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五年跨考某985计算机院校---个人经验分享
转眼两年过去了,刚搞完毕业开题。有了些新的建议可以分享:对于想从事计算机行业但考试状态又不那么好的同学,没必要去硬卷计算机专业,选择考软件或网安等相关专业也是不错的选择。
-------------2021年12月21日-----------------
没想到会有这么多人看到. 对文章做了一次更新, 修改了少部分内容, 把统考科目的部分提前. 并在文末添加了一段心路历程, 希望能够鼓励到大家. . -----------------2020年七月17号更新---------------
交代一下背景,希望能给大家一些信心.我本科某普通双非重本,专业是热能与动力工程. 我本科成绩很差, 绩点只有2.2左右,其中挂过两门学科,很多学科只有六十多分. 四级考了三次,大三才考过,只有454分. 六级考了一次,至今没过. 15年毕业, 毕业一年后自学转行搞了IT, 并于去年五月左右辞职考研计算机,到现在正好毕业五年了.
初试总分500, 我考了400分,数学二105,专业课(数据结构)140,英语二83,政治72. 复试总分300, 分别为离散数学, 计算机组成原理, 计算机操作系统, 英语面试, 专业面试, 计算机机试(机试由于疫情今年取消了), 我考了240, 折算下来跟初试成绩差不多. 上岸了中南大学的计算机.
关于择校:
选择一个合适的学校是考研中最重要的事情.我的建议是不要过于求稳把目标定得太低, 避免给自己留下太多遗憾. 也不要头铁只冲名校,不要让自己半年甚至一年的心血白费, 不要想着考不上二战, 不可控因素太多, 过程也过于痛苦. 合适的尺度是选择一所你真心认可, 并有信心通过认真复习考上的学校. 一开始可以把目标定得高一点,通过在复习过程中对自己复习状态的审视,来及时调整目标. 因为真正报名是在十月份左右,通过几个月的复习你更能知道自己的真实水平, 来制定一个更合理的目标.我刚辞职的时候目标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经过几个月的复习觉得自己状态不好,及时把目标调整到了中南大学.我觉得是我及时调整目标院校保证了最后不错的结果.
关于数学
我数学考得并不好,我觉得原因主要有两点, 一是我走了一些弯路,一开始准备中科大用了太多时间在408上,导致花在数学时间不太够. 二是我做的题目太少了,且最后也没有去对题型做总结归纳. 数学一定要多做题多练习,更要多归纳总结自己做过的题. 但我还是有一些经验可以分享给大家.
关于真题. 没有什么比真题更重要的复习资料了.真题可以做两到三遍.不要做得太早,没意义,也不能太晚,怕后面时间不够.大概等数学基础打好后,进入强化阶段中期再开始做.可以选用张宇的那个真题集,我觉得还不错,有两本,一本是早期真题,一本是近十年真题,他的真题答案是按每章节分类的.早期真题我是直接按着真题答案的顺序一章一章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强化知识.近十年真题我是严格计时模拟考试做的,这样培养自己对考试的感觉,也更能了解自己的真实水平,做及时调整.
关于老师.现在有几个名师讲课确实很好,可以很大程度上节省你的复习时间.如果你觉得自己看书比较艰难,可以报班跟着老师走.不建议报线下的班,不仅贵,且你无法调整学习的节奏.报个视频班就可以了,倍速播放,遇到不懂的还可以暂停仔细思考,并且可以根据你自己的复习进度来调整跟课的节奏.我前中期都是跟的张宇,通过做真题发现状态不好后,后期找了一些汤家凤的视频来弥补,对我帮助非常大.所以如果你打算跟老师的话,我个人推荐汤家凤老师,真心的认为他讲得很好.宇哥的高数讲得也还行,你喜欢他的风格的话,高数部分也可以跟宇哥,但线代部分真的就不要跟宇哥了,另外有很多网友都推荐线代跟李永乐,但我没有跟过不是很清楚. 还有一个年轻的老师高数讲得也很好, 叫高昆仑, 最开始我是跟着他学习了同济教材.
