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柏杨版《资治通鉴:全盘汉化、萧鸾眼泪》的收获
收到人民文学出版寄来的第十七卷《全盘汉化、萧鸾眼泪》时内心一片莽然。书是好书装祯讲究,纸质纯白芳香。却找不到头尾。本人对历史一片空白。记得柏杨曾写过一部"丑陋的中国人",好象是把社会比作一个大染缸把人人都染了一遍,转而细数了人的灵魂和顽疾。四处找了有关《资治通鉴》的史料来恶补脑子,结合《全盘汉化、萧鸾眼泪》,形成材料式文字如下,并请各位师兄教正。 《资治通鉴》是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编的史学著作。全书采取编年纪事体和臣光曰的方式,记叙了上起战国时期韩、赵、魏三家分晋(前403年),下至五代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年),并衔接宋朝国史,前后共记叙1362年历史。可谓后无来者。1、司马光撰写《资治通鉴》的初衷:其记叙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兼顾社会经济、思想文化和历史人物。司马光"专取关国家盛衰、关系民生休戚、善可为法,恶可为戒者"而特意详述,以达到"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嘉善矜<罚>恶,取是舍非",为现实政治提供借的目的。其"君道、臣谊、国是、民情"等方面,是封建时代政治家所关心的内容和营养。 2、宋神宗对《资治通鉴》的评价:即它以极其丰富的历史证明政治统治的存在、是社会秩序巩固和发展的必然要求或规律,也是历史经验的总结和教训。称此书"所载明君、良臣、切摩治道,议论之精语、德刑之善制、无人相与之际,休咎庶证之原,威福盛衰之本,规模利害之效,良将之方略,循吏之条教,断之以邪正,要之于治忽,辞令渊厚之体,箴谏深切之义,良谓备焉"。认为"可见 前车之失"。并赐名《资治通鉴》,树为政典。 3、后世注释者的概括:认为"为人君者而不知"通鉴 ″:则欲治而不知自治之源,恶乱而不知防乱之术;为人臣者而不知"通鉴":则上无以事君,下无以治民;为人子者而不知"通鉴":则谋身必至于辱先,作事不足以垂后"。即是《资治通鉴》有条教规劝引导育化后人的作用。 4、《资治通鉴》给普通读者的收获:记叙历史场面能使人身临其境,感受到不同的气氛。也善于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件描绘人物的心理活动,精神气质和智慧。如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时所用的谋略等,其聪明才智使 人回味无穷,深受启迪。5、柏杨版<全盘汉化、萧鸾眼泪>给凡人(暖冬)的感受:是一部封建社会帝王将相的历史,也可以认为是一部"帝王将相"的教科书。书中体现了统治者多事好战、以战争解决战争的残酷手段来巩固其统治地位,却无视民变的智慧行为。贵族阶级沿续世袭固疾如癣,久病难除。封建帝制思想严重腐烂没落,分封郡王层出不穷,剥削阶级层层制造苛捐杂税,加重人民生活负担。书中的"人民"非真正的人民,缺乏民主民生民权意识。统治阶级宁愿信天神地鬼,认鬼神为祖先,愚弄人民群众。忽视百姓苍生的愿望和生活需求。今天我们来读《资治通鉴》,应该有反思、通变、感悟,批判地吸取经验和教训。树立君轻民重的理念,倡导民主平等和健全的法律的意识。水能载舟也能覆舟,是一条真理的长尺!(暖冬记于2020年5月19日)
-
包日礼(暖冬)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5-22 07:0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