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也纳 | 咖啡馆的灵魂在午夜
在午夜到来之前,导航提示我们驶进了维也纳。
本来只是以为是另一座铺满石板路的欧洲老城,后来发现,维也纳毕竟是维也纳。旧日哈布斯堡王朝的心脏,文艺欧洲的辉煌过去,“昨日的世界”,全部凝聚在这座池城里。


像电影里那样漫步一晚
我到了维也纳才发现,这真是最适合散步的城市,尤其是在夜晚。
老城狭窄的巷陌,两侧都是宏大的大理石建筑。晚上泛黄的灯光打在廊柱和窗框上,勾勒出复杂而精致的轮廓。
橱窗的落地窗户里是面包房,咖啡馆,旧书店的寻常生活。

巷子两侧是微弱的路灯,有花边的造型。也许支出来几帘锦旗,则是花体字的帝国酒店的招牌。
沿街的餐厅桌子摆到了石板路上。不论下雨还是寒夜,人们撑了雨伞打着火炉也要坐在路边吃饭畅谈。
很少有狂躁的酒吧,却有很多缄默的咖啡馆,到午夜还在营业。

在街道的转角总是会遇到一座雕像或是喷泉。也许是被天使簇拥的某位女神,也许是某位骑马的将士,更有可能是位大名鼎鼎的音乐家。
四轮马车作为一个观光项目依然保留。经常听到哒哒的马蹄踩在石板路上,清脆而从容。

沿着多瑙运河漫步,就像那部电影里一样。沿岸一色绿色的铁桥,栏杆和路灯。 一直走到城市公园里,即使是夜晚也不会关门。有一成串的长椅,可以让人坐下来休息一会,看书,聊天,享受好空气。

在树影中穿梭,听到几个大学生在一棵大树下激烈地辩论。
想起之前看到的一段话,“在哈佛医学院,每天晚上我们一群人在贝斯以色列医院的餐厅吃饭,大家有两个半小时的时间讨论病例——非常激烈,非常棒。”
像这样的讨论在公园里的一群年轻人中发生,你总会对这个社会的未来充满希望。

5欧元听一场音乐会
在这座被成为欧洲艺术中心的城市,文化生活前所未有地重要,而且触手可及。
小学就知道的金色大厅,就谦虚地坐落在满街华丽的建筑中间,一不小心就会错过。而进去听一场世界级的音乐会,竟然出乎意料地容易。

下午我们在音乐厅附近游览,去售票处看到今天晚上就有表演。可惜表演在隔壁的小厅,不是金色大厅,门票只要5欧元,欣然决定去看看。
音乐会的表演者只有四个人,三把小提琴,一把大提琴。男生是全黑的衬衫和裤子,女生是黑色的连衣裙。观众就搬把椅子围坐在他们周围,最近的距离大概只有两米。

趁着休息的时间,绕到隔壁房间,便是大名鼎鼎的金色大厅了。今天没有正式表演,看起来正在做一场彩排。对我来说,彩排比正式演出更有意思,在停顿和反复之间,才是艺术被创造的全过程。
不论是在哪个厅,听众都好像用全身的细胞在倾听。随着演奏者同呼吸,让音符在指尖游走。曲终,深息口气,起身鼓掌。

在这座城市,好像人们除了吃饭,睡觉,安全地活着,还有一层超越自身的意义。“头等重要的不是政治,不是商业,不是军事,而是皇家剧院上演的节目。”
斯蒂芬·茨威格在《昨日的世界》里描写一座维也纳的小音乐厅被拆毁时的场景:
大厅里的灯光熄灭了,为的是把我们赶走。可是在那四五百名音乐迷中没有一人离开自己的座位,我们在那里呆了半小时,一小时,仿佛我们用那种行动能够迫使那座古老的神圣大厅得到拯救似的。...... 在维也纳,这类具有历史意义的每一幢房屋的拆除,就像从我们身上夺取了一部分灵魂。
任何一位艺术家去世,都会成为全国性的哀痛。据说约翰斯特劳斯去世的时候,维也纳满城播放慢板的《蓝色多瑙河》。而他的金色雕像,至今还伫立在城市公园里拉着提琴。

在午夜撞进一家咖啡馆
维也纳人在这些年代久远的咖啡馆里抵御忧郁。
——刘子超《午夜降临前抵达》
在这里,咖啡馆已经彻底超越了喝咖啡这个基本功能。
不论是白天还是夜晚,总是能看到维也纳人优雅地坐在咖啡馆里,延续着古老而精致的生活方式。或聊天或看报,或喝咖啡或喝酒,或独自或三两人,但就是没有看手机的人。

