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大家谈谈对华为的一点看法
为啥说华为是一个时代的象征
今天来和大家简单聊聊关于美国以倾国之力来猎杀华为这件事。 我看到很多的讨论和分析,但总体来说偏悲观,大部分知识阶层认为中国跟美国在芯片领域的差距太大,美国这种近乎无耻的“无限追溯”,基本上就是“杀不死华为誓不罢休”的节奏,而同时认为中国可用的反制措施有限,从而得出一个结论,美国的强大超乎想象,不要再吹中国厉害了等等。 当然,乐观派也有很多,把美国对华为的猎杀,看成是一种倒逼的激励机制,一时间也激发了诸多科技工作者、消费者和创业者的情绪,这是一种比较好的现象。 但我要分析的角度,并不简单的是表明某种立场,因为华为的问题,不是一个简单的企业问题,美国已经将华为的问题,上升到了政治和国家安全的角度,这背后一定是有战略性考量的,中国一定要以同等的支持,来帮助华为脱困,这关系到能否保住中国改革开放成果的问题,也可以说关系到中国国运的问题。

华为所代表的,已经不是单纯的一家企业,而是中国人才、科技,以及教育等等综合实力的一个承载、发挥和蓄能池,一旦华为在国际市场失败,意味着中国企业吸引国内顶尖理工科人才的能力将损失惨重,甚至面临灭顶之灾。 也可以这么说,中国出台那么多吸引高科技人才的行政政策,其实远比不上建立一家像华为一样的科技公司有效。当然,各自有各自的作用,只是如果没有足够优秀的企业,对科技人才的吸引肯定是不可持续的。 很多人可能会说,华为倒了,还有其他企业呢,请注意,这些科技类人才,不是简单的选择华为的高薪,很多是基于华为的国际化市场和研发体系需求,这种需求给一个人的眼界和发展空间提供了不一样的机会。

腾讯和阿里巴巴,以及国家电网等等,是无法替代华为的软硬件多领域需求和国际化的。腾讯海外收入占比还不到10%,阿里巴巴海外收入占比也就20%左右,而华为海外收入占比一度接近70%,这几年国内市场起来后国内收入占比有所提高,但国际收入占比依然超过40%。更重要的是,腾讯和阿里加起来的收入,还没有华为高,大部分需求也是服务型人才(最近两年才开始投研发)。 什么意思呢,意思是说,如果你是一个想走向国际化的科技类顶级人才,中国企业里面,华为可以说是最综合的一个选择,也是承载能力最大的理工科人才池子。而华为一旦失去吸纳这部分人才的能力,那么这些人才至少会有很大一部分,将加盟美国,以及更多其他国家的企业。 同样的,美国不只是在封杀华为,还在启动对中国理工科输美留学生的限制。因此,美国所实施的,是对中国科技人才从教育、需求、留存到承载体系的全面遏制和封杀。

大家应该还记得中兴通讯吧,被美国打压之后(2018年4月16日,美国商务部宣布立即重启对中兴通讯的制裁禁令,中兴通讯将被禁止以任何形式从美国进口商品),结果就是,2018年第二季度遭遇了58%的损失,当时中兴通讯的工厂已经停产,随后的第三季度下降了14%,第四季度下降了17%。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兴吸引科技人才的能力以及对科研的投入立马遭到削减,这种损失不仅仅是企业层面的,还是国家层面,是一种战略性损失。 如果中兴事件不足以引起重视,此时美国对华为的猎杀,必须要重视了,如果这还不足以引起各个方面的及时应对,那中国失去的就不是一个华为,而是整个建立起来的高科技人才市场化产业链条的崩溃(我并非危言耸听),以及难以挽回的中国企业国际声誉损失,因为这意味着华为无法给全球170多个国家提供稳定的产品和技术服务保障,你让人家怎么看中国企业?

对于封杀华为,更大的战略威胁是什么呢,当然是遏制和降低中国在科技领域的全球化,永远把中国锁死在中低端加工领域,无法在国际市场获得更大利润,从而进入中等收入陷阱,彻底清除中国对美国各类霸权的战略挑战。 这也就是为什么,现在倡导中国要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加强科技创新和技术攻关,强化关键环节、关键领域、关键产品保障能力。我想,中国新型的举国体制,也就是对自身力量的运用,不仅要体现在抗击疫情,以及攻克关键领域技术难题上,还要用在保卫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发展成果上。

© 本文版权归 Miranda.zhu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