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来春天的少年--记朱一龙饰演的少年齐衡
虽然说《知否》里的齐衡以后半段的演绎更见演员的功力, 我却更偏爱小公爷的少年时期。
我非常喜欢那个带来春天的少年,少年不识愁滋味的无忧无虑,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往直前,朱一龙演绎得相当出色。

有人说小公爷追求六妹妹太理想化, 没有考虑很多现实问题。其实那才是真正符合少年心性的行为, 爱了就勇敢去行动, 遇到挫折改变方案继续进攻。 我记得印象深刻的一段台词,“如果这一次你不来,也不要紧,还会有第二场的游会,第三场,第四场。若你一直不出门,那到了七夕的乞巧节,你也会出门。若是乞巧节你还是不出门,那到了元宵的花灯会,你也总得出门。我不相信,我不相信我会等不着你。”一般人看了可能只会觉得小公爷爱得炽热浪漫,不够理智。 而我知道如果放在现实社会, 这种一根筋的专注追求, 其实是可能成功的。 (当然书里作者不会让他成功罢了。 )这种没有算计、满腔赤诚的爱因其稀有而珍贵,朱一龙将其完美演绎,非常打动人。
这段戏看着难度不大,此时的人物性格也单纯,却是全剧朱一龙最打动我的表演。 怎么说呢,感觉那个捧着一颗滚烫真心的少年元若就实实在在生活着, 因为类似这段的傻傻情话, 有人很多年前对我说过, 类似这种百折不回的坚持和勇敢的行动,有人做过。 追剧时看到这一段,我好吃惊,感觉朱一龙的人生中应该没有这样的经历的,那么漂亮的人儿,应该不会遭受到这样的挫折。 但是他演绎得仿佛是他的亲身经历一般,当时还没有入坑,还没有粉丝滤镜, 就觉得这个演员很厉害,能复刻他人的情感经历。
昨天学习了拉片小课堂,来交点儿作业,把这个片段拉了几遍。 马场终于见到心上人的按捺不住,说到护膝时的甜蜜, 对方不承认时的委屈, 孩子气的一句大声的“你有!”,小公爷,不是声音大就能说服别人的。 是挺像小孩子闹别扭的。 然后他的反应很妙的, 委屈地大声反驳了“你有”之后,赌气地转过身,看向马场,自顾自地说他企划中的那一场一场的游会, 乞巧节,以致一直安排到第二年元宵的花灯会。他是真的这么想的, 也是这么做的, 他认为只要努力,只要坚持, 一切问题都能迎刃而解。
把这个片段看了十来遍,就看出不少意思来。 一开头见到明兰,菇凉对他问好后,没直接接茬,反而转头看了马球场,笑着回头问“六妹妹也喜欢看马球?” 这个笑最开始我没在意,以为就是礼貌, 拉了几遍后才发现, 那是得瑟啊, 计谋得逞的小得意。 学堂解散后他为了接近六妹妹,可没少花心思, 这回好容易成了, 可不要得意一下。 孩子心性透过只一笑冲出荧幕,好可爱的少年, 心思都写在了脸上。
之后看六妹妹目不斜视地端立看马球, 不得已也移开视线,装作看球赛, 但心思完全不在球场啊。 说几句,就偏一下头,偏偏人家不肯承认送护膝的事儿, 只能大声反驳。 好青涩单纯美好的PUPPY Love啊。 看了这一段, 不难理解为何朱一龙塑造的前期齐衡少年气十足了。 他的想法,做法,神态都是孩子气的, 都不需要造型的辅助。
朱一龙朗诵的知否,声入人心,真是在线狙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