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殇》系列二:前路迢迢
1929-1933的每一个重要关头,历史都选择了抛弃魏玛民主政府,这样的形势和运气最终造就了希特勒的上台
Ⅰ 初出茅庐
维也纳贫民收容所里,20岁的流浪汉希特勒显然想不到24年后他会成为德国总理。
一切都来的那么不可思议,以至于在他的自传《我的奋斗》里透露着一种自己是上帝派下拯救德国人民的优越感,他相信,一定是上帝故意让他在成为史诗英雄前历经磨难——就像瓦格纳的戏剧里表现得那样。

瓦格纳的戏剧是希特勒一生的挚爱,哪怕最穷困的时节,他也愿意凑出钱去观看。
希特勒固然可以在他的自传里自吹自擂,但显然真实的历史绝没有他那胡诌的浪漫。
真实的希特勒实际上相当平凡:在艺术之都维也纳靠卖“画”(其实主要卖的是带画的明信片)为生,屡次被艺术学院拒绝录取。他曾说自己在最艰苦的时候也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其实就是他经常买一些带有极强种族歧视色彩的小报小刊。除了喜欢看瓦格纳的戏剧这一“高雅”的行为外,他其实和今天许多无所事事整日捧着手机读着一些毫无营养的自媒体文章的人没有本质区别。
转折发生在1914年8月2日,这一天,德国宣战,希特勒报名参军。

战争中的希特勒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狂热,1918年,他因为勇猛作战被授予普通士兵所能得到的至高荣誉——德国一级铁十字勋章,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是团里面一位名叫胡戈·古特曼的犹太军官提议授予的。维也纳贫民收容所里,20岁的流浪汉希特勒显然想不到24年后他会成为德国总理。

1918年10月希特勒受伤住进医院,不久即得到了德国战败投降的消息,他后来回忆说此事对他的打击甚至不亚于他母亲的去世,因而他在医院里嚎啕大哭,悲痛欲绝。
不过,好运正在等待着希特勒。
Ⅱ 武力革命

战后的混乱岁月里,多亏了他的上级卡尔·迈尔上尉,希特勒还不至于像多数人一样流落街头。他不久之后就接触到了一个名为德国工人党的极右翼小团体,希特勒很快发现自己具有无与伦比的演讲口才能力,并逐渐取得了该党的领导权,不久之后又将其改名为“国家社会主义德国工人党”。
它的德语缩写之后恐怕更为大众熟知,也就是——纳粹党(NAZIS)。

咸鱼翻身的希特勒很快便招揽“贤才”:赫尔曼·戈林(前一战德国王牌飞行员,后来的德国空军司令),鲁道夫·赫斯(一战中与希特勒处于同一连队,后任纳粹德国副元首)等等。
1922年墨索里尼通过“向罗马进军”逼迫国王任命其为首相,这给了希特勒极大的刺激,他相信这种办法德国也能行得通,加之他获悉了巴伐利亚州政府正在密谋的独立计划——这项计划可能会使希特勒的“向柏林进军”化为泡影,于是,他做出了惊人的决定——抢在独立前革命。
1923年11月8日,这一天因为著名的“啤酒馆暴动”而载入史册。

希特勒囚禁了巴伐利亚州最有权势的三位官员,不过鲁登道夫(政变合谋者)却出乎大意的放走了他们三人,形势突然急转直下,被放走的三人毫不犹豫的电令军队进城镇压革命,希特勒被捕,政变失败了。
接下来发生的一幕即便是今天看来都会让人感到不可思议。
在法庭上,希特勒慷慨陈词,大谈特谈德意志民族等等,法官们居然被深深震撼,最终仅判了希特勒5年有期徒刑而不是死刑——这可能也成为了历史上最为荒谬的叛国罪判决。
希特勒当然没有蹲在监狱里5年之久,仅仅9个月后他就被保释出狱。不过在狱中他的思想发生了重大转变,“暴力革命的道路走不通”,希特勒决定用民主的方式夺权——他要参加大选。

Ⅱ 民主夺权
出狱后的希特勒焦头烂额。
纳粹党现在已然不成样子,大部分党员要么因革命被捕,要么选择了主动离开,1925年4月,全党核心党员仅剩521人。
希特勒决定重头再来,全力以赴的重点发展党员人数。
政府当局禁止希特勒发表任何公开演讲,这的确给希特勒造成了不少麻烦,不过他很快便通过小屋集会的方式抵消了政府的打击,并模仿当时的英国在野党领袖张伯伦建立起了“影子内阁”,同时重组冲锋队,深入社会基层,将党机构一直延伸到镇或村级行政区。

希特勒的做法很快便得到了回报,仅仅4年内,党员人数便翻了数倍,达到了10万人规模。
1928年,希特勒信心满满的参加5月的国会大选。
不过,他却遭受重创。
纳粹党在选举中仅获得了3100万张选票中的81万张,在国会491个席位中仅得到了12席。
他不得不接受这样的现实——他现在根本在德国政治上微不足道。
然而他的运气实在是太好,每到关键时刻,历史总是选择助他一臂之力。
1929年,那可怕的经济危机爆发了,短短几年内,德国已经有600万人失业,人们开始疯狂的寻找可能的发泄口——魏玛民主政府。
Ⅲ 经济风暴

如果说魏玛民主政府是世界上最悲剧的民主政府,恐怕也不足为过,因为这里诞生了奇景,国家公务员讨厌它,容克贵族讨厌它,普通农民讨厌它,在野政客讨厌它,甚至连当权的政府自己都讨厌它·······
而这场危机则是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它曾经最热烈的支持者工人们也最终选择了背离。
唯一支持民主政府的,仅仅只剩下占到社会极少数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
大厦已经将倾,阴谋家们已经准备好从它的尸体上瓜分财富。

1930年9月14日,希特勒向民主制度挥出了第一剑,在这一天的国会选举中纳粹党斩获640万张选票,较两年前增加了900%,拿下107个国会席位的纳粹党成为了国会中仅次于社会民主党的第二大党。
1932年4月10日,希特勒挥出了第二剑,在这一天的德国总统大选中希特勒尽管输给了兴登堡,但仍获得了37%,也就是1100万张选票,德国传统的政治精英再也无法回避这位政治新秀了。

1932年7月31日,希特勒挥出了他的致命一剑,纳粹党在当日的选举中获得了1380万票,230个国会席位,德国民主制度的支柱——社会民主党最终让出了最大党的宝座。
希特勒高歌迈进的同时,德国的民主政党领袖们却在内斗。
1932年的德国政局无比混乱,甚至到了很难说清中央政府是否还具有稳定决策能力的地步,布吕宁首相倒台,帕彭政变,野心家施莱谢尔篡权,保守派巴本的废止民主计划竟然一 一上演,前后跨度还不到1年。

兴登堡总统决定终结这一混乱的局面,在一众官员的极力鼓吹下,兴登堡选择了希特勒作为新总理。
时间定格在1933年1月30日,没有人会想到,噩梦正是从这一刻开始。
更多精彩,请关注下周《殇》系列第3期:
‘风云叱咤’

-
故园无此声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05-05 07:1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