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好,还有书籍
不得不说,我已经忘了最初的梦想是什么了。因为手机上,app上,老让我看到太多形形色色的人,以及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事。见到好的,我会艳羡,把自己最初的梦想抛在脑后,见异思迁,才会直至今日,一事无成。
我自认是个兴趣爱好广泛的人,也就是因为这样,我才会见一个爱一个,没办法长久,如果是一个我爱的人,恰巧那个人也爱我,可当我自以为是地有恃无恐,最终那个爱我的人不再爱我了,我又上哪找谁哭去?可是,最近,可以说是在这个疫情期间吧,我发现了有些东西,是你辜负了它,但它却不会辜负你。
那个东西,就是书籍。
很久之间,我就看不少人在推荐b站上的纪录片《但是还有书籍》,这周我就在我刷牙的时候,找来看看了。一共5集,每集30分钟左右,胡歌念的旁白,每期都会有一个特定的专题,都是跟书籍息息相关的:书海编舟记,二手书的奇幻漂流,绘本中的奇妙世界,设计师的纸上王国,快时代阅读指南。其实我想不需要我多加介绍,但凡有点想象力的,应该是可以凭借专题的名称看出每期的重点吧。其实很感谢作家和翻译家,其实他们值得因为自己的作品而名利双收,因为他们对历史的记载和世界的想象,才让我们接触到一些我们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无法接触到的,或者说无法感知到的事物。这个世界多的是我们不知道的事情,我们穷尽一生,也无法习到所有知识,也无法体味这世间的一切酸甜苦辣。
我至今觉得这世上最伟大的,莫过于人的所感所想。因为它可以在上一秒带我们飞到棉花糖似的天空中听耳边的风疾疾吹过,感受甜蜜,但下一秒也随时能把我们拽进深渊,对着一只向自己咆哮的怪兽跪坐在地,忍不住瑟瑟发抖。而且看着不同的人写出不同的文字,你也会不禁感叹文字的力量,在浮躁喧嚣的城市生活,或在岁月静好的乡村日子里,都能抚慰人心,激励你向上,陪你度过这漫长岁月。
也许你爱的人,爱你的人,无法永远地陪伴着你,但书籍可以。
重新打开书柜,拿出《万水千山走遍》、《梦里花落知多少》,我想起了我过去爱过三毛;慢慢让自己养成每天在蜗牛看1小时的书,我找回了我仰慕的人,杨绛先生;刷刷视频,我又结识了不少朋友,我想拜读他们的作品。同时,我也承认,我是一个很功利的人,我看书,是想从他们的作品中找到些什么,来填补我空虚的身躯,以承载、管住我飘荡荡的灵魂,使我在看清生活的虚伪后,仍然能至死不渝地热爱生活。
是的,我正在寻找这样一种神力。
我也总觉得,我能在书籍里面找到他们,好陪伴我继续上路,不至于一路晃晃荡荡,漫无目的,像失散的狗尾巴草,何以安家。
要做也要做勇敢的蒲公英,接受强风吹拂,既然落地,便播下种子,扎根下去,实现生命的意义。
好吧,以上只是我想表达一下,书籍是这世界上我最想接近的事物之一。我很感谢有它。但与此同时,还是很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最近看的书吧。
且以优雅过一生:杨绛传
之前大二时,买过另一本杨绛先生的传记,是出自罗银胜的,那会因为某个缘由而只看了一半(为懒找借口),而且在蜗牛上却没办法看,所以我就看了桑妮的这个版本,因为购买的时候也有见过这一本,所以也才会选了她。里面的内容很类似,毕竟写的是同一个人,发生在这个人身上的事情是一样,就算出自不同人的手笔,事实却还是不容他人随意修改编造的。不管书籍的作者是谁,我在意的还是作者写作的对象。杨绛先生是一个极其睿智的人,是一个有大智慧的人,这大概也是先生能够长寿的原因吧。他才华洋溢,却不屑与人争抢,别人找他麻烦,他不卑不亢,不让人肆意欺凌自己,但也不会针对具体的某个人。他总是能对大背景下正在发生的,不论大事小事,看得透彻明晰,带着远见,以见微知著的方式写剧本,写文章,他总说钱钟书更有才华,殊不知自己收获的粉丝并不比他丈夫的少。我就是其中一个。杨绛先生是一个很清醒的人,他分得清什么于他是最重要的,什么是不重要的,所以总是能以潇洒的姿态转身,默默地在简陋的屋子里,坐在书桌前辛勤耕耘,留给我们耐人寻味的作品,鼓励着年轻人们继续思考。