关于其他资料.炒得比较火的李林的预测卷,确实很好, 无关乎押题不押题, 单纯觉得他出题的思路和真题比较接近, 难度也适中. 张宇的预测卷我浏览了一下, 我没有做, 个人觉得也没必要做. 其他预测卷我没有用过. 教材我用的张宇的十八讲,编得还挺好的, 但他的那个闭关修炼我认为很烂.其他网友比较推荐的还有李正元的复习全书.线代我也用的张宇的八讲,但我极力不推荐线代跟张宇,所以也不建议你用这个教材了,据说李永乐的那个线代笔记很好. 概率论部分我不太清楚.
总结一下, 我数学只做了历年真题,张宇十八讲, 张宇闭关修炼,李林的预测卷,以及张宇课上讲的一些题. 我用过的这基本资料除了张宇的闭关修炼, 其他我觉得都还可以, 你也可以用我那几本, 但是一定把闭关修炼换成其他习题集. 从题量上来说, 这几本其实也不少了, 但是不能一遍过, 每本资料一定要至少做两遍.我当时就是时间不够, 除了真题外其他都只做了一遍, 所以基础不扎实, 数学考得比较低. 再次强调一定要做归纳总结, 最好自己做个重难点题集和错题集, 后期可以拿着自己的题集来反复强化练习, 不要再犯我的错误.
另外有一点可能需要注意一下, 20年的数学题普遍反应比较难, 更准确的说是题型很新颖, 特别是线代部分比前些年难很多, 不知道这是不是今后的一个趋势. 所以大家学习数学时应该比往年更灵活一点,可以多注意一下比较新的题型。当然最最重要的还是基础!!!
关于英语
真题.如我背景介绍,我的英语是如此的烂.最后能考到83分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我把英语一和英语二的真题都做了两遍.主要是阅读部分!主要是阅读部分!
关于阅读.考研英语的大部分分值都在阅读上,前中期你其他板块可以没有准备好,但阅读一定要持续不断的练习!每天都要练习! 最开始可以找一本市面上的阅读书来做,因为真题的题目可能不太够.中后期就全心把精力投放在真题阅读上就行了.阅读据说有一些方法论,我也在网上看了一些,并尝试着用过,结果都不太好.我的经验就是,把文章读懂,把题目读懂,这样一定可以阅读拿高分.关于其他技巧,我觉得都是虚的,只有你在最后时刻阅读还没有准备好的情况下,再去学那些方法吧. 我刚开始的时候,一篇阅读要花二三十分钟,对了答案后一眼望去全是红叉.到后期我基本上十分钟左右就能完成一篇阅读了,但我会刻意把时间放缓一点,保持在十二到十四分钟一篇左右,以防自己粗心做错.考研结束后我对了网上的答案,我的阅读部分应该是拿了满分,没有其他技巧,大量训练得来的.
关于作文.这也是我考研英语最担心的一部分,我建议使用模版.网上很多反模版的,我认为那是对英语好的人说的,对于学渣, 请你相信我, 使用模版就是最好的策略,用好了基本可以保证作文分在一个中上的水平, 甚至拿到高分.这部分我推荐给你爱起航的薛飞老师,他作文讲得真的很好,他的模版和一些万能语句适用性也比较广泛,我英语作文完全是跟他走的,对我帮助特别大. 但是有一点非常重要, 你自己最好对模版和这些语句加一些修改,让它更适合你的思维方式,你也更容易记得住. 另外帮你排个坑,某刘姓名师,女性,我个人不建议作文跟她,她自己一边使用着模版还一边宣称自己没用模版,而且模版质量太差. 其实作文我还买了其他资料, 浪费了一些时间但没有起到作用,薛飞的视频+配套书籍+往年真题作文完全够用了.
