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斯坦福高效睡眠法》(二)—睡眠过程与高效睡眠法
文丨Melody 图丨源自网络
周期性交替的睡眠过程
我们听很多人说过自己平时睡得深或睡得浅,那么究竟在睡眠时我们经历了怎样的过程,为什么有的人觉得自己可以一觉熟睡到天亮不受任何干扰,有人却总是容易被吵醒呢?
原来在我们睡眠时一直都有两种睡眠在周期性的交替进行,分别为REM(Rapid Eye Movement快速眼球运动)睡眠与非REM(非快速眼球运动)睡眠。顾名思义,当进入到非REM睡眠时,眼球几乎没有运动,大脑的活动下降到最低,使得人体能够得到完全的舒缓,大脑与身体都进入沉睡状态,做梦也比较少,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深度睡眠。而在REM睡眠阶段中,眼球会快速转动,大脑已经苏醒,神经元活跃状态与清醒时相同,而身体还在沉睡中,我们多数醒来时印象深刻的梦境就是在这个阶段出现的,这可以称之为浅度睡眠。

在整个睡眠过程中,两种睡眠是交替进行的,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入睡后首先经历最深度的非REM睡眠,成人的这个过程大约持续90分钟,然后REM睡眠出现,两者大约进行四到五次交替,非REM时间逐渐变,REM睡眠时间逐渐变长,睡眠变得越来越浅,直至自然苏醒。
斯坦福高效睡眠法
通过了解睡眠过程,研究者发现如果想进行高效睡眠,关键就在最初的90分钟非REM睡眠。西野教授称之为“黄金90分钟”,这也是本书的核心。但是很多人失眠,入睡困难,我们要怎样帮助这些人保持最初90分钟的高效睡眠呢?
研究者发现了与睡眠息息相关的两个因素体温与大脑。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它们如何影响我们的睡眠:
体温
体温分为两种:体内温度和体表温度。体内温度的特点是白天高、 夜间低,手脚的温度也就是体表温度正好与此相反, 是白天低、 夜间高。体内温度一般高于体表温度,在清醒状态下两者差值在2度左右,当这个差值缩短到2度以内后,人就会产生困意。所以,顺利入睡的关键就是降低体内温度提升体表温度,缩小两者的差值。但是如何做到呢?西野教授给出了几个简单的方法。

1. 入睡前90分钟沐浴

这里的沐浴指可以快速提高体内温度的方式,例如在40℃左右的热水中泡澡。体内温度的特性是提高多少就会降低多少,所以当泡澡大幅度提升体内温度后,随之而来的是同等幅度的降低,这样可以大大缩小体表与体内温度差值,使我们顺利入睡,这里有一张睡眠时间表可以作为参考。

如果你无法在睡前90分钟完成泡澡,那么可以选择不会让体内温度下降太多的淋浴或者缩短泡澡的时间。
2. 足浴


相比于淋浴,足浴是更加有效的方法,我们的手脚是毛细血管较发达的部位,因此更容易释放热量,能够有效降低体温,帮助入睡。同时这个方式更加的方便,即使在外旅行出差,随身携带一个硅胶折叠脚盆,不仅可以让你快速地入睡还能去除一天的疲惫,何乐而不为呢。
3. 室温调节

你有没有经历过这样的情况:夏天时由于室温过高,入睡后大量出汗,起床后就患上了感冒,这是因为入睡时体温会自动下降,而大量出汗会使体温过度下降导致生病;而当冬天室温过低时,手脚冰凉久久不能入睡,这是由于血液循环不佳,热量难以释放导致的。由此可见,室温也是提高睡眠质量的好帮手,过高或过低的室温都会对入睡产生影响,适宜的室内温度非常重要。
大脑
由于睡眠环境的改变或每天工作生活焦虑、压力的积累,大脑在入睡前常常处于兴奋状态,这就是为什么即使身体已经很疲惫,但却怎么也睡不着。所以入睡前,我们需要让大脑做好入睡的准备,就像我们在飞机上将手机调成飞行模式一般,我们可以将大脑转换成放空的睡眠模式。
1. 单调法则

在睡前请尽量做无需用脑、单调、放松的工作。教授建议每日将最重要的工作放在清晨和上午,下午就开始做一些不需要头脑风暴的事务性工作,到了晚上可以读一些比较无聊的书。上学时我们觉得读几页课本就会困得不行,正好可以把这个方法放在入睡前,尽量不要在睡前看会刺激大脑的电子产品,可以将电子产品拿出卧室,营造良好的睡眠环境。如果你实在睡不着也不要一直赖在床上看手机,床是睡觉的地方,可以先起床活动一下,等睡意再次袭来时马上上床睡觉。
2. 尽量以同一种模式睡眠

我们去旅行时有时会因为环境的改变而变得很兴奋,难以入睡,所以同样的房间,同一件睡衣,睡前同样的准备步骤,同样的室温和照明可以有助于大脑保持固定的睡眠状态。
3. 严格遵守固定的睡眠作息

我们常常会依据自己晚上睡觉的时间来安排起床的时间,如果睡晚了为了保证充足睡眠,就想晚起一些。但是想要确保睡眠质量, 首先应固定起床的时间,再来安排就寝时间。早起后连续14至16个小时保持清醒的状态, 会让人的睡眠压力剧增, 晚上自然就会犯困,你就会早点上床睡觉。睡眠作息一旦固定下来就尽量不要更改,但是当遇到必须要早起或晚睡的情况怎么办呢?
你是否曾经为了早起而试图早睡却怎么也睡不着?研究者发现,在我们入睡前的两个小时内存在一个大脑会拒绝睡眠的禁区,如果我们比平时早睡一个小时,刚好就踏入了禁区。所以,即使需要早起,也请尽量在与平时相同的时间上床,只要保证好黄金90分钟的睡眠,为应付一些突发情况早起几个小时也没有关系。
另外,每天保持同一时间同一地点上床睡觉,使用相同的卧具,尽量不超过晚上11点,同一时间起床可以最有效地保证黄金90分钟的睡眠。但如果你工作很忙,需要熬夜加班,那么可以在有睡意时先上床睡觉,在黄金90分钟的睡眠结束后,在第一个REM睡眠阶段起床,继续剩下的工作。这样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保证最高质量的睡眠。
4. 蓝光与大脑

蓝光又称高能短波蓝光,是波长处于400nm-450nm之间具有相对较高能量的光线,存在于手机、电脑的LED液晶屏幕中。我们现在经常将蓝光与视疲劳和影响褪黑素分泌挂钩,事实上400到440或450纳米以内的短波蓝光确实是有害的,会抑制褪黑素(一种调节生物中的激素,即将入睡时大量分泌,帮助入睡)的分泌,影响入睡。所以这就是为什么睡前尽量不要看电子产品,同时,在黑暗中看电子产品反而会加大蓝光对眼睛的伤害。
另一方面,450到500纳米之间的蓝光有一种调整生物节律的作用,睡眠、情绪、记忆力等都与之相关,对人体反而是有益的。所以蓝光之于大脑,可以是阻碍入睡的敌人,同样也可以是帮助清醒的好朋友。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