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哭闹的背后是什么?
注:观察与思考,20190108(去四川游学的路上记录)
关键词:亲子沟通,倾听,理解,安全感
【观察】
今晚在去四川实习的火车上,一个三岁左右的小女孩因为睡醒了,可能是列车已经关灯了,环境有点怕,就哭了起来!
-妈妈就抱起来说“不哭了,大家都睡了”(重复了几次,责怪的意味,也许怕影响到其他人很尴尬。)
-孩子还是继续哭(也许孩子是因为怕黑而哭,但是家长却没有倾听和理解,只是觉得在车上哭不好而责怪。)
-“再哭就把你扔出去就,在哭妈妈爸爸就不要你了”……(这样重复恐吓了几次,虽然家长觉得是开玩笑,但是孩子听不懂语言却是能够感受厌恶的情绪啊,这样孩子就越害怕情绪越压抑-希望看到这里的家长以后少用恐吓这种方法想短时间控制孩子,让孩子很少安全感,长大了也会重复这种方式恐吓自己孩子……循环。。。)
-继续哭的更加大声。。。。(猜孩子心理:又黑又怕,感觉妈妈还很讨厌我要抛弃我,我不要……)
-家长没办法了,本能就把孩子抱在怀里,开始拍打和安抚孩子。(嗯,这才是孩子所需要的啊,在妈妈怀里最好最安全啦!)
-然后孩子马上就开心的在床上和妈妈睡一起,自己开心的说话起来……
【思考】
当孩子哭闹时,如果能根据环境和对孩子习性了解,分析情绪产生背后的情感诉求,先积极倾听,让孩子情绪得到理解和释放,再给予身体上的安抚,会不会更好些,因为安全感才是这时孩子需要的关爱啊。
如果我是那位妈妈,我会怎么做:
-妈妈知道现在关灯了比较黑,你很害怕是不是?(理解式倾听,让孩子诉说自己的问题,并在倾听中释放自己的害怕情绪)
-你是害怕还是哪里不舒服呢?(询问式倾听)
-不用害怕,妈妈就在这里保护你,让妈妈抱抱,你在我这边点睡觉好不好?(理解孩子,用肢体给予孩子关爱的表达,让孩子有安全感。)
-如果孩子还是有情绪,很强烈,可以用不同的话语来告诉孩子妈妈在试图看见你的困难,或者安静的抱着陪伴孩子释放一下情绪。(你是饿了吗,你是要尿尿了吗?你是渴了吗,你是怕黑吗?……)
-总有一点是孩子产生情绪的真正原因,当孩子的情绪被看到了,被拥抱接纳,得到理解和释放,等到了当孩子有表示安静,再按照上面方法沟通。
-最后,还会给予本能的爱的安抚,至亲的身体接触是孩子直接能感受到的身体语言。只需要抱住他,轻轻拍打他,用身体告诉他:我在这,你很安全,不要怕。
也许,当孩子哭闹时,只有给予耐心的接纳,倾听和关爱,才能让孩子有足够的被爱的安全感。
参考:PET亲子沟通法
PS: 如有雷同,可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