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冲咖啡的苦涩里,有你未曾触摸过的甜
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懂得欣赏年轻时无法欣赏的东西。
比如,苦涩的茶,辛辣的酒,沧桑的歌,萧索的水墨画,以及晦涩难啃的书。
据我了解这个现象比较普遍,很多人年轻时喜欢甜腻腻的东西,后来慢慢口味改变,直到感官走到另一端。
梁宏达老师在一个介绍酒的节目里,针对这个现象做了一个特别贴心的解释:
你老了。
岁月未曾饶过你我,如筷子兄弟在《老男孩》中唱到的那样,它像一把无情的小刻刀,改变了我们的模样。当然,也改变了我们的审美和口味。
以我比较喜爱的一个饮料品种——咖啡为例,来看看我对咖啡口味的变化。
从上大学开始,我爱上了三合一速溶咖啡。这一喝就是足足十几年,每天不泡上一杯热气腾腾的速溶咖啡,便觉得糟践了自己与生俱来的文艺气质。
那时候甚至固执地以为,我对速溶咖啡的爱,海可枯石可烂天可崩地可裂,我们肩并着肩、手牵着手。
哪知生活条件刚刚好一些,我就“变心”了。
我开始走进星巴克、COSTA,从偶尔到常客,把咖啡馆当成了工作、家庭之外第三个空间。
除了他们的咖啡好喝,我更喜欢里面的环境,咖啡豆的香气馥郁,头顶的音乐挠痒人心,沙发椅软硬适中,光是坐坐就很惬意。
来消费的人,看起来个个都有精气神,他们聊天的样子也好看,让我对这个国家更有信心;
有些人一杯咖啡,一台电脑,独自办公或上网,他们的背影挺拔而端庄,散发着城市精英的光辉。
慢慢地,速溶咖啡与我渐行渐远,最终与我挥手作别。因为即使不去星巴克,我也会在肯德基、便利店用餐的时候点上一杯拿铁,或者午后点一杯瑞幸外卖,不给速溶老伙计们留一点念想。
时间飞逝。我像山顶滚下的木头,一下子滚到了去年。
星巴克咖啡依旧在手,但总觉得哪里不对了。有股原力在内心深处翻腾,一个远方的声音在召唤我。
它轻声地对我说:“醒来吧,拿铁和卡布奇诺并非你的味蕾归宿。”
纳尼?那归宿究竟是什么呢?
去年有段时间流行一部国产剧叫《都挺好》。剧情好看,主角配角们演技在线。
剧中,我关注到一个细节,灵魂人物苏大强老师每次受了委屈,就让二儿子苏明成给他做手冲咖啡。
手冲咖啡!
我仿佛看到了黎明的一道光。不同于以奶取胜的「咖啡+牛奶」,灵魂易主,手冲的世界是纯咖啡豆主宰的世界。
那到底是个怎样的世界?
好奇心在敲打我窗,敲开了我走进咖啡新大陆的心扉。
我工作的地方距离大学很近,于是常在校园里散心。
在广场草坪旁的小树林中,坐落着一家名叫「UNILAB」的独立咖啡馆,环境优雅,窗明几亮,咖啡师、服务生们的衣着得体、待人友善,加上轻松惬意的音乐,沁人心脾的咖啡香,吸引着许多教师和学生进进出出。
我成了这里的常客。
这里的咖啡种类很多,除了适合大众口味的拿铁、澳白,还有适合咖啡高阶人士的手冲系列,咖啡豆包括埃塞俄比亚日晒、肯尼亚水洗以及几个南美小国的常见品种。
我每次来必点手冲咖啡。
服务生用托盘托着三个高矮不一的玻璃杯放到我的面前,一个装咖啡,一个装冰块,一个是空杯;
还有一张精致的卡片,简单介绍咖啡豆的产地、烘焙度及味道,比如水果香、焦糖味等,帮助我们更好地体验。
我不由得想起以前在茶馆喝茶的时候,茶艺师每次会不厌其烦地问我有没有尝出蜜香、豆香。我很善于去配合,并真的喝出了那些细腻的味道。
那些需要用心去挖掘和体会的「味觉」,朦胧而易逝,如梦幻泡影,如电又如露。我想,这就是专业的味道吧,是高级的。
若问我手冲咖啡与速溶咖啡,与意式咖啡机做出来的咖啡,有何不同?
我觉得,最大的区别不是苦的程度大小,而是「温度」,人文的「温度」。
这解释起来有些复杂,有些矫情,大概与林黛玉心心相惜的人会懂,类似于手工柴烧和工厂里机器化大生产出来的陶瓷的区别。
静观手冲,我会思绪飞腾。
那一杯澄澈的、琥珀色的液体,来自于一粒粒看似普普通通的咖啡豆。它们生长于风光旖旎的自然界,经历日晒、水洗等各道工序,漂洋过海来到中国。
在严格的温控下烘焙,磨成粉末,手冲壶95度水浇淋过滤,汇聚成一杯端到了我的面前。
一杯咖啡的背后,有大自然的天工造物,有产业链上人们的协作分工。人类文明与自然的恩惠,在我的味蕾剧院上演一场隆重的音乐会。
想到这些,我品尝每一口咖啡的时候,都会全神贯注,以免暴殄了天物。
2020年元旦的那天,我庄重地写下了自己的新年愿望。其中一条是学会做手冲咖啡,目标是做一杯能感动自己的咖啡。
佛说:百千法门,同归方寸;河沙妙法,总在心源。
人生中有许多美好体验,门槛是不高的。仅仅需要你主动一点,把想法转化为行动。我把学做手冲咖啡当成一种修行,一场体验人生的修行。
没想到的是,不久便迎来了一场更宏大的修行,新冠肺炎病毒疫情爆发了。
前所未有的恐惧,降临在每个人的身上。
以前以为,未来的路很漫长,于是我们争先恐后地去赶路。而这疫情像个暂停键,把我们的生活暂时定格在了2020年的春天。
在这个春天里,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好好地问问自己,究竟想要过怎样的人生。
速溶咖啡式的人生,还是经历一番甄选、烘焙、研磨、过滤,一口一口品啜,于酸苦之中回味甘甜的人生呢?
我选后者,原因简单,它能让我感到幸福,获得心流,感到自己是在「过人生」,而不仅仅是在「活着」。
最近刚读完马丁·塞里格曼的一本书——《真实的幸福》,里面讲到一个提升幸福感的方法叫做「投入到其中」。
选择哪个领域「投入到其中」,看你自己的选择。
于我而言,从手冲咖啡开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