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孩子的过度依赖会影响终生
五一假期带着孩子去朋友家串门,一进门看到朋友的孩子正在收拾客厅的玩具,我赶紧夸赞了小家伙。朋友笑着说让孩子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是为了锻炼孩子的独立能力,不要事事都依赖家长。
朋友能有这样的觉悟实属难能可贵,因为现在很多家长事事包办,什么家务都不让孩子做,只要孩子用功读书就可以了。岂不知这样会导致孩子形成依赖感,事事都依靠家长。
我的一位亲戚孩子都上大学了,自己从来不洗衣服,从不整理自己的床铺,也不会做饭,自己在家时就只会叫外卖。

据资料显示,现在有20%的孩子生活不能自理,18%的孩子习惯于依赖别人做事,28%的孩子几乎没有帮父母做过家务,缺少自我保护能力的孩子比例占到了15%。长此下去,这样的孩子极易形成依赖性人格。
那么,依赖性人格有哪些特点呢?
常常感到自己软弱无助;时常赶到自己可怜;遇到独立解决一件事情时,感到一筹莫展;总认为别人比自己优秀;在乎别人对自己的评价。
依赖性人格是如何形成的呢?
一个人在幼年时期,离开父母就不能生存,所以在孩子的心中,保护他、养育他、满足他一切需要的父母是万能的,他必须依赖他们。但如果父母过分溺爱,不让他们有长大和自立的机会,子女的心目中就会逐渐产生对父母或权威的依赖心理,成年以后依然不能自主,形成依赖型人格。
很多人在心理和行为上都有依赖的行为,如果我们身边有第二个人存在的时候,我们永远仰仗他去做事,而我们则成为那个享受成果的人,我们盲目地以为身边的人应该帮助我们解决问题,而不是亲力亲为。
孩子一旦形成依赖性人格,对他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是极为不利的。
那么怎样纠孩子的依赖心理呢?
1.做力所能及的事,培养自理能力。
现在家庭条件好了,刷碗有洗碗机,扫地有扫地机器人,这些工具的实用是为了减轻我们成人的家务负担。为了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减少他们的依赖感,家长不妨停掉洗碗机,藏起扫地机器人,让孩子来做这些简单的家务。
当然,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要根据孩子的年龄,如果设定的目标超过了这一年龄段孩子的承受范围,会让孩子赶到有心理压力,如果能力目标设置的低了,比如,仍用扫地的方式让18岁的孩子摆脱依赖性,这样也达不到效果。

2.找到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纠正。
一旦发现孩子有依赖性,纠正的越早越好,但是在纠正之前先要找到导致孩子依赖性的原因,做到有的放矢,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
搞清楚了原因,那么接下来就要想办法纠正,比如拿收拾书包这件小事来说,有的孩子都三年级了从来不收拾书包,都是家长代替,这就导致孩子每次放学回家都丢三落四。
针对这一情况,家长首先停止给孩子收拾书包的行为,每天晚上睡前提醒孩子要收拾好书包,在收拾书包时家长可以在一旁监督指导,很快孩子就能把收拾书包这件事做好了。以后家长还可以在全家出去旅行前,让孩子自己收拾自己的旅行箱,继而让孩子学会收纳自己的房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