式沟通的场合中:邮件,项目管理的禅道,Excel中,都不许出现人名,都要代号化。
出于什么理由设置这个制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制度不鼓励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也不鼓励个人创造。
接下来接受培训,是一个叫代码质量检查员的人进行的培训,后面我知道了,这个人在公司组织中的地位是比较高的,不单是代码质量,他是整体质量的检查员,可以对全部技术文档的标准,质量,生成流程进行评审。
这为期两小时的代码规范培训,规范基本是照着阿里规范抄的,通篇下来规范不是重点,重点是 bug 等级定义。bug 率考核,这个制度有争议,我也不宜褒贬,但质检员格外强调bug的事情,因为bug事关绩效考核,事关工资。我询问了如果有责任归属争议的怎么处理,他展示了一个争议案例,来回50几个邮件,前后半个月,争议一个bug归属。
其实这就是bug惩罚机制的弊端:成员会为撇清责任的事情,扩日持久的推诿,而真实解决bug的时间,也许不到相互推诿时间的十分之一。但我不是来改变它们企业文化的,我表示可以接受,只是谨记写代码时候,要多做测试,减少bug。
另一个扯淡的地方则是,试图用每日字符量来衡量产出,当然质检员也强调是想推行这个制度,但没有真正推行,当他说出日产3万字符量,我有点惊呆了,这是真正的搬砖,真正的码农。他一直所强调的是,虽然没有推行,但我有办法衡量你的产出。看代码字符量是比较愚蠢的衡量方式,代码与代码之间的价值,并不能用多与少来衡量。光是有这个想法,便是愚蠢的。
培训完的整体感觉,质检员是一个严苛的工头,但他自认多年没有编码,在现场的一些小炫技,试图在展示自己也是懂编程的。他推荐的一款复制粘贴工具和一款文件查找软件,问我有没用过,我说没有。他听到我说没有的时候,非常得意的说,连这两款软件都没用过,开发效率肯定不高。
这个时候,我没有去反驳他,遇到愚蠢的人,我不想反驳,他有自己自洽的逻辑,很难接受别人的观点,尤其是他认为这人还不如我的时候,怎么可能接受不同的观点呢。我开发这么些年也从没去找什么复制粘贴工具,他推崇这个工具,也不知道以前是怎么写代码的。文件查找就更离谱了,ide早就帮你做好了。
因为事先我查看了旧邮件,知道质检员管的事情长,权限大,在公司的地位很高,这些事情反应了他以及这个公司对待程序员的态度:搬砖的码农,不信任,以及时刻监管。后面的事情,更强化了我的判断。
接下来的第二天,各个账户都开通了,邮件也清空了。领导分配了一个任务给我,给一个项目的代码找bug,项目比较大,这一天找了找,大概七八个bug,下班前我建议领导把任务按模块切割,这样可以分配下去就可以全覆盖查找了,第二天领导采纳了我的建议。
分模块后,大家各自查找完了bug,汇合在一起后,进行小组内bug评审。这时,我才知道这个的利害关系。原本,我觉得代码互审,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这在我原来的互联网公司都没能严格执行的一件事,在这儿竟然可以做到。
对这个公司对代码质量的追求的敬佩之情尚未过24小时,bug惩罚机制的坏处就体现出来了,因为只要落实一个bug,这个项目的负责人就要承担经济上的后果,所以找出来的bug,对方认不认,这是一个非常扯皮的过程,也是很针尖对麦芒的过程,这是零和博弈,甚至是负和博弈。对方展现出来的敌意非常浓,我很快想明白了其中的利害关系,找bug变成了找茬,领导也非常明白这个事情不能较真,走走过场就好,找些不痛不痒的bug交差。
领导的原话是,后面他们也会找我们的bug,不要伤了和气,都不好下台。找bug成了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的过场戏,代码质量成了一个笑话。
再往后一天,是小组集体参加一个项目架构评审,技术经理也是高级架构师,是评审他的架构设计。主审是厦门总部的需求分析师,也是副总裁,以及厦门那边的技术经理,同时也是我们昨天找bug的那个项目的负责人。
高级架构师,也就是我们我上司的上司,也是项目经理。在他之上,还有一个技术总负责人,一个穿着黑色衣服的胖子,而项目经理,摘下口罩后, 脸型是微微塌陷,鼻子长的挺长,且有点突出,和我对《银河帝国》中骡的形象想象很像。但我没想到我们的项目经理是个比较儒雅,隐忍,而又刚硬的人。
评审刚开始没十分钟,厦门的副总就开始找问题了,不单开始找问题,也开始质疑项目经理的架构能力,而项目经理始终以平稳的口气解释着。后面的情形越发难听,我甚至听不下去了,项目经理也开始反击,并称:如果这样的都看不懂,那么我就对你的能力产生怀疑了。那个副总的嗓门很大,火气似乎也不小。扯开来谈的很多事情,其实跟技术评审没毛线关系。
