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爸爸定义了乔布斯的人生底色

2011年10月,苹果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去世。如何解读这位传奇人物矛盾的一生?父亲视角或许是把钥匙。
乔布斯和“渣爸爸”
乔安妮在读研究生时爱上了助教钱德里,后来未婚先孕生下了一个男孩。由于父亲极力反对,她只好把这个男孩送给他人养育。这个男孩就是史蒂夫·乔布斯。
乔布斯很小就知道自已是被收养的,但不了解其含义。直到他六七岁的时候,邻街女孩问他被收养“是不是因为他的亲生父母不要他了”,他才恍然大悟,“好像被闪电击中一样",大声哭喊着跑回了家。
被亲生父母遗弃的事实给他留下了极深的伤害。一位密友认为,要解释乔布斯“为什么有时候会失控般变得残酷并伤害别人”“那还要追溯到他一出生便被遗弃这件事上。”可以说,“被遗弃”的遭遇纠缠了乔布斯一生。
对于生父,乔布斯认为他只扮演了“精子库”的作用,是一个极不负责任的糟糕父亲。2010年以后,乔布斯身染重病,知道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仍然不愿意与生父见面。
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被父亲遗弃的乔布斯第一次当父亲时也选择遗弃骨肉。
23岁那年,乔布斯的同居女友克里斯安·布伦南怀孕了。他不承认孩子是他的,希望布伦南去堕胎。最终布伦南还是把孩子生了下来。可能是因为自己被遗弃的,乔布斯强烈阻止布伦南把孩子送人。在给女儿起名丽萨后,他便回苹果公司上班去了,再也不愿意和这个孩子扯上任何关系。
布伦南一个人带着女儿,生活非常艰难。最后迫于无奈,她起诉了乔布斯。而乔布斯的做法,用布伦南的话说就是想证明“我是个荡妇,任何人都可能是孩子的父亲。”
女儿丽萨小的时候,乔布斯几乎从不来看她。乔布斯后来解释说:“我不希望做父亲,所以我就干脆不做。”用乔布斯传记作者的话说:“丽萨与父亲乔布斯的关系是建立在层层叠的仇恨之上的。在她人生的前10年,乔布斯基本上弃之不顾。”
大学时代,丽萨与父亲的关系一直很紧张,回家时,经常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与父亲发生争吵。后来,她在哈佛大学毕业时也没有邀请乔布斯。
乔布斯临去世前,传记作者沃尔特·艾萨克森问他为什么要写传记。乔布斯回答说:“我想让我的孩子们了解我。我不经常在他们身边,我希望他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并理解我做的事情。”