完型和翻译.完型我几乎没有做准备,只是做了一下往年真题的完型,更没有去学那些方法论,完全跟着感觉选的. 一是完型部分确实收益不高, 二是更关键的点在于, 如果你阅读能力已经很好了, 那么完型一般跟着文章的感觉去选,也不会做得有多差. 要继续提升可能也就是花了很大的努力, 提升了两三分甚至一两分. 个人建议除非你基础很好,不然不要在完型上花过多时间. 翻译部分部分英语二通常不难, 同理, 如果阅读好了, 英二的翻译不可能太差. 但翻译有一点必须要重视一下, 一定要避免翻译腔, 这一点也可以看下薛飞的视频学习一下. 不过英语一的长难句翻译就要更难一些, 必须要引起重视, 要学会划分长难句的语言结构, 并且多加练习.
关于单词. 其实单词部分没什么好讲的, 我试过词根和联想等技巧,但结果不理想,最后结论就是反复的背. 选一个app来背就行了, 墨墨背单词和扇贝单词我都用过, 都很不错, 但我现在更喜欢墨墨一些, 推荐给你. 单词虽然简单, 但是特别重要, 可以说单词量是决定阅读能力的核心, 坚持不断的每天花点时间用app背一下就好. 其实我单词背的很差, 考研词汇都没有背完, 但我建议你单词尽可能多背一些.
关于政治:
政治别慌, 淡定一点就好. 政治我只推荐徐涛老师的视频, 配套资料, 以及肖秀荣的预测卷.
我去年冲刺阶段也特别焦虑政治,因为我在这上面花的时间太少了,直到肖四出来前我大题从来没看过,考试时我肖四也没背完.事实证明我多虑了. 导致政治拿低分的情况一般是选择题做得不好,而去年我误打误撞做出了正确的复习策略, 即前中期只搞选择题,大题留到后期甚至末期搞.
政治真的不宜花太多时间,请把更多的时间留给数学和专业课, 所以我只推荐了这么一点点资料,但也完全够用了。认真用好这点资料政治70分没问题的。
徐涛的课确实很不错,前期每天花点时间听听涛哥吹牛批陶冶一下情操,培养一下对政治的感觉和基本概念.
中期徐涛有个选择题精讲部分,这个部分我认为特别好,特别重要!特别重要!!! 我当时时间不够,政治除了最后阶段做了肖8+肖4+腿姐预测卷的选择题,再也没有做过其他题. 我的政治选择题都是跟徐涛的视频学习的,看着他的视频,扫一眼给出自己答案,然后等着徐涛讲解. 就这样最后我选择题拿了有40分,非常感谢徐涛老师.
大题部分除了把肖四背下来(虽然我比较水没有背完),更重要的是看肖秀荣怎么答题的,学会大题方法和思路. 其实政治大题挺套路的,记住一些关键点和关键词,再结合材料,自己也能写出来. 肖秀荣的答案我个人觉得语言上不是特别好,有些啰嗦且逻辑关联性不太强,所以我在背肖四时,基本上每道题都把它的答案做了重点提炼,然后自己组织语言重写.我觉得也正是因为我有这样的训练,才能在没有背完肖四的情况下结合材料自己把题目答完吧. 在考试时, 大题部分一定要结合材料作答,在不知道答什么时,去从材料中找答案.
关于计算机专业课
关于学科.计算机专业课现在很多学校都是考408了,具体是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四门.但也有的学校是从中选取一两门作为初试,其他的留到复试考核的,具体参考学校官网给出的信息.408真的非常难,内容太多且考题风格变化大,跨考的同学可能会比较吃力,我个人建议基础不好的同学避免考408.当然,由于现在计算机火热,考计算机的同学太多,选择非408的学校可能也会由于报考考生太多,最后这个学校分数被挤爆, 就像今年中南计算机的分数也爆了. 所以这个各有利弊,我也说不好,关于是否选择408,大家自己抉择吧.
