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垃圾分类新风尚深入到思想层面
把垃圾分类新风尚深入到思想层面
数九歌谣、生肖歌谣、节气歌谣……这些都是我们大家口口相传、雅俗共享的优秀传统文化精华。尽管随着社会生产生活的变化,比如很多行业不在需要按照节气进行生产,但是这些歌谣依然思想文化层面上发挥着巨大的影响作用。今天,我们倡导垃圾分类,同样需要在大众的思想文化层面和实际生活两个层面新城新风尚。
什么样的思想文化作品能够感动大众,并成为市民生活的一部分?必然是和大家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用大众语言说大众的话。比如数九歌,用中华文化中代表最大的九个九,加上“难出手”“冰上走”这样的大白话,将冬季的温度变化、民间活动一一呈现。再比如春节歌谣,节奏紧密、朗朗上口,体现了小年到大年初一这段时间的喜庆氛围,虽然我们现在可以随时“宰公鸡”“蒸馒头”了,但依然会按照这个时间不如过年的节奏。能够成为普通大众接受认可的文化,形式、载体多种多样,但一定是和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
怎么样才能让思想文化作品润物细无声,在市民生活中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那就是能够用最简单最通俗的方式帮助大家解决现实问题的。二十四节气堪称典范,简单明了,通俗易懂。二十四个词,四十八个字,在绝大多数百姓不认字的情况下,明明白白地指导大家谷雨时节有利作物生长要开始农耕,白露时节早晚温差大天气转凉了等等。再比如很多拆字歌谣,将非常复杂的如“爨”“biáng”等等,在当代已经成为地区文化推广的招牌。
说到实用性,不得不提一个大众接受思想文化作品的误区,即宣传推广(特别是当前的网络宣传、自媒体宣传)只是一种手段方式,绝不是关键所在。真正发挥作用的,还在于与大众生活的密切度、关联度,也就是思想文化作品的高度、深度和温度。
综合以上两个关键因素,可以看到我们提倡生活垃圾分类、垃圾减量、绿色生活完全具备了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促进生活环境绿色安全的核心特质。通过调动全社会的力量,从科学技术、相关产业、生活习惯等方面综合介入,同时大力在思想文化方面进行引导,一定能够将垃圾分类培育成新时代市民生活的新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