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见微课|徐冉紫砂课第三讲《工—造化之所成》

徐冉
紫砂文化推广人、“寻陶”紫砂工作室合伙人
从江南藏壶大家、古壶专家沙志明、王明哲先生及制壶名家房玉兰老师(徐汉棠大师入室弟子)研习紫砂艺术。
以归复文人鉴藏督造紫砂雅器之传统为己任。
今天是紫砂传统工艺微识的第三讲《工—造化之所成》。
第一讲和第二讲,我们分别从泥料和型制的根本两个方面为大家做了一个初步的分享,本期我们将从紫砂的工艺方面与大家做一个相关的分享。
将从三个方面,料工、制工、窑工这三个方面为大家简要的介绍一下紫砂的工艺。
料工
所谓的料工,就是指紫砂原料的炼制过程。
可能很多朋友听到过紫砂常用的一些分类,比如说紫泥,朱泥,本山绿泥...那大家认为是不是这个东西从这个矿产里边采出来是跟这个软塌塌泥巴一样的东西呢,其实是不是的。
紫砂在矿产的状态下,其实是一种矿石的状态,而不是一种泥巴的状态,它蕴藏在宜兴的黄龙山中。通常,我们讲的原矿和本山呢,指的是黄龙山的矿脉。
紫砂的传统开采工艺,主要是通过矿井掘进的方式进行的,这种方式称为宕口。
大家可以类比一下煤的开采过程,通常来讲,矿产是混杂在一起的,不可能一整座山都是纯的煤矿或者其他种类的矿石,那么紫砂也是一样,紫砂的上层和下层有假泥,还有其他的一些岩石结构,所以紫砂的矿脉是蕴含于在这个整个山中的。
紫砂矿石采集之后,需要经过摊晾和自然风化破碎的过程,然后再进行粉碎炼制。紫砂原料的采集炼制的过程,其中很忌讳的就是一个急字。这个工艺是以人工的形式来重现自然变化的一个过程。
紫砂矿石经过自然的摊晾风化以后会破碎,再将自然形成的碎块进行人工粉碎。我们常会听到,“有多少目的泥料”,比如说40目60目80目...,这指的就是紫砂粉碎的程度。然后,这个碎块通过加水、捶打进行炼制。
基本上从山上开采下台的矿石,到了做壶师傅的手里,大概是这个状态。
这里需要着重跟大家这个讲清楚几个概念:
紫砂原料的配比和配置
紫砂是一种相对稳定,但又比较复杂矿物质结构,不同的紫砂泥料之间是通过历代制壶人和练泥人的摸索,形成了这种相互配比的工艺,这些工艺都使紫砂器能从工艺上和质感上达到了更好的效果。
本身从矿物石的角度上来讲,紫砂的矿石也是需要分拣和分类的,它是一种杂糅共生的状态。
为何会比较推崇一些有年份的老泥料
其实不单单是时间的原因,从传统的制作工艺上来讲,我们举一些紫砂工艺厂的例子,老场时期是有专门的原料车间的,会有专门的技术员人员负责矿石的分拣,泥料的炼制等,然后统一的分配给各个厂、各个车间的这个制壶师傅。这种集体生产制的特殊方式也保证了一厂老料子从原料上的可靠性。
而且当年比较有年份的一些泥料,受这种市场经济催动的影响还是比较小一些的,所以说,一些泥料自然的风化和陈化是比较足够的,这样做出的制品效果较好,质地会比较温润,而且比较清茶,发茶性和这种质感都会比较好。
相对的,如果这种炼制和陈化的时间不够,就会产生一个问题,我们术语讲“泥料比较爆”,就是它的质感比较干涩,茶性也比较低。虽然经过一定的使用会稍有缓解,但是比足年陈化老料的质感和泡养效果还是会差很远,同样亲茶性也会大大的降低。
制工
全手工,半手工,是什么意思?
