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民小食谭之二十一呱呱
呱呱,甘肃天水的一种特产小吃。甘肃人说话爱用叠词,洞洞、圈圈、匣匣、莎莎,成年人之间互相说话,如对婴儿,很有趣。呱呱,是天水本地话,锅巴的意思。
有次游历天水,游玩麦积山之余,友人介绍本地小吃呱呱不可不试,这话勾起了我的馋虫。
次日早起,散步于小巷之中,顺便寻觅呱呱。天水依山依水而建,是中华始祖伏羲诞生地,三国大将姜维的故乡,恰如玉泉观楹匾所题,那是两河胜境。小巷子很古朴,老树很多,长的很任性,与城市融合的很好。覆盖着黑瓦片的老房,门面窄小斑驳的小菜店,卖凉粉带玻璃框的小吃车,穿白大褂的油腻中年捣磨着石臼中的辣椒,走着走着不经意就会发现很多小店,门口粗大的红字:呱呱、杏茶。
老板双手舞动,一大块淀粉被连挤带揪,弄成小块儿,端上来的是一碗浅红色的面糊块块,上面浇了辣椒、芝麻酱、香油、醋、蒜及其他不明调料,模样平淡无奇嘛,不过资深吃货绝不会以貌取食的。拿筷子搅搅、开吃吧。入口绵软,且偶有锅巴的脆生,味道上首先是辣子的香辣,其次是醋的酸甜开胃,慢慢回味又有了荞麦淡淡的苦味儿,还有糖的回甘,五味皆有,不过还是以酸辣为主,一会儿额头上就渗出细密的汗珠,再来一口乳白滚烫的现磨杏仁茶,连呼爽哉。
地道的呱呱选用内蒙古荞麦,用石碾粉成荞珍子,要用清水浸泡两天两夜以上,取其淀粉按一定比例加水煮。煮时要掌握火候,据说要纯手工搅拌千余次,这样做出来的呱呱才会色泽金亮,自然醇香,口感筋道。
说到这儿忽然想起袁枚《随园食单》说的,鸡蛋去壳放碗中,就竹箸打一千回蒸之,绝嫩。用筷子打一千回,那能不嫩吗,不信你试试?
呱呱不象荞面饸饹那样靠着硬挤成形,而是用不断的人工搅拌再加小火慢煮,使得不易粘接的荞面淀粉致密黏在一起,成为绵软不散的美食。
直到荞麦粉煮得粘粘乎乎,呈半凝固状态,且在锅底结一层厚厚的金黄锅巴时,这才算初步完成原料,过火了就糊了,欠了则发涩,放于盆中加盖,醒一醒就可以吃了。
呱呱要趁温热时吃、拿手直接捏碎,呱呱自手指缝中挤出,很多游人嫌其不卫生,为迎合外地游客的需要,现在店家多是戴上一次性手套操作。
西北人好辣,牛肉面、酿皮子都得搭配辣子,西北辣子堪称小吃的灵魂。各家秘方,也藏于辣子之中,就像牛肉面的妙处在汤里一样。辣椒多为本地甘谷所产,油最好是驴油,而且温度火候很关键,热则焦黑、凉则不脆不香。好的辣油,色泽红亮、辣而不燥、味道醇厚、回味悠长。看起来辣,吃起来却不很辣,反而有其独特的香味,这是西北辣椒的特点。
惊鸿一瞥过后,呱呱在外地就不容易吃到了,然而对美食的思念就像乡愁,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
面包脑袋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2-12 22:0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