我曾经很恨自己没有生在民国时期,结识一群像杨绛先生一样的才子佳人。但仔细想想,自己若真生在那个时代,在抗日战争、wg批斗时期,我是否扛得住纷乱不安和危险四伏的处境,就活下来这件事情,于那个时候,便是很不易的了。这样一想,我倒是庆幸起自己生在书籍容易被获取的时代,想认识什么人,翻开书便大功告成了。
杨绛先生身上,最让我佩服的就是,对书籍如饥似渴这一点,名和利啊,都放一边吧,书籍不香吗?而且最难得的是,有一个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伴侣,读书路上永远都不曾孤独。每天都保持阅读的习惯,对现今的我们,可以做到吗?所以,我争取每天在蜗牛上看书1小时,实现之后,再慢慢往上加。
总之,我很想成为杨绛先生那样的人,有二分之一也是极好的。
寂寞的游戏
这是因为《但是还有书籍》才对这本书结缘的。我觉得作者是一个很孤独的人。这本书里面是多个短片小说的合集,先是讲一个小男孩的两个儿时好友,狼狗和孔兆年,以及自己暗恋的何雅文,在这个小男孩身上,我看到了他的多愁善感,也看到了他悲伤的想象力;而送别,父亲的轮廓,蜜糖罐子,又给了我一种勉强能体会到但不是很能理解的情感,有时突然就结局了,有时却交代了一个我看不透看不懂的真相。原来,别人身上那种你没经历过的苦痛,对我们来说,真的是无关痛痒的。可能作者是male,所以笔下的主人公大多是male,我也才记起一个真相,多愁善感并不是只能出现在woman身上,男生也是会的。
形影单只的人是孤独的,但即便旁边有亲友陪伴的人,只要走不进彼此的内心,我们也是孤独的。孤独并不是什么让人难堪的事情,难堪的是,我们明明孤独,却非要让自己看起来不那么孤独。
这本书其实没有带给我太多感同身受。虽然我承认,一直以来我都是比较喜欢跟自己有共同点的书籍来看。但也许,我该换个想法了,君子和而不同,我应该有海纳百川的胸怀,认真去理解别人笔触下的汹涌澎湃,抑或是强力压下的情感。
我们一直想融入周边的群体,想当主流的同类,但既然有同类,那就会有异类。异类又不是放h鲨r那种,为什么我们要害怕被别人称为异类,为什么别人老是管不住自己的小手对异类指指点点呢?我们本来就是不同的个体,没必要要一样,你没必要挤兑我,我也没必要隐藏我的不同之处。
总之,我是这么想的。
很久没有进行文学鉴赏,很久没有记下美丽的语句好让落笔的时候可以模仿,所以以上大都是自己的口水话。我每次都会在看到某个令自己动心的句子处作稍微的停留,想着自己以后要用什么样的文字来提及它,但最终总会在时隔几天之后,忘记所有,在啪啪哒哒的打字声中开始摇晃自己的脑袋,写下不深刻的见解,不成熟的文字。
但这就是我啊。还有好长一段路要走,还有好多书等着我去翻。
最后借用《但是还有书籍》里面的话结尾吧。
“书希望被人看到。”
“愿你保持独立思考,不卑不亢不怂,长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我们总是笑称自己是这个时代,这个城市的社畜,但在时钟滴答滴答的某一刻,我们应该觉醒起来!做一下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