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电影记录
1. 香水
用通勤时间折腾了两周,终于把这部看完了。在感慨这电影拍得好恶心和这电影拍得好美之间反复横跳的同时,也有一些想不明白的问题。
我在看的时候一直在思考香水或者说气味对于格雷诺伊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因为电影很有名,所以看之前多少有听说过这是一部关于一个找不到自己身份的人的电影,观影过程也是一直先入为主地在寻找能够论证气味等同于身份的证据。一直到审判高潮为止基本都是解释得通的,尤其在格雷诺伊前往格拉斯途中的那个雨夜,他在山洞里发现自己并没有气味的情节。当时电影还配了一句很直白的旁白,大致意思是格雷诺伊决心一定要去格拉斯,不再做对别人生活无关紧要的人,在那里他不仅要证明自己的存在,还要证明自己是个人物。
但是审判时格雷诺伊悲恸的眼泪和影片一长串想象中他与最初那个姑娘的亲吻和性的充满悔恨的回忆,又让这个解读不太成立了。这使得电影前面一系例宏大而奇幻的叙述与铺垫都变成了一个错误。格雷诺伊从寻找自我、证明自我的人摇身一变成了在强烈情感的驱使下一个因为不被爱而不会去爱的笨拙又残酷的可怜人。因为从小在嗅觉极度灵敏的状态下长大,所以观察与思考都是依靠嗅觉,在遇见那个姑娘的时候自然而然就将这种强烈的情感理解成了对姑娘身上特殊气味的痴迷,而不是他从未体验过的爱。感觉影片画风一下子从哲学片变成了爱情片,虽然挺感人的,但我会隐隐觉得好像变俗了。看到那个仰视围着痛苦掉泪的格雷诺伊转的镜头的时候,就仿佛是导演拿着大喇叭怼在我耳朵上喊:“快来看啊!他悲恸悔恨的泪水!你不能怪他连环杀人,他只是一个从小没人爱所以也不会爱人的可怜孩子哇!”我不禁要问:“那你前面拍那么多有的没有是要干嘛哇?这故事值得你拍这么多细节吗?”
看电影时候另一个很受冲击的点是格雷诺伊身上兽性和神性的和谐,我觉得两点体现得都挺明显的。
格雷诺伊一生中所有的变化都伴随着身边人(母亲、孤儿院院长、码头老板、香水师傅)的死亡,在格拉斯他制作香水的伟大事业也是完全建立在一个又一个姑娘的死亡之上的,人类的世俗社会于他有一种“他动一发,牵连自己全身”的感觉,人类一直在为他的事业和进步牺牲自己,这是我感受到神性的第一点。第二点是审判的时候,格雷诺伊靠着香水获得了所有人的膜拜与赞美,但是人们只是爱抚身边的人,这一场以爱为名的集体活动是将格雷诺伊隔绝在外的,他能做的只是在高台之上旁观群交的热闹与恶心。这里神的暗语体现得非常明显,一个比较隐晦的点是,人对于神来说是低级的,而当时影片呈现出的群交画面也是相当壮观的恶心,某种程度上是神俯视世俗此种所谓的爱的行为的反胃视角。神性的第三点体现在结尾,格雷诺伊把香水倾倒在自己身上,让受了蛊惑的人蜂拥上来将自己分食殆尽,也很符合神话一贯血腥和决绝的特性。还有一点不算证据的证据。影片大多数镜头没有配乐,而有配乐的地方,在我的印象里,基本上大多数都能让我联想起诸如教堂、弥撒、朝圣等等的词汇,跟踪谋杀都被搞得很神圣。
兽性的话要比神性更明显一些,我尤其觉得很妙的是嗅觉灵敏这个设定。嗅觉在五感里面应该是最不受注意、也通常被认为是最低级的。动物野兽的嗅觉往往比人要灵敏。给格雷诺伊这样的特异功能不得不让人多想。
当然,不管是兽性还是神性,共同的特点就是缺乏人性。格雷诺伊可以是低贱的生物或高贵的神,但绝对不会是人。因此,如果要我用一个词来形容这个人,我恐怕不会用残忍、冷酷或者疯魔,因为这都是建立在人的世俗关系与价值之上的。孤独才是格雷诺伊最大的特征,孤独的狗或事孤独的神。
大概能想到的就是这些,看的时间实在拖了太长,再往前的细节我也记不清了,要是之后有时间的话找原著读一读,我总怀疑导演在改编的时候遗漏或是改换了很多东西。
还有一些相当直白的感想:部分画面实在太恶心了!巴黎鱼市我感觉自己隔着屏幕要被熏晕过去,群交看得我担心自己就此成为性冷淡。但部分画面又真的很美!演罗拉的姑娘太漂亮了,电影的摄影、画面构图都很棒。以及,小王喜欢看这部电影口味也是蛮独特。