电影《爱在破晓黎明前》男女主人公在咖啡馆假装给对方的朋友打电话,说出那句经典的“我喜欢我望向别处时他落在我身上的目光”。

不过更有意思的,是在这段电话之前,出现在咖啡馆里的人们。
四五个年轻男女围坐在一起。一位女子双手合抱,而男子正在尽力解释说服她。他们的朋友瞪着双眼认真地听他俩争论。 两个中年男子边喝啤酒边打牌,叼着烟,爆出一句粗口,一看就是铁杆老朋友了。 长胡子的老者戴着圆眼睛,穿着老式的褐色西装,正在慢条斯理地开导对面的晚辈。 短发的年轻女子就着一杯咖啡,一个人在看小说。 两位外国游客情侣在讨论他们眼中的维也纳。 看起来像是下班后同事聚餐的两男一女,点了红酒和啤酒,就一个笑话咯咯地笑着。

晚上我们从音乐厅出来,撞见马路边一家叫 Schwarzenberg 的咖啡馆。
从窗户望进去,墨色的檀木,大段的窗帘,精致的吊灯,枣红的沙发座椅。靠窗坐着的男子,正独自阅读一本小说。

推门进去,闻到咖啡和古老木头的味道。屋里不吵,听到轻声低语和杯盘相碰的声音。
宽大明亮的窗子,可以看到街上的车辆行人和对面的商店。
《午夜巴黎》里有一幕讲男主在午夜推开咖啡馆见到了海明威,毕加索,达利等名流。而当我推开这扇咖啡馆的门时候瞬间也有这样的错觉,似乎会迎面碰上世纪初的一场流动的盛宴。

我们找个位子坐下,用德语点了一杯酒,一杯咖啡,一份甜点。
伺者是位上了年纪的维也纳人,他恭敬会意,然后问我们住在哪里。
“斯图加特。”我回答。
伺者微笑着说:“哦对了,他们也说德语。”
傲慢的深情好像刚刚才发现德国这个乡下地方也是讲奥地利语的。“……”
维也纳咖啡馆推荐:
01. Café Central
可以说是维也纳最富盛名的咖啡馆,曾经名流云集,如今已经算个旅游景点了。高大宽敞的内堂,古典优雅的装潢,中间的展示柜里是各色诱人的蛋糕甜点。
墙上悬挂着奥匈帝国最后一任皇帝弗兰茨·约瑟夫和皇后茜茜公主的画像。相信很多中国人对奥地利的初体验都来自这部电影频道的年末必播节目《茜茜公主》。
在这里尝试奥地利的国粹咖啡Wiener Melange,浓浓的奶油泡沫延续着几个世纪前的味道。

02. Café Sperl
这是是《爱在破晓黎明前》咖啡馆的取景处。刘子超也在写《午夜降临前抵达》的时候造访过这家咖啡馆,在桌布下发现了一张英文便笺,来自海明威的《太阳照常升起》,也来自《爱在破晓黎明前》。
但这个咖啡馆根本不需要这些标签,它就是Café Sperl,自身就足够耀眼。一切都尽量维持着1880年的原貌,那是哈布斯堡王朝最辉煌的年代。

03. Café Sacher 知名的萨赫蛋糕 Sacher Torte便源自这家咖啡馆。被称为奥地利国宝级点心,据说连配方都是国家机密。巧克力蛋糕配上旁边的一朵鲜奶油,便是甜点能带给你的飘起来的快乐。
如果不想打卡,也可以就像我这样,在维也纳街角撞进一家古老而精致的咖啡馆。
The people in the coffeehouse are ‘emigrants’ who come to us in ‘exile’ to flee everyday life.
咖啡馆里中的灵魂是逃离日常生活的流浪者
--- Café Schwarzenberg in Wien

-
黄地瓜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6-02 10:01:31
-
咩咩Gustaf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3-20 17:26:24
-
Karl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2-19 20:53:48
-
偷吃了糖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8-20 13:59:04
-
blade runner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8-04 20:21:03
-
猫咪爱大鱼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3-18 20:04:57
-
長久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4-17 06:57:45
-
无词歌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3-01 22:32:43
-
北上花开🌸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5-18 17:22:03
-
Air·Cosmo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5-18 16:0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