乔布斯和“好爸爸”
如果说生父给乔布斯留下了一生的心理阴影,那么养父保罗则在他的成长中起到了“真父亲”的作用。
保罗就把自己对机械的热爱传递给了乔布斯。通过汽车,乔布斯第一次接触到电子设备并迷上了它们。
乔布斯从小就非常任性,父母却非常包容他。乔布斯说:“父母都很了解我,他们意识到我的不同寻常之后就有了很强的责任感,想尽办法让我学到更多东西,送我去上好的学校。他们愿意满足我的需求。”父母的肯定让乔布斯从小就有一种不同于常人的感觉,这对塑造他的个性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乔布斯成绩优秀,跳级进入了中学,但因常被大孩子欺负,决定转学。父母倾其所有,在新学校附近买下了房子。于是,乔布斯又回到了学校,开始对数学和电子产品产生兴趣。
乔布斯在选大学上依旧任性。他给出唯一选项是里德学院这所私立大学,这是全美最贵的大学之一。对父母来说,那里的学费是他们不能承受的。乔布斯却宣称,如果不去里德学院,那他就不上大学了。最后,父母还是妥协了。
成年之后,乔布斯对自己的养父母充满了感激之情。每当有人称呼他们是“养父母”时,他就会异常愤怒,认为“他们百分之千是我的父母”。
保罗在乔布斯的成长中起到了关键作用:一方面,父亲的关爱、支持、接纳与宽容使乔布斯形成了鲜明的个性,这是他创造力的重要基础;另一方面,父子间的亲子活动,尤其是手工、实验等动手操作活动发展了乔布斯对极致产品和设计的追求。没有这两点,可能就很难有日后伟大的乔布斯了。
做个真父亲
在乔布斯这个矛盾综合体上,我们清楚地看到了称职父亲与不称职父亲的双重影响。父亲在建立道德权威、赋予身份、提供安全感和肯定孩子潜力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从而深远地影响到社会的长治久安。
然而,很多孩子并不像乔布斯那么幸运,有个称职的“好爸爸”。父亲缺席,让孩子妻子成为心灵上的“孤儿寡妇”!父亲缺席导致妻子独臂难支,孩子心灵扭曲,家庭凋敝衍生无数社会问题。有人甚至发现,父亲缺席使社会犯罪率节节攀升,盖监狱的速度赶不上犯罪的速度,改造罪犯的社会成本越来越大。
一个家庭的好坏,决定于父亲。而国家社会的好坏取决于家庭,所以想要国家社会更好,必须从父亲开始。
针对愈演愈烈的家庭功能失衡和父亲缺席现象,南非人卡西·卡斯滕斯发起“做个真父亲”活动,旨在唤醒父亲回归家庭,修复父亲缺席带来的伤害,重塑家庭价值观和使命,把天堂般的美好带进家庭!
10年来,该社工已遍及世界100个国家。同名书籍《做个真父亲》以25种语言在世界范围内出版发行。此书一经面市,即成为研究父职影响力的集大成之作。
教育工作者对父亲缺席现象最深有感触。北京市中山实验学校副校长郝端端在试读该书简体中文样书后感叹:
《做个真父亲》真是一本好书!书中那些真实的案例和触目惊心的数据,为‘唤醒爸爸回归家庭’这一教育呼吁提供了极有说服力的证据。
……
现实生活中,教育孩子的责任主要由母亲来承担,很多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参与少得可怜。很多家长甚至把教育的全部责任推给学校,指望无论孩子从什么样的家庭走出来,学校都能还给他们一个克己自律、阳光美好的孩子,这是多么无望的期待!
当孩子沉溺于网络游戏时,母亲们求助于学校,希望学校干预解决,此刻我们老师是多么无解,学校教育从未如此苍白无力;当男孩胆小怯懦、懒惰自私时,母亲们求助于学校,希望学校可以改变孩子的性格,让他们成长为男子汉,此刻我们的老师又是多么无奈,学校教育也从未如此黯淡失色。
只会讲“这是孩子的问题”,只描述孩子现象的老师,是不合格的老师;只会讲“这是学校的问题”,只把孩子的成长托付给老师的家长,是糊涂、自私的家长。教育孩子需要家长和老师付出最大的真诚和耐心,而父亲更是一种独特的存在,他们对孩子的培养有一种特别的力量。空洞的说教无论如何都无法替代父亲的言传身教!
焦虑的同时我们也欣喜地看到,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在呼唤父亲回归,呼唤家庭教育走向平衡。正如书中所言,我们必须扭转时代浪潮,重建亲子关系,从而树立良好的道德价值观,来影响和改变世界!
让我们一同努力,为了共同的教育心愿。
但愿“做个真父亲”这个理念能成为一股清流,流进每个需要它的家庭、社区和学校当中。
为推动“真父亲”事业为全社会所了解,
我们在京东平台发起了“做个真父亲”众筹活动,
向全社会吹响“父亲回家”的号角。
我们筹钱,更筹人,
愿天下男人身心回家,
做个真父亲!
做老板是暂时的,做父亲是永久的;
父亲,是一个最最荣耀的名字!
父亲们,是时候了,回家吧!
扫码参与众筹抢先看!

众筹项目在线客服
010-52894479
13031164808
关于朵多教育生命课堂
北京朵多教育专注于家庭职场、全人生命教育。公司主要策划、出版儿童、亲子、家庭婚姻职场相关书籍,辅以新生命成长相关课程培训。 朵多生命课堂以呵护每个生命如花蕾一样绽放为使命,并多多结果。造就生命,服务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