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实用型心理学类
59秒心理学,额我也不记得以前怎么加到书库里的,anyway随遇而安接着读下去
把自己的经历分享出来,从而具有社会性。/嗯不过我更看重是对自己经历、总结和梳理的过程,其次是分享出来引以为鉴,不抱期望同时又渴望与人就此深入的交流。
本章讲快乐是事业和生活的原动力,我更喜欢把他们转化成具体的事情,直接去实践,就比如剖析自己性格得出自己喜欢什么类型的人交朋友,知道自己的兴趣爱好关注什么(加法),也过滤掉不关注的东西,不认可但是沟通中让我知道也有这样的存在,彼此尊重也长见识(减法)。
这篇文章讲的老生常谈的,反对物质与快乐直接挂钩。事实上物质只要不限制你,从而不占用你的带宽资源,也就是不需要为钱发愁就好了。所以丁克一方面也是教育资源带给人的压力太大了。在基础物质条件以上,去享受爱好层次,精神上的愉悦就足够了。
但是我现在对于我想要的生活,具体需要多少钱也没概念,我可能需要向我妈了解她在我身上花了多少钱,物价房价等等她有真实的体验。(此外补充经济金融知识等等)而我虽然经济不依赖家里,但也只是刚好能meet学费生活费等等,我也差不多一年没去旅游了,主要也是忙着兼职保研和心累......好了现在基本安定了可以思考人生问题了。
除此之外就是在舒适圈的边缘探索:
1 锻炼正常社交/摆脱旧有模式
性格上我有点太过独立,对亲近的人和认可的人可以放下防备,但是我的社会生活中接触到的很多人,我其实不太会和他们交流互动(算作定向社恐吧)。确实是没有太多交流的价值,但有时候我也过度自我隔离了,正常的交往对我来讲有点困难。我无法向他人寻求一般的帮助,遇到问题宁愿自己死磕也不喜欢问别人(简直是白嫖党的两极对立面)。这有时候导致效率低下,我也容易死磕时心态崩溃,要调整重新投入。
一个是不断提高能力是根本,那可能从这个角度,找人帮忙最高效,但我内心会想我凭什么?有一种内心深处的自卑感,也是我去年年底意识到这个问题,去看自卑与超越,开始正面这个问题吧,解决还没。
分析旧有模式应该是我一直都独立惯了,没有人管我我自己管自己,所以一方面希望得到别人的建议,一方面不知道怎么做。仅有的尝试也是小心翼翼,失败的经历说不留下阴影不可能(前辈...不说了...我本来就不擅长,还遇人不淑hhh)
不过现在看来,这也涉及到自我认知和认可的,生而为人哪有不犯错,谁是完美的呢。我也需要更接受自己,接受真实的,各种各样的自己,小时候没有得到的东西,我现在有能力慢慢发现,并且补上,甚至抹平伤痛ヽ(*´з`*)ノ
所以也是为什么我喜欢和比我阅历多的人,更多不是我这个年龄层的,结交聊天。从年轻教授到研发大佬到老工程师,年龄、职业、取向的跨度并没有阻碍,反而在交流中能产生新的东西,他们带给我一针见血的真相。虽然没有经常联系,也算不上多熟悉,但能聊的很深入,感激他们一直在。
针对我个人的小小tips就是,我遇到问题自己查了之后,还是解决不了就去问人,私下问人然后态度礼貌,针对性问问题,这样应该可以降低我这个过程中的焦虑。(简单实践记录!反复以克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