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密关系
译者说这是一本关于友谊和爱情的严谨学术著作。不太认同,爱情友情常常伴随感性,把它当理科一样研究总觉得违和,破坏了它的美好。可能是我心气浮躁。 于是看到后来,渐渐感到自己的匮乏大过刻板印象。虽说都是明白的道理,但自己却说不出也想不到更别提应用。 书中可惜之处在于描述了问题,原因,结论,却鲜有建设性的解决办法。总感觉书里常识多过启发,且常常把一个显然的道理用不同的说法反复论述。书里很多话是金句,然而一本由金句组成的书读起来反而不那么精彩了。或许一本专业书正确的打开方式是边读边讨论,在讨论中累积经验寻找答案。 但多少还是有收获,至少在我关注的内容上有了深层的认识。书中有句话贯穿始终,人们都希望付出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奖赏价值。付出相当的代价获得相当的奖赏价值,即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可能这样比较理想。而一些实践告诉我,付出相当的代价得到未知的奖赏价值,可能是即时的认可,也可能在今后潜移默化中回报,但也有可能成为徒劳。满足或自我怀疑的感觉就都可能产生,好的当然好,不好的做些心理建设,保持一颗平常心。
我们应该去接受一些他人的不足,更何况是亲密关系里的那个她。 事实上,称谓从“我”变成“我们”常常标志着人际关系发展到了微妙而又意义重大的阶段,此时彼此之间产生了依恋。 亲密关系和泛泛之交的差异:了解,关心,依赖,一致,信任,忠诚。 找人讨论——这是个实验 归属需求:有人陪伴你一段时间,告别时会很悲伤,但之后你会下意识寻找下一个伴侣,没有说一定有个人对你是不可或缺的,我们只是需要人陪 人之所以避免和他人亲密接触,原因有两种。一种是人们期待交往又戒心重重,害怕被人拒绝和欺骗。另一种是人们独立自主,喜欢自由,不愿与他人产生紧密的依恋关系。 低自尊的人有时低估伴侣对他们的爱,从而损害亲密关系,还觉知到根本就不存在的伴侣的漠视。我们都需要在与他人的联系和自我保护间保持平衡,但低自尊的人总把他们脆弱的自尊心置于亲密关系之前。
那些声称自己一直正确的人,毫无疑问是招摇过市的江湖骗子,谨慎的科学家不会这样做,他们只会努力使自己不断接近真理。 成功人际关系的前提:人际吸引,即接近他人的愿望。感觉到他人的吸引力不一定就能建立人际关系,但却是使人际交往成为可能。 人与人之间产生吸引力最基本的假设是:他人的出现对我们有奖赏意义。如果他人给与我们大量的兴趣和赞美,我们就会对这种关注和接纳感到高兴,这是直接奖赏,多数时候,人们提供的直接奖赏越多,对我们的吸引力就越强。 你如果很漂亮,你或许无法确定别人赞美你是因为欣赏你的能力还是喜欢你的长相。 伴侣最初吸引人的品质逐渐变成了最惹人厌烦恼怒的特点,这叫做致命的吸引。比如一开始很享受伴侣高度注意和奉献的人,到后来或许觉得伴侣占有欲太强而反感对方。这里面令人厌烦的特征并非隐而不显,只不过人们领悟不到自己的判断会随着时间发生怎样的改变。 我们往往喜欢那些与我们的理想自我相像的人,即我们渴望成为的人对我们有吸引力。但如果那些人超过了我们的理想自我,使我们相形见绌,就具有威胁意义和不快了。所以,只要其他人比我们好那么一点点,那么他们带给我们的就是鼓励,我们就能被那些人吸引。
亚里士多德认为人本质上是社会动物,并有三种不同的友谊:建立在功利基础上的友谊——别人帮助我们,我们喜欢他们;建立在快乐基础上的友谊——别人使我们快乐,我们喜欢他们;建立在美德基础上的友谊——别人品德高尚,我们喜欢他们。亚里士多德认为建立在美德基础上的友谊是最高级的友谊,双方真正喜欢彼此,而不仅仅是利用友谊达到某种目的,这种友谊也能维持最久。 对自己的伴侣构建善意和大度,突出他们的美德缩小他们的缺陷。 你被告知即将谋面的人喜欢或讨厌你,但实际上那人对你一无所知。结果表明,人们实现了他们的期望。预期自己被人喜欢的被试与陌生人打招呼时富有魅力,开朗活泼,他们的言行举止讨人喜欢,并真的赢得了陌生人的喜爱。然而,预期自己被人讨厌的被试则显得小心翼翼,畏畏缩缩,对方最终也的确讨厌他们。积极期望利于对人际交往。 印象管理:他人对我们形成的印象很重要,所以我们常会试图控制自己传递给他人的信息。有时我们会仔细挑选自己的动作、言语、穿着和背景,企图给他人留下精心策划的令人喜欢的印象。 