这几个学科的复试顺序我建议数据结构--计算机操作系统--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网络.当然,你没有必要串行来学习,可以一次学习一到两门学科. 其中数据结构是最基础的,会给你在后面的几门学科的学习中带来很多启发, 建议你一定要先看数据结构. 计算机组成原理是最困难的,复试时觉得太难不要害怕, 不要失去信心, 因为确实难, 大家都觉得难,只能多看多理解多做题,没其他捷径可走.
资料. 计算机的资料选择就没有那么丰富了. 对于408, 基本上就是王道的四本教材,以及王道的408真题. 这些资料就足够了, 再买更多也不会有时间去看. 当然如果是自主命题学校的同学,那就一定要在王道教材的基础上加学校往年的真题,而且真题一定是最重要的,我所了解到的大部分院校的自主命题每年出题思路都比较固定,一定把真题做两遍以上!!! 当然数据结构网上还有人推荐天勤的教材的, 据说也很好, 但我只用了王道, 用王道肯定不会出错.
视频课程.王道的视频课程和天勤率辉的视频课程都不错.王道的课程讲的非常详细,边边角角都会涉及到,但视频课程较长,会花比较多的时间.天勤率辉的课程基本上只讲重点,而且课程思路和逻辑都非常清晰,能让你在短时间类就学会一门课程的重点部分,但是很多细节你需要自己在课本和习题上进行弥补了.我初试看的王道的课程,复试看的天勤率辉的课程,都很好.你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来进行选择,也可以结合起来看,先看率辉,觉得不够详细的部分再看王道. 当然mooc上还有些大学的公开课,也讲得很好,但我觉得不如王道和天勤直接面向考试来得直接, 我个人比较推荐这两个机构的视频.
-------------------正文完-------------------
我的考研经历:
这一段大家可以不用看, 仅仅是一些考研心路和过程的梳理, 同时也算是对自己考研过程的一段重新审视. 如果你正在处于焦虑痛苦, 难以坚持的阶段, 或许可以看一下, 希望我的经历能给你一些慰藉和鼓励. 写完后才发现成了一篇长文了, 或许这一段我该新开一篇来写吧......
我经历过这种痛苦, 也明白你正在经历的痛苦, 而且有私信我的同学, 也正处于迷茫徘徊的阶段. 有很多考研的同学, 并没有走到最后, 有些在最初几个月就放弃了, 甚至很多同学在强化阶段末期, 乃至冲刺阶段放弃的, 非常可惜, 或许再坚持一下, 就会得到不错的结果. 可能心理建设才是考研中最突出的问题吧.
我从辞职开始, 到初试成绩出来, 再到复试结束收到学校的拟录取通知, 在这漫长的一年里, 我从来没有真正自信过, 相反, 我的信心随着复习的深入在不断的磨损耗尽, 经历了无数个夜晚的失眠, 无数次打开求职网站看招聘信息, 无数次怀疑自己的决定是否正确. 但是我每一次都告诉自己, 无论情况有多么糟糕, 一定要完整的走完这段历程, 就算最后失败, 也把它当做自己经历的一部分好好珍藏. 直到在最后复试结果出来之前, 我都不敢确定我是否能够考上.
从辞职开始, 我就面临巨大的压力, 可能会比你们面临的以及想象的都大很多. 一是年龄问题, 在国内IT行业一直存在着年龄焦虑, 我已经错过了读研的黄金时期, 甚至会忧虑研究生毕业难以找到合适的工作. 二是高薪辞职, 在这之前我拿着一份很高的薪水, 可以预计研究生一毕业我就会面临着大幅降薪的经济困扰. 三是其他诱惑, 某次看到一家特别喜欢的小而美公司招聘, 差点投了简历, 还有一次上家公司的一个大佬辞职回重庆创业, 拉到了很好的投资, 他跟我私交很好, 想拉我过去, 也让我犹豫了好久.