2. 美丽人生
赶上影院放映特意去看的。《美丽人生》的故事从小学做现代文阅读就知道了,但当时在读文字的时候并没有很大触动,客观原因是年纪太小、文章为了展现修辞手法表现手法之流而显得过分功利,但更重要、更本质的理由恐怕是,小的时候不懂何为美丽,也不懂何为人生,没能在比较中体会到亲情之于其他情感的伟大,对那段历史的残酷也没有感知。很难说现在就明白上述问题的答案了,即便我能揪着诸如人生之类的大命题侃侃而谈,讲出来的话恐怕也很浅薄;不过至少能开始讲,能有基于自我经历的体会和思考,这就是好事。
我在看电影的时候一直比较偏爱那种能够震撼到我的影片,无论是深度上还是形式上、创意上,《美丽人生》应该是少有的我不觉得震撼,但因为深受感动而很喜欢的电影。我很警惕电影或文字故意惹我流泪,因为会觉得这很低级。但是《美丽人生》和这些煽情的作品不一样。它很像一部童话,而且没有落入把童话撕裂来展示残酷现实的窠臼。它从头到尾都美好,像做鬼脸的人一句含着眼泪的祝福,我们不会因为其中包含悲伤、遗憾和无力而否认它的温柔和希望。它像一个“尽管但是”的句式,不用绝望来伤害观众,而是始终教人去爱。就像电影名字所说的那样,也许人生美丽与否与历史和时代都无关,只由我们自己说了算。很喜欢这部影片,如果之后有了孩子,应该会找时间和ta一起再看一遍。
3.天使爱美丽
在插曲Comtine D'un Autre Ete: L'apres Midi占据我网易云总播放量第一名整整两年的时间以后,我终于去看了这部电影,和我预想中的样子还挺不一样的。可能是受了那首插曲的影响,我总觉得这是部看似很可爱(就是有这样听说)实则内核很悲伤的一部电影,但看完以后发现并不是这样。
这部电影给我的感觉也很童话,但是和《美丽人生》的童话感不太一样。《美丽人生》让我想起泡在泡泡水里的湿润的海绵,《天使爱美丽》则是阳光里漂亮的泡泡本身。我觉得电影的关键词应该是童年,自我和爱:“爱”是“我的爱”,而“我”是“童年的我”。大概是这样一个逻辑。
最喜欢的情节是艾米丽的父亲收到环游世界的老头雕像寄回来的明信片,太可爱了!艾米丽和她喜欢的男生各种绕圈子迟迟不相认最后还差点错过实在是看得本人心急如焚……有力证明我还是很缺乏生活情调,并且依旧相当庸俗地热爱真相大白和皆大欢喜。
4.堤
非常喜欢!关于童年、和平、时间、回忆的表达都太好了!虽然只有半个小时,但是真的是精妙绝伦的半个小时,建议全世界都抽出这半个小时的时间接受一下洗礼和震撼。
5.白日美人
没有想象中的好,甚至有很多地方我都觉得表达挺无力的。可能胜在影片主题在当时开了先例的时代意义?白日梦的设定还挺有意思,但是对梦境和现实的展现太朴素了。女主角太美了,她和妓院老板娘kswlkswl,其余的比较无感。
6.就这样,我们把金鱼放入了泳池
非常喜欢!同样只有半个小时,但是每一秒钟都在震撼我。最引人注意的就是它的画面(?)镜头(?)不记得专业术语怎么说了,但看过的都懂我在说啥!整部电影给我的感觉很电子音乐,很游戏电玩,很二次元(?)这样说也不是很准确,总之很新奇很有意思,也许会开启一种全新的电影模式也说不定。
还有一个很喜欢的就是电影里面表现出来的小镇青少年真实的状态和思想。对自身平庸生活的厌恶,对友情、爱情和亲情的感知,对成人世界、无趣未来的抵触,都非常真实。我觉得它最好的一点就是既没有美化也没有丑化青春,青春电影要么很容易陷入回忆造就的柔光滤镜里去,纯洁的爱啦,大家都在海边快乐奔跑啦,要么为了凸显自身主旨之深刻成为人间丑恶之集大成者,扇巴掌扯头发杀人强奸啥都来,两者都挺让人无语的,反正我看了之后毫无共鸣……但这一部就很好,它从镜头到情节到演员到台词全都充满了真实青春期那种戏谑的躁动。我们的青春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就是无聊又不无聊,想做又做不到,不甘心和去你妈的轮流出现。总之很喜欢!
7.德州巴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