印象管理向别人披露真实的特性,有时只表明自己的部分态度,而不提及其他,这样看上去与自己遇到的人有共同点。 印象管理策略 迎逢讨好:帮忙夸赞,谈及共识,总之让自己充满魅力讨人喜欢。只要这些努力不带有明显操控性质或虚伪不实,一般能得到他人良好回应。 自我推销:希望自己的能力被认可和尊敬,自我推销来向他人描述自己的成就和技能。 恐吓使人害怕,恳求让人怜悯。如果你曾作出姿态,让伴侣知道你对某事伤心或生气,以此达到目的,就用了恐吓或恳求。 如果别人吸引了我们,我们往往会对他们更开放。不过,我们也可能因为对他人进行了自我表露,从而更倾向于喜欢他们。
“你怎么这么不为我着想,从来不让我把话说完!”变成“你刚刚打断我讲话的时候,我感到生气。” XYZ陈述更让人接受:当你在Y情景下做X的时候,我感到Z 我明白你的感受 我们喜欢得到,更憎恨失去。丢钱比捡钱更印象深刻。 亲密关系里,五分积极才能弥补一分消极 应答性:朋友对我们的身份和话语感兴趣。他们关注我们,因而表达出他们珍视与我们的关系。他们常表现出热情和支持,让我们感受理解和关照。这种对我们的需要和兴趣的关注与支持的认可就是应答性。 社会支持:关爱接纳安慰的情感支持:咨询指导的建议支持;金钱物品的物质支持。不同类型可能同时存在。不同情况下不同支持效果不同。 女性友谊以感情分享个自我表露为特征,男性友谊围绕共同活动娱乐搞笑展开。 与其一个人在舞池边尬站给人负面印象,还不如加入跳舞的队列笨拙地舞动。只要你生气勃勃,兴高采烈,没人会在乎你的舞姿。反而你在舞池边站着无趣味,人们才会注意你。 孤独:社会隔离——不满于缺少朋友和熟人的社交网络而引起的孤独;情感隔离——缺乏深厚的人际关系而引起的孤独。
爱情是熊熊燃烧的友谊 爱情三角理论:亲密,激情,忠诚构成爱情三角形的三条边。不同程度的感情对应不同边长。喜欢:亲密边很长,激情和忠诚比较短。 人们对爱情关系能做出一种适应性行为,这种适应既来自于亲密关系,又影响亲密关系。 享受激情,但不要把它当作维持爱情的基础。保持新鲜感,把握与伴侣共同探索的机会。培养与爱人的友情,把浪漫之爱变成相伴之爱。对爱人急迫的欲望变成平静深厚的感情,这是幸福结果的开始。 亲密关系中性行为最重要的特点是:性生活为伴侣双方所期待,并且双方都能得到满足。 反应性嫉妒:人们在察觉自己所珍视的亲密关系面临实际威胁时产生的嫉妒心理。 怀疑性嫉妒:伴侣没有不端行为,个体只是有猜疑所引起的嫉妒。这种怀疑没有事实根据,纯属子虚乌有。 男女两性都会为了一己之私而说谎,他们为了吸引异性尤其如此。
当你宽恕别人时,你丢弃了抱报复的欲望,放弃了你的怨恨,你并非赦免或忘记这些不端行为,但你表达了要退出相互凌辱和指责的意愿,这就为和解和关系的修复奠定了基础。 当宽恕的一些重要构成要素存在时,宽恕就更容易发生。第一是谦卑真诚的道歉。第二是受害者的共情。 亲密能使我们不遗余力地付出极大的代价,但它也可能给我们带来极为珍贵,不可替代的奖赏。 亲密关系里的辩证 个体的自主性 他人的联系性:希望按自己的意愿行事,独立自主。需要温暖又亲密的关系,归属需求。 开放 封闭:自我表露与分享,坦率与真诚。自己的隐私,慎重和克制。 稳定 变化:希望好的一直好。又喜好新异和兴奋。 聚合 分离:今晚愿意和朋友聚会还是过甜蜜二人世界。个体与他人待在一起的动机 与 投身浪漫伴侣关系的意愿 矛盾 冲突不是可怕的问题,而是具有挑战性的机遇,理解自己和伴侣的机会,个体亲密关系变得更满意和更亲密的契机。良性的争斗中,双方都是赢家。 亲密关系提供的奖赏能提升吸引力,而亲密关系付出的代价则会减弱吸引力。我们都希望在亲密关系中,付出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奖赏。 分手常常看起来可怕,但分手对我们的伤害通常没有我们想象得那般严重。时间可以疗伤,分手可以痊愈,离婚不能痊愈。
安全型 疏离型 建立在彼此尊重基础之上的深厚情谊,并不会因为他们决定过各自的生活而受到侵蚀。 当伴侣鼓励我们成为想成为的人时,亲密关系也可能变得更加亲密。 欣赏你的伴侣,表达你的感激,重复。 说话者——听话者技术: 以遥控器代表发言权,谁有它谁就发言,发言时以第一视角描述主观感受和看法,另一人复述发言内容。以此类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