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ighton Rock
这几天总有点什么想写的,但是兜兜转转又凑不完整。
两天来,我对《布赖顿棒糖》着了迷。纯洁的恶魔,命中注定的恋人,如影随形的自卑,毫不避忌的爱的卑琐的那一面,还有我的生活里经常能接触到的,人对自己不了解的事物坦然的冷漠。我决定读完格林所有的小说,他是写爱情的一把好手,可惜我还是个不懂爱情的屁孩。几年前草草翻过那本《恋情的终结》,感觉骨头都凉了半截,匆匆把它卖掉了。
宾基是那种名垂青史的带感男主角,被网文抄到恶俗的程度。用朋克创始人麦克拉伦形容约翰莱顿的话说,就是“他有一种用冷酷来掩饰伤痛的少年魅力,这是最容易打动人心的东西。你已经看到,女孩子都爱他。”我们学校里都些是中产聪明仔,当然不会有宾基企图谋杀世界的暴戾、仇恨以及备受压迫的自尊心,即使有好看的男生像村上春树的主人公在校园里飘来飘去,表现出的也不是60s的忧郁,而是一种夹杂着自恋和寂寞的诉说。这里有许多骄傲的身姿,有使我战栗和厌恶的惯常评价性目光,也有温柔的人。这里的人几乎都体面、理性、天真而冷漠。
从今年的大事件,我才终于看得见并乐于思考那些不美好的东西。我的身边有温柔的好孩子,但是没有我所渴求的,真正温暖的心。哈哈,我现在所流露出的批判总让我觉得自己怀有一种县城出身为立场和基底的、夹杂着自卑的傲慢。(我现在所抱有的感情和《69》的结尾所抱有的感情很相似:愿意记住和感受痛苦的剑介望着接受不了这份痛苦只想遗忘它的珍淑女,即使从爱慕的眼光里看,也夹杂着责难)傲慢傲慢,可是世界也是由傲慢构成的呀。比如我一直暗戳戳坚信豆瓣上的大家不辞辛劳地标记那么多书影音,绝对带有一定程度的装x成份,而这份装x成份里面,有种潜移默化的傲慢。是傲慢让我们相遇。我所认为的温暖,必须配备不断运转的自省程序。不断启动这种后劲十足自我消耗的成长机制是痛苦的,但ta能忍受,我爱这个。(我的自恋也暴露无疑)
看Brighton Rock的时候特别想听lover's rock,它们都来自英国,1938年的小说和1979年的朋克。
想来现在阶级固化这么严重了,全面进入了拼爹时代。突然小说方方面面就照进现实了。看了这本书突然意识到自己讲起话来一股子令人作呕的中产味(中产味和中产没有绝对的关系就像中国味和中国...)......反省反省......
书还没看完,下次再说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