最终我克服所有焦虑和诱惑, 坚持走完考研这条路的原因来自于内在动力. 尽管我已经不再像刚毕业时那样完全的理想主义, 可以为自己想干的事情放弃其他所有. 诸如经济困扰, 年龄问题, 家庭状况等很多现实因素都会极大的左右我的抉择和判断. 但是我辞职考研的目标很明确, 我特别渴望有一个能够不受其他因素影响, 重新深入学习的环境和机会; 作为半路自学转行搞IT的一员, 我特别渴望重新建立一个完整的系统的计算机知识体系, 并能深入前沿领域; 每天困惑于办公室的重复和庸碌, 我渴望能有一个重新提高自己的学识和内在, 完善自己的机会. 其实我思考这个问题可能已经不止一年, 在这之前已经萌动过几次, 直到我明确的认为三年的研究生学习生涯可能是最适合方式, 而且我再不行动就真的为时过晚, 我就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冲动, 把其他现实因素都抛在了脑后.
所以内在动力非常重要, 可能它会成为你最困难的时候支撑你的唯一原因. 我们都该想想自己为什么要考研, 更应该想想我们研究生几年要怎么度过. 坚持不下去的时候, 一定要问问自己, 我为什么考研, 我读研期间想要做些什么.
尽管有充分的理由和动力去考研, 但实施过程中依然非常艰辛, 特别是对于我这种远离校园很久, 难以进入学习状态的人而言. 可以说去年的复习经历是对我信心的一次摧垮历程, 至今我都未能再重新建立. 虽然最后初试和复试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但这完全是出乎我意料之外的, 其实我考研过程中思考得最多的问题是, 如果我考不上该怎么办, 接下去的路该如何走. 这也是为什么我要鼓励你们无论多么艰难, 一定要坚持考完的原因, 结果可能会比你预想的要好很多, 或许你自己并不自信, 但最后的收获会合理的回报你的坚持和付出.
我刚辞职时目标定的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大概三月末到四月初我开始复习, 直到七月份之前, 我只看了英语阅读,高数同济的课本, 以及王道数据结构教材. 这三个月我是没有进入复习节奏的, 大概算是找了一下学习的感觉. 看了下番茄时钟的数据统计, 我每天的学习时间只有三个小时左右, 这甚至不是有效时间, 因为我经常开着番茄时钟发呆, 玩手机. 后来我非常遗憾这几个月大量荒废了, 不然或许我有机会考上中科大了. 希望大家一开始就能进入复习状态, 不要荒废时间.
七月份和八月份是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 我逐渐进入复习状态, 这两个月我看完了高数强化, 线性代数, 计算机组成原理, 计算机操作系统, 番茄软件统计我平均每天的学习时间是六小时8分钟. 但也正是这两个月结束后, 我意识到自己的进度慢了, 完全还没有看的内容包括概率论, 计算机网络, 而且除了高数看了两遍, 其他如线代, 数据结构, 组成原理, 操作系统都只看了一遍.当然还有政治没看, 英语倒是一直在做阅读.
然而七八月份的学习状态并没有得到延续, 九月份我的学习时间又开始降低, 平均每天只有5个小时40分钟, 学习状态也起伏非常大. 因为我开始变得过于焦虑. 从九月份起, 我开始认真思考我是否已经与中科大失之交臂了, 并开始寻找其他替代学校. 而且由于进度太慢, 复习科目太多, 计算机考研竞争大, 对于未来的焦虑等原因, 我开始反复失眠, 反复的情绪波动. 这一个月我花了很多时间来修复自己的情绪, 有时候前一晚失眠, 第二天我就一整天宅在客厅看电影, 喝啤酒, 晚上很早就睡觉, 第二天情绪恢复又重新开始学习. 有时候在图书馆学习, 感到特别焦虑时, 就直接打车去电影院坐一下午. 然后每个星期我至少会去打一次篮球, 通常是两次. 并且这段时间我开始大量浏览招聘信息.
