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孩子是如何学习的?》第一节分享
现在厌学的孩子很多,爱学习的孩子却很少。每天早晨送孩子去学校的时候,说不想上学的大有人在。
大家是不是认为孩子天生就是不爱学习的?毕竟学习是个苦差事,没有人愿意吃苦。
但实际上前面的这个论断是把学习等同于上学了。
我认为,学习是孩子通过观察、尝试、请教、查阅等方式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和掌握生存技巧的过程。
这个过程可以发生在学校里,也可以发生在学校之外,尤其是可以发生在家庭中。
家庭是孩子学习开始的地方。在家庭里,孩子学会了行走,学会了说话,学会了最基本的生活技巧和基本的人际交流的技巧。
通过学外语我们知道,其实学会一种全新的语言是非常困难的。
但是孩子是如何在短短的两三年之内,不仅学会了说话,还学会了那么多的生存技巧呢?
我们需要坚信的一个事实是,就像鸟儿会飞翔,鱼儿会游泳一样,人天生会学习。
如果我们能够了解孩子是如何学习的,能够知道对孩子们来说最有效的学习方式是什么,就能更好的看到孩子地努力,保护孩子的热情,帮助孩子学得又快又好。
所以今天我介绍的这本书是约翰·霍特所著的《孩子是如何学习的》。

作者约翰·霍特是教育领域的著名作家,他一生致力于观察和分析儿童的学习行为。
他的作品包括《孩子是如何失败的》《孩子是如何学习的》《永远不太晚》《学而不倦》等等。他的作品被翻译成了14种语言在其他国家发行。
这本书第1次出版于美国上世纪70年代,主要是作者约翰·霍特对孩子的观察手记和思考点滴。
虽然50年过去了,但是这本书的理念和价值仍值得我们重视。
《孩子是如何学习的》以及它的姊妹篇《孩子是如何失败的》销售超过了200万册,影响了整整一代的老师和家长。
如果我们设身处地的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的话,我们会发现孩子所面临的,是一个跟我们所理解的完全不同的世界。
首先,孩子面临的第一个处境是,世界是一个整体。
当我们能够把椅子跟房间分开的时候,在孩子看来,椅子是房间的一部分。除非他们看到了房间外面的椅子跟房间里面的椅子有诸多的相同之处,他们才会慢慢意识到,这是一类独立的物品。
孩子面临的第二个处境是,孩子没有办法理解别人,也没有办法让别人理解自己。
就像我们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世界一样,他们需要从别人的话语、行为和表情中去猜测别人的意图。
他们会发出自己的声音,因为不符合约定俗成的语音语调,别人也没法理解他们。
孩子所面临的第三个处境是这个世界充满不确定性。
他们既不知道太阳的出升和降落是有规律的,也看不出人们的行为和语言之间有什么关系,更不清楚水往低处流是一个普遍现象。
面对一个如此困难的处境,孩子并不烦躁,不气馁。他们认真地观察、努力地摸索,积极地积累大量的数据和经验,等着事物的规律慢慢呈现出来。
孩子努力学习的动力来自于他们对这个世界的好奇,想融入这个世界,做大人能够做的事情。
经过他们不懈地努力,等到两三岁的时候,大多数孩子都可以用自己的母语跟周围的人进行交流。对世界的认识也开始分化,并掌握了很多事物的规律。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孩子在人生的前三年所学到的知识,其实远远多于我们很多成年人在三年之中学到的东西。
孩子天生就是高效的学习者,就是因为他们在很自然的使用大脑最正确的运作方式来学习。
作者约翰·霍特观察到,孩子们在面对一个不了解的事物时,通常是采用花时间去“捣鼓”的方式。
在观察、品尝、敲打、投掷、掂量、折弯、打破等等尝试性的活动中,孩子们慢慢发现了事物的规律。
在这个过程中,他不断努力,很勇敢,不怕犯错误,很有耐心,能忍受大量的不确定,混乱和无知。他并不是想让什么事情发生,而只是对可能发生的事情保持警觉。
但当一个规律在孩子面前显现出来时,对孩子来说,也并不是那么确定的,当他通过一次又一次的体验,发现这个规律不断地在起作用时,这个规律才会成为他的经验的一部分。
因为这样的原因,孩子的学习并不是一个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而是一个从复杂到简单的过程。
而且这个学习过程,并不是匀速的,而是突发性的。在经过了大量的观察和研究之后,孩子会突然顿悟到某一个规律。
另外,因为这个规律的不确定性,所以孩子并不能在一开始掌握了这个规律以后就完全按照规律做事,这也是孩子的进步有时候会出现倒退的原因。
这是大脑的运作方式,根据这样的运作方式,作者约翰·霍特在本书中逐一解释了孩子学习的方方面面,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主题:
1.应该如何对待孩子的游戏和幻想?
