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扎特No.24钢协K.491几个大师版本
1.我所听过的NO.24钢协K.491中几个大师版中,我最最喜欢的版本,季雪金版。
季学金版中除了他的轻柔的促键、踏板和漂亮音色以外,这个版本最最出色的是整体的结构。在细腻的第一乐章之后,带来的第二乐章完全是神奇的演出,它那么慢那么沉那么深,这是一个深渊般的梦幻曲,在木管的呼应下钢琴的痴语那么美,它虽然慢却极有张力,挖掘出了这个491的深度,这种处理手法对我这种管弦乐主义者而言是正中下怀,用我的话说就是季学金挖了个坑。然后第三乐章开始加速。我爱死这个处理了,被击倒了,崩溃了。老卡的协奏出色,爱乐乐团音色细腻而有光泽。有资深乐迷对我说,听了这版季学金,哈斯基尔就可以不听了。呵呵,虽然说的夸张了点,确实有道理。
神品
2. 斯柯达是维也纳钢琴三杰之一(古尔达、德慕斯、斯柯达),著名的莫扎特专家,为莫扎特写过很多华彩,不少人也使用包括拉罗查等大师也使用斯柯达的华彩。斯柯达版虽然个性特点不鲜明(作为埃德温-费雪的两个著名弟子之一,另一位是布伦德尔),但是自然流畅。话又说回来,莫扎特的钢协难道一定要啥个人风格吗?小莫当年演奏的听众都是那些啥----达官贵人少爷公主之类的(这是菜鸟刚学来的),没风格其实也不是什么问题,没深度更不是问题。我的看法是,斯柯达这版的音色颗粒造型不是最佳(这也可能与录音有关),别拍我啊。
这版协奏乐团不是很细腻也缺少光泽,这还不要紧,比较讨厌的是那些急匆匆的木管显得僵硬了点。
3. 将哈斯基尔版的491与季学金491放在一起鉴赏是很残酷的。我以后就实在不愿意做这种事情。哈斯基尔的第一乐章太出色了,那钢琴上来的几个和弦,就预示了整个乐曲的基调----忧郁带些伤感的,接着,哈斯基尔然后用她细腻和典雅将这种忧郁和伤感慢慢的融化掉,直至无形。这是我听过的最出色的491第一乐章。哈斯基尔的第二乐章非常非常非常的伟大,不疾不徐的慢慢道来,那是一种历尽人生的感受,没有悲痛也没有喜悦,只有对过程的留恋,我相信它倾注了哈斯基尔的情感,那不再是通常认为的哈斯基尔的典雅细腻,那是她人生的总结,这个曲子弹完不到一个月,一个意外哈斯基尔就驾鹤西归了。
我要向马尔科维奇的拉穆洛致敬,我要纠正我稍前的看法,拉穆洛乐团在马尔科维奇的棒下,是法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乐团,也是世界历史上最伟大的乐团之一,他们的音色如同我现场听过的莱比锡布商大厦一样具有老派乐团的音色,细致而有能量感。这版哈斯基尔能名垂青有很多贡献来自于马尔科维奇和拉穆洛,他们将悲剧性忧郁性的491特点演绎出来,这完全不是季学金版的老卡爱乐乐团那样的,他们显得更有重量。
491是哈斯基尔的天鹅之歌,人生绝唱,她完全摆脱了细腻高雅的标签,听到这个伟大的演出,菜鸟潸然泪下。 对拉穆洛和马尔科维奇来说,他们具有重量感的协奏是重要的,钢琴家为音乐和莫扎特付出了她们的人生!
