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快与慢
从别人那儿听到令人惊奇的事实相比,你更有可能因为从自己的行为中发现惊人的事实而学到知识。

编辑
直觉和历史记忆构造了理性思维的输入数据,所以放下过往和成见,才能见本性。我们感受到的只要冰山一角,甚至是幻觉,而背后是无限可能,和无限的路径。所以破执,是基于看见无限的可能性。
一本书,把日常生活中人的行为判断,都找到了合理的归因,但对于我来说,却越来越困惑。
了解了这些又能怎样呢,我的行事准则会改观吗?做判断一样会有自我偏见,购物的时候还是会钟情打折活动,买奶茶的时候还是大概率去选择中杯,判断一个人更多的还是仅凭第一印象.......
这种人性基因里的固执,如何在头脑中实时进行反人性的规避?
作者高屋建瓴,醍醐告诫:看看你们这些人类,所作所为,多么的愚蠢。然后转身望向天空,心里寻思,上帝也许就是让人类一直愚蠢下去吧。
太多太多的人都会钟情表象而懒于去深度思考。或者囿于自己的眼光局限,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预估。
但是历史的进程,一次次的伟大变革,难道都是深度的思考和理性驱使?
哥伦布要不是把地球的周长错算成了1/20的长度,他未必会有在大西洋中一路向西航行去的勇气。陈祎要不是在国内饱受排挤,感性驱使,冒着生命危险,西行取经,怎能成为三藏法师。
幸好,我们的基因决定了我们大多的行为都是感性的。这个世界如果都是绝对的理性,该是多么的无趣和黯淡啊。
但知道这些知识后,起码给我们一个全新的标的,去做出自己的判断。
需要的朋友关注!公众号:浮生在路上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