其实孩子所做的所有的游戏都是他们对这个世界的学习和探索。
作者约翰·霍特认为孩子最强烈的愿望就是理解这个世界,可以做他看到的很多大人做的事情。
所以,很多时候孩子就是在通过游戏来模仿大人。并通过不断观察和修正,慢慢让自己做的跟大人一样。
孩子的幻想也是他们的学习方式。孩子正是通过幻想,把新的经历、新的想法和他们已有的知识结合起来,以此来检验和理解现实。
那么在孩子做游戏和幻想的过程中,父母应该怎么做呢?我们应该如何陪孩子做游戏?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孩子的幻想?周二我们将一起探讨这个问题。
2.如何帮助孩子更好地学习说话?
每一个学过外语的人都知道,孩子能够在一两年之内学会说话,真的是一件非常神奇的事情。
很小的孩子就开始在摇篮里发出咿咿呀呀的声音。
因为听不懂他们在说什么,所以很多父母就会对这种声音置之不理,但实际上,这是小婴儿在用声音表达愿望、感受和想法。
只是他们采用的是他们自己发明的语言,而不是我们约定俗成的语言。
父母应该如何对待孩子的这种咿呀学语呢?当孩子们开始真正学说话了,我们又该怎么帮助他们?这是我们周三将要一起共读的部分。
3.如何帮助孩子学习阅读和写作?
随着高考改革,我们进入了大语文时代,就是说未来非课本上的知识,会在高考试卷上出现的越来越多。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求孩子们有比较高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但阅读并不是在中学阶段才开始培养的,甚至也不是在小学阶段开始培养的,阅读是从孩子们接触书开始的。
孩子们刚开始读书时,就像我们一开始读外文书一样,书上那些一个个的方块字对孩子来说如此相似。
随着对故事情节的一遍遍地描述,孩子会逐渐注意到这些方块字跟故事之间的联系,并慢慢地分辨和熟悉一个个的汉字。
有时候孩子会拿着笔在纸上画一些奇怪的符号,然后兴高采烈地把它拿给大人。这是些什么呢?其实这是孩子们写的想对别人说的话。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从孩子小的时候,就开始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呢?周四我们将一起分享作者约翰·霍特的观点。
4.如何帮助孩子学习运动绘画和数学?
我们经常会在泳池边儿看到身体僵硬、被迫下水的小朋友。
因为教练会给一个12节课学会游泳的承诺,所以很多父母也会认为花了钱就应该有效果,就认为孩子应该在第一节课学会憋气,在第二节课学会划水等等,但真的是应该这样吗?
画画对孩子的意义远远大于我们所理解的,作者约翰·霍特认为:“画画是孩子们接触并表达现实的手段。”那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孩子的画画呢?
数学对于很多孩子来说都是一门非常难的学科,所以老师们在数学教学上会非常小心的控制难度,在数学课以外,孩子们很少有机会去“捣鼓”数学知识。我们可以做点什么来降低学习数学的难度呢?
周五我们将会详细介绍作者约翰·霍特在这些科目方面的观点。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了。如果你有任何收获和思考,欢迎点赞,评论留言啊。
明天分享的第二部分是:如何对待孩子的幻想和游戏?
注:关于育儿书籍的图书,每本书小编都会分为5个部分给大家分享。还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
一念汤圆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5-25 11:5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