神品。
4. 傅聪与华沙交响乐团版本。傅老爷子这张莫扎特应该是他唱片中的杰作。491第一乐章充满愉悦感,有很可爱和清澈的格调,音色层次的变化很多,音色极美,充满灵性。傅老爷子的第二乐章,显得温雅清丽,很明显傅聪在这个乐章中控制了情感。顺便说下,这个华沙交响乐团的协奏很不错,乐团素质也很高。
很好的版本。
5. 拉罗查的491和科林-戴维斯。这是个伟大的版本,每一个音都珠圆玉润,每一个促键多么端庄,不愧是莫扎特专家,虽然傅老爷子那版也很出色,演绎风格与拉老太太一样,走的愉悦路线而不是悲凉地感叹,但是与拉老太太比较,傅老的演绎显得轻了。拉罗查的演绎流畅自然但又风格突出,第一乐章某些段落中的跳跃性的节奏,让我想起格拉纳多斯。慢乐章也具有优美的抒情性但是很自然。拉罗查这版的第三乐章演的尤其出色,表现出舞曲节奏的轻快和弹性,具有非凡的灵动感,这是她向来的骄傲。
拉罗查这版体现一种很伟大的莫扎特风格:温暖、亲切和流畅。 伟大的版本。
6. 所罗门版,爱乐乐团。举重若轻化繁为简。
7. 埃德温-费雪的491,伦敦爱乐版,1937年3月录音,APR。
季学金版中除了他的轻柔的促键、踏板和漂亮音色以外,这个版本最最出色的是整体的结构。在细腻的第一乐章之后,带来的第二乐章完全是神奇的演出,它那么慢那么沉那么深,这是一个深渊般的梦幻曲,在木管的呼应下钢琴的痴语那么美,它虽然慢却极有张力,挖掘出了这个491的深度,这种处理手法对我这种管弦乐主义者而言是正中下怀,用我的话说就是季学金挖了个坑。然后第三乐章开始加速。我爱死这个处理了,被击倒了,崩溃了。老卡的协奏出色,爱乐乐团音色细腻而有光泽。有资深乐迷对我说,听了这版季学金,哈斯基尔就可以不听了。呵呵,虽然说的夸张了点,确实有道理。
神品
2. 斯柯达是维也纳钢琴三杰之一(古尔达、德慕斯、斯柯达),著名的莫扎特专家,为莫扎特写过很多华彩,不少人也使用包括拉罗查等大师也使用斯柯达的华彩。斯柯达版虽然个性特点不鲜明(作为埃德温-费雪的两个著名弟子之一,另一位是布伦德尔),但是自然流畅。话又说回来,莫扎特的钢协难道一定要啥个人风格吗?小莫当年演奏的听众都是那些啥----达官贵人少爷公主之类的(这是菜鸟刚学来的),没风格其实也不是什么问题,没深度更不是问题。我的看法是,斯柯达这版的音色颗粒造型不是最佳(这也可能与录音有关),别拍我啊。
这版协奏乐团不是很细腻也缺少光泽,这还不要紧,比较讨厌的是那些急匆匆的木管显得僵硬了点。
3. 将哈斯基尔版的491与季学金491放在一起鉴赏是很残酷的。我以后就实在不愿意做这种事情。哈斯基尔的第一乐章太出色了,那钢琴上来的几个和弦,就预示了整个乐曲的基调----忧郁带些伤感的,接着,哈斯基尔然后用她细腻和典雅将这种忧郁和伤感慢慢的融化掉,直至无形。这是我听过的最出色的491第一乐章。哈斯基尔的第二乐章非常非常非常的伟大,不疾不徐的慢慢道来,那是一种历尽人生的感受,没有悲痛也没有喜悦,只有对过程的留恋,我相信它倾注了哈斯基尔的情感,那不再是通常认为的哈斯基尔的典雅细腻,那是她人生的总结,这个曲子弹完不到一个月,一个意外哈斯基尔就驾鹤西归了。
我要向马尔科维奇的拉穆洛致敬,我要纠正我稍前的看法,拉穆洛乐团在马尔科维奇的棒下,是法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乐团,也是世界历史上最伟大的乐团之一,他们的音色如同我现场听过的莱比锡布商大厦一样具有老派乐团的音色,细致而有能量感。这版哈斯基尔能名垂青有很多贡献来自于马尔科维奇和拉穆洛,他们将悲剧性忧郁性的491特点演绎出来,这完全不是季学金版的老卡爱乐乐团那样的,他们显得更有重量。
491是哈斯基尔的天鹅之歌,人生绝唱,她完全摆脱了细腻高雅的标签,听到这个伟大的演出,菜鸟潸然泪下。 对拉穆洛和马尔科维奇来说,他们具有重量感的协奏是重要的,钢琴家为音乐和莫扎特付出了她们的人生!
神品。
4. 傅聪与华沙交响乐团版本。傅老爷子这张莫扎特应该是他唱片中的杰作。491第一乐章充满愉悦感,有很可爱和清澈的格调,音色层次的变化很多,音色极美,充满灵性。傅老爷子的第二乐章,显得温雅清丽,很明显傅聪在这个乐章中控制了情感。顺便说下,这个华沙交响乐团的协奏很不错,乐团素质也很高。
很好的版本。
5. 拉罗查的491和科林-戴维斯。这是个伟大的版本,每一个音都珠圆玉润,每一个促键多么端庄,不愧是莫扎特专家,虽然傅老爷子那版也很出色,演绎风格与拉老太太一样,走的愉悦路线而不是悲凉地感叹,但是与拉老太太比较,傅老的演绎显得轻了。拉罗查的演绎流畅自然但又风格突出,第一乐章某些段落中的跳跃性的节奏,让我想起格拉纳多斯。慢乐章也具有优美的抒情性但是很自然。拉罗查这版的第三乐章演的尤其出色,表现出舞曲节奏的轻快和弹性,具有非凡的灵动感,这是她向来的骄傲。
拉罗查这版体现一种很伟大的莫扎特风格:温暖、亲切和流畅。 伟大的版本。
6. 所罗门版,爱乐乐团。举重若轻化繁为简。
7. 埃德温-费雪的491,伦敦爱乐版,1937年3月录音,AP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