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是第一次做个人—《银河补习班》有感
马皓文:“对不起,我也是第一次做爸爸.‘’
马飞:“对不起,我也是第一次做儿子”
——《银河补习班》
看这部电影令人非常动容的两句话,似乎世界像个温柔的母亲,什么都能被包容,没有什么错误是不能被原谅的;也是位刚毅的父亲,教会你独立和思考,永远不会被打败。
第一次做人,学会接受自我
傅首尔曾在奇葩说说过,“其实生活就是奥运会,人一生下来就在跑道上,就是要全力奔跑”;
所以大部分的“人儿”每天都在奔跑,小学和邻居比;初中要奔着重点高中去;高中终极目标就是上大学;本以为到了大学就是终点赛道,谁知道又莫名其妙的进入了下一个赛道的起点;工作拼薪资、拼资源、拼买房、拼娃...这个生活奥运会似乎永远不会停止,每个人都在不停的奔跑,却看不到终点在哪儿?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或许目的就是在每个阶段尽力让自己夺得第一,班级第一?全校第一,部门第一?撕逼成功?那么...“成功后”后的你,又如何呢?爽了?爽了之后又如何呢?
狂欢后的寂寞,还是一个人的狂欢。
就像剧中教导主任的儿子,不也曾是位风风火火的状元嘛,人们眼中的好孩子,不可能成绩差的好孩子,后面因为接受不了自己的不完美(一次成绩考差),而选择轻生。
这样的剧情其实挺戏剧化的,但是类似的心境我相信在很多人身上都有过。
究竟为什么会这样?
影片给到了答案。这也是我们每个人都值得去思考的事情。
作为父母,鼓励式教育,无论孩子做什么都认为自家的孩子是最棒的,甚至一度理想的认为孩子完美无缺。他们教会了孩子如何接受闪光点,却没有进行受挫教育,没有教会孩子如何面对挫折,如何独立思考,独自解决问题。挫折式教育也不行,每个父母都打着为你好的名义,扛着生活的重担,为孩子挑选最好的学校,营造最好的学习环境,却又一边把成人的情绪传递给孩子,给孩子轻易打标签下定义,不断否定孩子的未来。
作为孩子,你是不是也曾担心辜负父母或老师的期望而伤心自责?你是不是也曾因为小小的挫折而自暴自弃?你是不是也曾因为旁人的眼光而自我否定?
不是每个人一生下来就注定是个笨蛋,也不是每位曾经有过优异成绩/品质就永远优秀。
一次期末考考的好如何?一次高考考不好又如何?一次业绩不好又怎样?生活就是一场游戏,不是为了通关升级拿奖励的,真正重要的是如何真切的感受生活的每一天,体会其中的乐趣。每个人没有固定的生活轨迹,没有被设限的生活,这大概就是人生有无限可能的意思吧。就像在生活中学习,它是一辈子的事,而不是试卷冰冷的分数。或许你事事都控制不了,但你能控制好自己,就做了这辈子最成功的事情了。
影片的教育理念很超前,不止是培养孩子的兴趣,教会他如何与世界建立连接,学会感受美、理解美...关键的是如何言传身教!道理大家都懂,但又因为快节奏的生活使得现实中很多年轻爸妈难以做到。非常深切希望现在的年轻爸妈,可以像马皓文那样,让孩子眼里有光!
眼里有光,真的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
“人生就像射箭,梦想就是箭靶,就连箭靶子都找不到在哪,你每天拉弓有什么用”
这句话如同当头棒喝!忽然觉得以前总是活在自己的条条框框里,跟着时间的潮流,以为好好努力不辜负此生就好,但是,没有方向的努力,其实毫无意义。就像学生时代的应付,我体会不到诗人的豪言壮语,体会不了世界各地的异域风情,我理解不了物理公式能给生活带来什么乐趣,我不明白大学为什么能让这么多人心驰神往...不过欣慰的是,我开始感受到读书的乐趣,开始领略祖国大好河山,开始有了更多的共情能力,和世界做连接,开始有了更多的思考...
毕竟我也是第一次做人,第一次做女儿,第一次做姐姐,第一次做朋友,希望我能继续探索更好的自己,接受自己的完美和不完美,善意的对待这个世界,让这次旅行,有意义。
固定思维很可怕
影片中的教导主任老是把马飞和坏孩子划等号,讽刺的是坏孩子后面成了大英雄;小时候看电视,大家也喜欢区分好人,坏人;工作了,就区分业绩好的和不好的...大家都在用自己对这个世界的理解,对别人贴着一些带刺的标签.;凭借着自己的理解,用一种上帝视角,对别人做着一成不变的评价;
为什么学习不好的就是坏孩子?他成为了所谓的坏人会不会有可能是被误解,或许他是一个卧底...他业绩不好,会不会只是因为这段时间精力不足,下个月就好了?做评价前,你确定你真的了解故事原委?或者,你真的有资格去评价别人的是非喜好?...
就像影片中马皓文被被世人误解了一生的大桥(心疼死)...
还好影片最后,翻案了,马飞觉醒了,马皓文也和自己和解了。
电影是理想的,生活是残酷的。
影片中年迈的教导主任代表着应试教育,刻板固化思维;年轻的实习高老师则具备了学习意识,热情和希望。
每个人身边有很多教导主任,也有很多高老师。
希望世界的人们,无论在什么样的年龄段,都可以像马皓文一样勇敢,坚持思考,探索自我,即使被世人不断指指点点了一辈子,也能做自己;希望世界的人们可以对身边的人再温柔一点,对学生再耐心一点,我在我心中老师这份职业非常神圣,他可以是引路人,也可以是恶魔的推手...
而每个人,都可能是是你身边的人的老师,引领着你,照亮着你前方的路。
每个人在不同时段都会有自己的老师,但是老师也不会陪伴一生,你终究是独立的个体,最终还是要学会怎么探索自我,世界连接,达到自洽的状态。
影片中的很多细节就不说了,我觉得是一部很棒的电影,这波豆瓣评分我实在看不懂,大家都是第一次做人,开心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