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视野下的李斯特——生平及作品·追逐莫扎特等人的足迹》书摘
曼弗雷德·瓦格纳:《现代视野下的李斯特——生平及作品·追逐莫扎特等人的足迹》,2009年06月,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
学习作曲法当时在奥地利首先意味着掌握由约翰·约瑟夫·福克斯创立的古老的通奏低音法,它包含音乐基础课程、对位法、钢琴知识、甚至音乐中所蕴含的最重要的语言意义。对于以自己父亲为音乐启蒙老师的弗朗兹·李斯特而言,他需要掌握当时、甚至19世纪末始终在哈布斯堡王朝同性的音乐基本原理,这一原理指导下的作曲法有别于德国或法国音乐学校所教授的所谓“现代”作曲法。
传统作曲法的优点在于,它旨在训练学习者的熟巧技能,尤其适合以音乐为谋生手段的艺术家,它能使学习者首先在教堂音乐范畴里演绎古典音乐的华彩,从自身目的出发对古典音乐进行改编,在保持古典音乐神韵的基础上自由发挥。这种追求熟巧程度的作曲法旨在将音乐理解为一种具有内在协调功能的形式法则,为合唱队、管弦乐队或小型乐团的日常音乐实践提供了理想的出发点。值得注意的是,无论维也纳第二乐派还是恪守音乐的语言性的当代奥地利音乐家,他们无不坚守和捍卫这一传统作曲法。
父亲在日记里写道,只要他一坐在钢琴边准备弹奏,小李斯特便会快步来到他身旁,这是他下决心教授儿子钢琴课程:“李斯特6岁的时候,一次我在钢琴上弹奏里斯的升C小调协奏曲,闻声赶来后他靠在琴边,聚精会神地侧耳倾听。晚上从花园玩耍回来后,他居然能哼唱音乐的主题。在我们的要求下他又重复了一遍,尽管不清楚自己唱的是什么,从这一点可明显看出他的音乐天赋。之后他开始不停地求我教他弹奏钢琴。”
1820年亚当·李斯特再次申请停薪休假一年……效仿贝多芬之父的夸张做派,动用各种门路,让一名音乐经理人聘用李斯特出演在奥登堡举行的慈善音乐会。9岁的李斯特在音乐会上演奏了费迪南德·里斯的降E大调钢琴协奏曲,并即兴弹奏了听众提出的主题……这次演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首先音乐会又加演了一次,普雷斯堡皇家城市日报于1820年11月28日专门撰文发表评论“……任何乐谱只要看上一遍,他就能准确熟练地弹奏出乐曲的主旋律。他这种对于复杂乐谱的瞬间解读能力令现场听众为之惊叹”
车尔尼在他的回忆录中写到:“……我还是对大自然赋予他的天分感到惊奇。我先是作为示范给他试奏了几只曲子,然后他能将我的曲子模仿得惟妙惟肖,俨然一位活生生的自然主义者……同样令我感到惊异的是,在我应他父亲的请求给了他一个即兴演奏的主题之后,在没有学过任何和声知识的前提下,他竟然能够走出绝妙的思想内容”
1822年5月8日,亚当·李斯特携全家去了维也纳。弗朗兹·李斯特每天步行至市中心,向卡尔·车尔尼求教,不久也开始拜安东尼奥·萨利瑞为师,萨利瑞对小李斯特的音乐天赋赞誉有加,从1822年7月开始每周三次无偿教授他音乐课程,包括识读总谱、乐谱分析、和声学和作曲。
李斯特也曾尝试向著名的歌剧作曲家费迪南多·帕厄学习歌剧创作,尽管学习时间不长,但他还是收获了生平唯一的短歌剧《桑丘先生》。
1826年李斯特向安东·赖夏学习对位法……安东·赖夏最重要的贡献在于,发展了阿贝·福格勒的音乐理念,为解决19世纪音乐界的疑难杂症奠定了重要基础。与他的德国同行们截然不同,福格勒不仅捍卫了同走低音的重要意义,……还是现代乐谱分析的奠基人及配器法(即今天常用的术语“瓦格纳声响”)的倡导者。