虽然九月份复习状态不好, 但促使我做了一个重要的决定, 即放弃中科大, 将目标调整到了中南大学. 这样初试专业课就由408的四门学科减少到了只有数据结构一门, 数学由数学一变为数学二,减少了概率论部分。这个决定极大缓解了我的焦虑. 但尽管如此, 我的进度还是太慢了, 如果以九月份结束时的状态, 以及前几个月的复习状态继续下去, 我将考不上任何一所大学.
在十月份和十一月份我完成了自我救赎. 遗憾的是这两个月我就没有番茄时钟的统计数据了. 因为我开始不带手机出门, 一般上午十点左右到图书馆, 晚上八点钟回家. 由于没有手机的干扰, 加上情绪逐渐稳定, 这两个月我的学习效率开始变得非常高. 虽然实际上我的学习时长并没有增加太多, 但学习效果数倍于前几个月. 在十一月份结束, 我专业课差不多完全准备好了, 数学由于没时间大量做题, 所以不算好但也不会拖后腿, 英语除了作文都准备好了, 只有政治的问题还比较严重. 这时候我是特别焦虑政治的, 但考完后我发现政治是最不需要焦虑的一门学科.
十二月份我主要在做各科模拟卷, 背诵英语作文, 以及强化政治选择题和背诵肖秀荣四套卷的大题. 这个月没什么好说的了, 可能大家做的事情都差不多.
但是考试那两天我发生了比较严重的意外. 从考研前一天即20号早晨到22号考研结束, 我没有睡觉. 当然原因有多方面的, 一是我自己精神压力过大, 二是我住的那个酒店真的一言难尽, 甚至21号晚上十二点多了我还提着行李跑出去换了新酒店. 反正就是考试两天都没睡着, 也不知道自己怎么撑下来的. 第一天还好, 政治和英语, 考得好不好也没多大感觉, 只是很困. 但是第二天上午数学考完后, 觉得特别糟糕, 我当时判断自己大概率会落榜了. 有个女生考完数学出考室就哭了, 但是我情绪却异常稳定. 我那时只在想一件事情, 终于他妈要结束了, 不管怎样都要认真考完最后一科, 然后就结束这煎熬的日子. 由于失眠带来的疲惫, 我已经完全没有精力去在乎结果了. 就这样我考完了最后一门专业课, 一结束就赶紧回酒店拿着行李回家睡觉, 回家路上什么都没有想, 没有兴奋也没有失落, 一觉睡醒就是第二天中午了.
最后初试的结果比我预想要好很多, 虽然数学如预想的一样糟糕, 但好在我没有受此影响, 专业课和英语把总分又给拉了回来. 不过有一件事情是我没有预料到的, 我以为初试结束这磨人的考研生活就结束了, 却没想到复试时面临的压力要比初试更大.
从我的个人经历来看, 我的复习状态从来没有真正好过, 复习时长和复习进度也远低于其他优秀的同学, 焦虑的情绪几乎伴随着我整个复习阶段. 最后能取得一个好的结果, 我也不断的在思考其中原因. 首先我可能一直都低估了自己, 我总是把目光看得太高, 以至于总是觉得目标太远难以达到, 而忽视了自己一步一步的积累过程, 最终由量变产生质变; 二是十月份和十一月份这两个月有好好去利用, 让我自己考试水平产生了一个巨大的飞跃; 最重要的是无论多么焦虑, 多么困难, 我都没有放弃, 就算状态再差, 情绪再糟糕, 我宁愿休息两天调整情绪重新开始, 也不让自己被负面情绪压垮而自暴自弃.
我认为大部分正在复习的考生, 只要你们是认真在复习, 你们目前的状态应该是比我同期好很多, 就算目前状态比我当时还差, 立刻调整也完全来得及, 所以我一定要再次告诉大家, 无论发生什么情况, 无论目前的处境有多么糟糕, 坚持下去, 结果会比你想象中的更好,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