从那副总的瞎扯中,我了解到他们真实的需求,就是像要把传统单体软件架构,升级为符合当前技术潮流的微服务架构。而他们想要的是一个通用灵活架构,能适应多个甲方使用。双方的相互交锋,显得非常不友好,我当即在笔记本上写着:来者不善啊。那副总也说道,他们两年前就开始架构升级,换了两拨人,也没有做好。我想着,我们是第几拨人了。
经过项目经理的有理有利的反击,远程视频端的副总情绪明显缓和下来了,开始好好聊技术评审了。但效率始终不高,话题会被拉扯从远了,就这样从早到晚,一天都是进行远程会议评审。在期间发生的一个插曲,让我一下明白了,我坐那儿听就好了,一句话也别说。深圳的技术总负责人,参与了现场评审,他只是说了几句自己的理解,厦门的副总直接说放屁,不懂就不要瞎他妈的猜用户需求。技术总负责人立刻傻眼了。
说多错多,从这个公司的组织结构来说,我的上司的上司的上司,尚且被骂的狗血淋头,能有什么好说的。两年炒了两个团队,这个公司从骨子里就不信任技术人员,或许他们自己是技术人员出身的,以为自己懂技术,对技术团队才会这样的不尊重吧,比较的奇葩。
周四进行了绩效考核培训,这个培训是要考试的,因为事关工资,所以要去比较严格,听说考试还是考填空题,90分及格,不及格扣绩效。这些天听来的早一些的员工说,平均每周一次考核,大部分是技术无关的,但绩效相关,不及格就要扣绩效分。我想,这是不是有点多了。
从绩效培训中了解到,和他们入职书要不一致的地方,入职说明书说的是每月80%固定工资,20%绩效工资。但人事的讲解中了解到,是薪资减去最低工资2200,其余部分都拿来绩效考核,也就是说26k里面,差不多24k是要参与绩效考核的,而考核的内容,除了代码,还有每周的各种培训,规章制度和业务培训都算。我已经感到被坑了,这个绩效设计的,明显是个大坑。
到了周五,入职的时候问了人事,说是周五的时候签合同,所以周五拿到了合同书。我仔细的阅读着合同条款以及保密条款竞业条款,其他都问题不大,但合同条款的问题很严重。最明显是基本薪资是2200,这就一个最低工资嘛,社保公积金啥的都按最低标准交。其余的就是周四人事培训的内容,要按考核标准来。
这里面坑太多了,合同只提到了最低工资,这是有保障部分,其余都是没有保障的。而且绩效考核的标准,并不固定,它可以随时新增一项考核条款,内容,比如每周那些培训考核,还附带填空题的,这些就是明显的坑。以及代码质量检查标准,这里面可以扯皮的事情太多了,而且最终解释权也在对方手里,只要它想扣你的钱,便十分容易执行。
而且,最关键的信息是,两年时间里,这个公司以及换了两拨技术团队,这份合同的设计,当炒人时候,N+1赔偿也非常廉价,也就多给2200,甚至当月的薪资,都可以给一个非常低的绩效来压低,非常低成本的解雇一个技术员工。
在项目经理代码评审的时候,质检员当场递了一张纸条,要求所有参加今天评审的人,要写五点总结,然后开会进行总结,每人的点不得重复,我的领导在他面前也是毫无话语权,完全的听从。
这个总结会放在了周五,而上午我拿到了合同仔细阅读时候,已经有想法,不打算签这份合同了,坑太多了。而在总结会上,质检员还大肆的谈他对技术的理解,谈他的经历,谈这些那些东西,而我们一群技术既然要乖乖听他在那瞎bb,在谈到一个技术方案时,我当场回了他,这是错误的。
后面他接着谈了很多无关技术的事情, 也谈的很不对,在他时刻不停的发表着自己的见解的言论里,我突然回想到那个在珠光村令人极其恶心的房东,什么事情都要按他自己的标准,他又有非常多的见解,要别人来迎合。这特么把自己当做一个土皇帝来指挥别人,太恶心。
而想到这公司从上到下,对技术人员如此防范和不待见,我觉得,即使在里面短暂的待三个月,到最后离职时候也会非常的恶心和让人难受,而联想到我在搬离珠光村时候,所受的种种非难,赔钱,我下定决心,越早远离这样的垃圾公司,越好,在别的公司拿两万五的月薪也是实实在在的钱,而在这边,是太多太多的坑,随时都有可能一个坑出来恶心你。最后不单钱少了,心情态度也弄坏了。
越早离开损失越小,下午我便和人事提出不签了,也恰好留意到墙上贴着一个今年以来离职员工的公告栏,上面竟然把离职员工的离职原因贴了上去,我看了一下,离职率挺高的,而离职原因还加上了他们的评论,评论里没有一点反省的想法,通篇就是别人如何如何不好。更加印证了我对他们的看法:对技术员工毫无尊重。
当初自己的计划是,留三个月,好好工作,就算骑驴找马,也要善待那头驴。但事实是,这不是个善茬,不值得我工作哪怕多一天,对方总想着如何防范和坑你钱的时候,相互没有了基本的信任,企业文化也极其差,走便走吧。
唯一学到的东西是,工作迫使自己早起早睡了,更珍惜早上的时间,更明白了,什么才是真正重要的事情,要去做什么样的公司,做什么样的工作。把自己看低一点,这样一个小公司,招来的人,不少都是干过项目经理,技术经理的,这些头衔,也就是个屁。我得把过去的经历看低,静下心来好好做技术,才能得到真正的提高,获得想要的工作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