学习作曲法当时在奥地利首先意味着掌握由约翰·约瑟夫·福克斯创立的古老的通奏低音法,它包含音乐基础课程、对位法、钢琴知识、甚至音乐中所蕴含的最重要的语言意义。对于以自己父亲为音乐启蒙老师的弗朗兹·李斯特而言,他需要掌握当时、甚至19世纪末始终在哈布斯堡王朝同性的音乐基本原理,这一原理指导下的作曲法有别于德国或法国音乐学校所教授的所谓“现代”作曲法。
传统作曲法的优点在于,它旨在训练学习者的熟巧技能,尤其适合以音乐为谋生手段的艺术家,它能使学习者首先在教堂音乐范畴里演绎古典音乐的华彩,从自身目的出发对古典音乐进行改编,在保持古典音乐神韵的基础上自由发挥。这种追求熟巧程度的作曲法旨在将音乐理解为一种具有内在协调功能的形式法则,为合唱队、管弦乐队或小型乐团的日常音乐实践提供了理想的出发点。值得注意的是,无论维也纳第二乐派还是恪守音乐的语言性的当代奥地利音乐家,他们无不坚守和捍卫这一传统作曲法。
父亲在日记里写道,只要他一坐在钢琴边准备弹奏,小李斯特便会快步来到他身旁,这是他下决心教授儿子钢琴课程:“李斯特6岁的时候,一次我在钢琴上弹奏里斯的升C小调协奏曲,闻声赶来后他靠在琴边,聚精会神地侧耳倾听。晚上从花园玩耍回来后,他居然能哼唱音乐的主题。在我们的要求下他又重复了一遍,尽管不清楚自己唱的是什么,从这一点可明显看出他的音乐天赋。之后他开始不停地求我教他弹奏钢琴。”
1820年亚当·李斯特再次申请停薪休假一年……效仿贝多芬之父的夸张做派,动用各种门路,让一名音乐经理人聘用李斯特出演在奥登堡举行的慈善音乐会。9岁的李斯特在音乐会上演奏了费迪南德·里斯的降E大调钢琴协奏曲,并即兴弹奏了听众提出的主题……这次演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首先音乐会又加演了一次,普雷斯堡皇家城市日报于1820年11月28日专门撰文发表评论“……任何乐谱只要看上一遍,他就能准确熟练地弹奏出乐曲的主旋律。他这种对于复杂乐谱的瞬间解读能力令现场听众为之惊叹”
车尔尼在他的回忆录中写到:“……我还是对大自然赋予他的天分感到惊奇。我先是作为示范给他试奏了几只曲子,然后他能将我的曲子模仿得惟妙惟肖,俨然一位活生生的自然主义者……同样令我感到惊异的是,在我应他父亲的请求给了他一个即兴演奏的主题之后,在没有学过任何和声知识的前提下,他竟然能够走出绝妙的思想内容”
1822年5月8日,亚当·李斯特携全家去了维也纳。弗朗兹·李斯特每天步行至市中心,向卡尔·车尔尼求教,不久也开始拜安东尼奥·萨利瑞为师,萨利瑞对小李斯特的音乐天赋赞誉有加,从1822年7月开始每周三次无偿教授他音乐课程,包括识读总谱、乐谱分析、和声学和作曲。
李斯特也曾尝试向著名的歌剧作曲家费迪南多·帕厄学习歌剧创作,尽管学习时间不长,但他还是收获了生平唯一的短歌剧《桑丘先生》。
1826年李斯特向安东·赖夏学习对位法……安东·赖夏最重要的贡献在于,发展了阿贝·福格勒的音乐理念,为解决19世纪音乐界的疑难杂症奠定了重要基础。与他的德国同行们截然不同,福格勒不仅捍卫了同走低音的重要意义,……还是现代乐谱分析的奠基人及配器法(即今天常用的术语“瓦格纳声响”)的倡导者。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