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盘 | 0516/17行动研究与社群发展工作坊
2020年5月16/17日,善导搞了一场O计划发起人的聚会,探索社群发展,也邀请了梗叔来分享行动研究。
整理了一点东西,是以为记。
目标
发起方:
感性目标:回看行动者的生命状态,通过O计划发起人彼此间的对话,带来深度的邂逅。
理性目标:共同商讨社群未来发展方向与支持机制反馈
我参加这场活动的目标:
1.连接
2.以行动研究的视角来看见生命脉络
3.探索/学习社群未来的方向和可能性。
当时发生了什么?

学习笔记:
1.行动研究,即对于自己的生存状态,对于自己的行动和生活,做出自主的探究。作为一个实践者,作为一个生活者。
2.共创约定:认同与认异——接纳相同,接纳不同,例如:【允许不参与】
如果我们对于【允许不参与】达成共识,那团队这两天工作坊的过程中,对于照顾伙伴就有了空间。
3. 看到:人们做着自己不喜欢的工作,而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扎心了……)
4. 照顾好自己,协作者通常自己做不到。
没有先选择去照顾好自己,是因为背后有一些东西是自己更看重的。
5.一个探寻的邀请:一个人如何轻盈而深刻地活着?(以下只是我的理解噢,你可以不同意的)。
一个人如何轻盈而深刻地活着?尝试在关系的细致对待中,挑战固有策略(行为模式)。
通过细致的对话,建立一种新的关系,去跟这个社会互动。
人的主体性是在对话的差异性里去显现的。
6. 协作者是桥梁,中介,催化剂(催化别人,而自己是稳定的)。
7.行动研究不是出场,而是投身进去,对这段关系负责。 这是一个集体的过程,是动态发展的。
所谓的承担关系的后果,所谓负责,是对伙伴的行为有了更深的理解。
8.行动研究强调真实的关系,在对话中,【命名】的人是要负起责任的。负责和投身进去,是为这个关系的结果负责。
难道我们不是在一个真实的关系里吗?可以呈现困难,脆弱,办不到的地方。
9. 身处玫瑰园的人们是不会去讨论如何才能闻到花香的。
如果一个团队本身处在一个接纳#¥%的关系或社群里,那大家是不会去讨论我们如何创造#¥%的。
10. 行动研究很关注一个人的情绪/欲望/处境/行动,是如何影响到他的行为的? 要看到人,而不是看到内容和知识。
在关系里面,在行动里面,没什么是理所当然,不言自明的。每个东西都是有来源的,有背后的处境和原因的。
以整全的视角,去看到自己现在所处的情境。在这个层次上,我们就已经是一位研究者。
行动者可以有自己的志气,自己研究下自己的行动,尊重自己的主体性,而不是让一群外部的人来研究自己。
11. 所谓的生命影响生命,不就是遇到想同行的人吗?
12.如何创造一个社群?
A、要有一些有意愿、有意义的他者
B、接纳的氛围(关注人的处境,不断加深对人的认识和接纳)
C、【连接】创造一个有承载力的关系,协作者本人不能偷懒,要对氛围有一些营造
D、要在真实的人我关系进行来回印证
我的感受是什么?
疑惑,不清晰,启发,连接,喜悦,收获感,头疼
发生的事情和我个人经验的结合点在哪里?
行动研究,即对于自己的生存状态,对于自己的行动和生活,做出自主的探究。作为一个实践者,作为一个生活者。
1.接触到了行动研究的概念,尝试梳理自己的生命脉络,做更多生命故事的书写
2.强化了对于这句话的理解:【重要的不是发生了什么事情,而是发生的事情对于对方来说意味着什么】提问,聆听,厘清很重要。面对一个真实的人,放下自己的预判和假设, 带着「开放好奇」的心态开启对话。

新发现/想要开始尝试的行动
1.在关系的细致对待中,挑战固有的策略,例如,看到自己的行为模式,思维模式,觉察身体的感受,以及自己心里对于发生的事情,背后的假设。
2.发起一次活动,通过【自我认知】这样的环节,引导参与者进行自我梳理和对话,回看自己的生命脉络,看见之后,梳理自己这个人对于要做的事情的关联性。
对未来行动的畅想/想象力
1.参加婷村的写作营
2.了解更多【行动研究】方面的内容。(梗叔用一堆似是而非的文艺的话,成功激起了我对于行动研究的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