首先我们要讲清楚这两个概念,其实讲全手工或者半手工这两个名词运用,其实不是十分准确的。
那么我们通常意义上讲,市面上所称的全手工,比较正确的讲法是紫砂器传统制作工艺,或者叫紫砂传统制作技法。
这个工艺是从明代中晚期紫砂壶诞生以来,一直就延续和流传,制壶人世代相传的手艺,现在也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那么全手工的制作是什么呢?就是我们上节课所讲的,比如这种拍身筒、围身筒、镶身筒以及累身筒、和身筒这几种主要的成型的技法啊,概括来说就是一块原料,然后凭空成型(没有模具)
所谓革新的技法,“半手工”我认为比较科学的名称应该叫做“现代工具辅助成形法”。这个技术入门相对于传统的全手工制作工艺要更好掌握一些,那么随之带来的结果,就是它的艺术性和工艺的独特性也相应的降低了。
这种工具辅助的成型法,他外面是有一个套母,把这个泥片拍打成一个大致的形状以后放在里边,然后通过按压来成型的。而传统的技艺,需要通过把泥片围成一个圆筒,慢慢的拍打成型,在每把壶的制作的过程中,都融入了制壶者的心思和灵魂在里边,它是相对于半手工更有气韵和灵性的。
这里边又有一个比较辩证的问题
通常采用这种传统全手工的制作方法,相对半手工工艺来讲,它对工艺和对制作者付出的劳动要求都更高,所以相应的所采用的泥料和工艺都会比较好。
这两种工艺都是要通过手工来制作,只不过对制作人的工艺要求不同,并不是有些朋友所理解的:手工就是机器做出来的壶。半手工大概是在这个七八十年代发明出来的一种革新的制作技法,绝不是机器印刷出来的。
半手工制作技艺虽然降低了工艺的难度,而且有一些做出来的东西从观感上也还不错,但是可能每次做出来的东西几乎没有差别,也就是说我们通常所说的“东西比较发死”。
这里我们需要澄清一下,并不是所有的全手工制作的都要比半手工的品质高,其实不是这样的。如果即使用了传统的成型技法,但是工艺水平非常低,那它的价值也要低于以这种现代工艺成形法所制作的这种精工作品。
所以说,经常遇到一些情况,有一些朋友发过来一些照片,请我看一下这个壶做的怎么样,如果他的形制作都很拙劣的话,即使没有看到实物,它所用的原料也不会是太好的。
再有就是要提醒大家,现在网上比较流行的网店,或者大规模直播平台的销售,我觉得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的。
具我了解,如果真正采用这种传统的全手工制作的技法,达到相应的工艺优良度的话,那产量是非常有限的,是不足以应付网店或者是大规模直播平台的大量销售的。把它作为一种量产的作品来对待是比较合适的,还是有一定的使用性的。虽然在工艺水平上有所不同,但是还是可以用来食用和泡茶的,也不是传言的“半手工的料子就是有毒,不能喝茶“。
窑工
窑工,也就是烧制的技术。
传统的紫砂的烧制技术,就是我们所称的龙窑烧制技术,紫砂龙窑。
这种烧制的技术,已经基本上在50年代末,随着宜兴各个紫砂龙窑的拆除而绝迹了。
现在比较主要的是电窑和煤气窑的烧制技法。这种新技术的运用,由于这种更好的可控性,成品的质量还是有相应的提高的。
这里要强调合适的温度,不是说温度烧到越高越好,过高的温度,会使紫砂器的表面产生玻璃化的痕迹,也就是会破坏了气孔的结构,使得他的清茶性能会大大的降低。
下面讲个重点,“柴烧”
紫砂的传统烧造工艺,第一它是由传统的紫砂龙窑设备,同时还有相应的烧造技术,把做成的紫砂生坯放在多罐之中,然后装窑进行烧制,这是一整套的技术手段。以前传统烧造紫砂,所用的是毛柴,而不是木材或者松脂这些。宜兴比较老的窑,比如有紫砂的品胜窑,都是名作倍出的,非常有名。现在也作为宜兴的一个地理标志了。
现在在这种市场经济的驱动下,也开始重新启用这种窑来烧造紫砂壶了,但是由于窑体结构和所用的原料问题,一般往里边添的是松枝,导致这种火焰的气氛不对,所以基本上这个窑烧出来的所有东西都是传统意义上的废品。这个,我觉得是一个工艺标本的留存,而不应该把它作为一种过度的炒作。
本期的紫砂课程就分享到这,后续会为大家持续分享紫砂的相关知识,敬请期待。
-END-

微信号 : yinjianwenhua
责任编辑|何佰万
部分图片、文字来源于网络
往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