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人读《论语》6
十方君:
没想到《论语》被我拖拖拉拉写了这么久,这次是最后一篇啦。想着再好的推介也比不上阅读文本本身,所以这篇里我帮你每章选了一句一起读。《论语》一共二十章,我选的标准是一般语文书里没选的、没有那么仁义礼智信的、相对来说脱离历史语境也可以体味和涵泳、然后还蛮有意思的段落。那我们就开始吧,嘿喂够。
【学而】
-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第一句就犯规:D 大名鼎鼎。这是整本《论语》的第一句,几乎也是我最喜欢的一句。学习,并在实践中不断磨练自己,获得成长,是快乐的;有朋自远方来,这里“远”和“方”是两个字(双音词是要到后来才丰富起来的),方表示“并来”,而“朋”,郑康成注“同门曰朋,同志曰友”,同门的师兄弟结伴从远方来,是快乐的;而第三件事,人不知而不愠,别人不了解我,而我竟然也不生气,不怨怼,多好。(这一段梁文道在《一千零一夜》里说到动情,强烈推荐看,儒家刚健的精神在这第一句里)
【为政】
-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这里的“其”是指谁?一般解作子女。爸妈只担心小孩生病啊。所以子女孝顺,当保全自己的身体。孔子在另一处还说:“父母在,不许友以死”。死更是不可以,为了义也不能死。当然延伸出去历史上又有一大堆关于忠孝难两全的争论,你看《无问西东》里王力宏毅然决然去参军,最后米雪站在满门忠烈的匾额下,没有国哪有家,泪目。但是起码在孔子那里,直接的、具体的孝似乎是放在前面的。有两个好玩的例子,一个是攘羊,在《子路》篇里:叶公语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孔子曰:“吾党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叶公说他们那里有儿子举报父亲偷羊,孔子说这个不行的,在我们这里,父为子隐,子为父隐。另一个在《孟子·尽心》篇:桃应问曰:“舜为天子,皋陶为士,瞽叟杀人,则如之何?” 孟子曰:“执之而已矣。” “然则舜不禁与?” 曰:“夫舜恶得而禁之?夫有所受之也。” “然则舜如之何?” 曰:“舜视弃天下犹弃敝蹝也。窃负而逃,遵海滨而处,终身欣然,乐而忘天下。” 舜当天子,他爸爸瞽叟杀了人,怎么办?不怎么办,舜背着爸爸就逃跑,从此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打住!
【八佾】
- 子曰:“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
怎么个尽礼法?《乡党》篇里有很多例子,比如这句 “君命召,不俟驾行矣。” 国君召唤,他不等车好就飞奔而去。要知道颜回死的时候,颜回的爸爸想和孔子商量把车卖了给颜回弄个椁,孔子说的是“吾从大夫之后,不可徒行”,现在君命一召,他行了。于是人不知,人以为谄也。
【里仁】
-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父母唯其疾之忧,子女呢,知父母之年,既喜且惧。
【公冶】
- 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这可能是历史上最有名的一段老师骂学生了吧。宰我是孔门四科中言语科的第一名,排在子贡前面,孔子骂他朽木不可雕,粪土之墙不可圬。粪土之墙不是粪土做的墙,而是松松的土墙,因为质地不好,就不能再往上修饰刷涂料。我觉得比较有意思的是后半段,孔子说他自己以前对人是听其言而信其行,现在是听其言而观其行。就是你看他是有变化的。《论语》里关于言行一不一致的句子特别多,自我要求也考察别人,比如说“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包括再进一步的“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从视到观到察,看得越来越细越来越久。
【雍也】
- 子曰:“孟之反不伐,奔而殿,将入门,策其马,曰:‘非敢后也,马不能进’。”
《公冶》里有一段孔子让大家各言其志,颜渊说:“愿无伐善,无施劳。”这里的“伐”和“施”互文,都是夸耀的意思。那怎样叫做不伐呢?大军撤退的时候,孟之反为大家殿后,安全了以后说不是我想拉在后面,是我的马跑不快。还有一段和这个很像,是孔子说吴太伯让国,在《泰伯》篇里,子曰:“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吴太伯更厉害,让国让得无迹可循,老百姓都没法儿夸他。吴太伯的故事在《史记·吴太伯世家》里有,懒得翻的话B站上吕世浩先生详细讲过这一段,讲得特别好。
【述而】
- 子于是日哭,则不歌。
很简单的一句话。我喜欢这当中感情自然的状态,也觉得选择记下这一条的学生很有意思。
三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