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艺乱弹 第一期
——综艺史的奇异点
在20世纪90年代,我国的综艺节目《正大综艺》、《综艺大观》在国内包括海外及世界华人地区有着广泛的影响,但随着电视业的不断发展和新生媒体的产生,曾经风靡一时的节目现如今基本销声匿迹。
千禧年前后,类似于《我型我秀》(2004)、《超级女声》(2004)等四大主要卫星频道的综艺节目逐渐兴起
回溯近20年的电视综艺发展,2010年成为了一条鲜明的分割线,又或者说它算得上我国综艺史的一个奇异点。在此之后,中国大陆的综艺节目大爆炸式的诞生,正式的踏入了大综艺时代。其标志是,除了湖南卫视,东方卫视,江苏卫视,浙江卫视这四个主要的卫星频道之外,腾讯,爱奇艺和优酷也纷纷入席,投身于这块大蛋糕中。
仔细地回想一下,尤其是在2018年1月微博整改之前,每天占据新浪微博热搜榜前几名的十有八九都是各大综艺节目或者节目里捧出来的明星的娱乐话题。
2010年之前占据人门屏幕的综艺节目主要是:郭德纲的相声,康熙来了以及快乐大本营,现象级的节目似乎也只有超级女声那一类的选秀party。
而在2010年之后,情况就变化了,一大堆全民话题性的综艺节目雨后春笋般的在中国大陆出现,第一个最有标志性的就是浙江卫视的《中国好声音》(2012),紧随其后的是湖南卫视《爸爸去哪儿》。
《爸爸去哪儿》的出现真正的彻底颠覆了原有的综艺制度。在业内大范围内进行划分的话,包括《正大综艺》,甚至是《超级女声》等节目都被叫作综艺,但是以前的那种就叫传统综艺,棚内综艺。而《爸爸去哪儿》属于全国意义上第一档真人秀,开启了综艺届到现在为止都非常流行的真人秀元素式策划。
当然了,在2010年之前,国内接触过一些相当优秀真人秀节目,好比如CBS的《老大哥》,把一群人放到荒岛上,又好比如《极速前进》,一群外国素人跑到中国各个景点不断过关挑战,但是它们都没有掀起真人秀的风潮。
至于像《超级女声》这样的现象级节目,它所吸引人的点主要有两个:一是全民举制度,草根的民意的体现,二是它也包含了许多真人秀的元素。
传统的棚内综艺,其本质是大家对照着剧本,去演这个角色。但是真人秀的破壁在于,它通过前期观察这个人的性格,编剧或策划会推测你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会有什么样的表现,再人为的设置一个极端的环境,把他这种很有戏的状态给逼出来。内似于戏剧学院做小品,做短剧的逻辑,我给你一个环境设定,戏则是你自己演的。
一个好的编剧必须要想到在一个什么样的情况下,他会有什么样的表现,他得把握,不能像放风筝那样越来越远,最后那根线断掉了。编剧一定要对这个演员有一个预期,他有可能会给你一个很出彩的,也可能越演越差,而纠偏的方式类似于:嘿,前面有一条河。于是人物又开始重新表演,也正因为这样,真人秀节目才会相对以前的综艺来说显得更加真实。
因此,选一个好的真人秀参与者非常的重要。就拿现在很火的《青春有你2》来举例,台上的这些姑娘本身就非常有戏,让编剧或策划在做人物的时候,首先就会省力很多。因为她们的本色部分已经很有戏剧张力了,接着再进行雕刻的时候,编剧会有特别多的着手点。
雕琢角色时会从两个方面进行,一个是人物本身内置面,从人物自己出发,另一个是外置面,属于赛制上的,即怎样设计一个整体的赛制可以让100个人里面,90个人的光彩都可以发挥出来。
比如说蔡徐坤,杨超越或者现在的虞书欣。前期在选人的时候,如果这个人宝藏啊,性格很好玩,那么就把她们先挖进来,然后会有Follow PD那样的人,一直跟着她们。我们本来是看重你的天真无邪,突然某种反差萌的地方,我们会把这个地方更加强,呈现给粉丝。
相较于十多年前的《超级女声》,在编剧这一块儿没有的那么重视,显得整个制作太过于自然和平淡。不过在2005年的那一届,前三中的李宇春和周笔畅,个性太明显了,即便没有编剧,她们自己就在里面发光。再加上当时投票式的机制,选出了那些更有个性的突出者。和现在相比,类似的地方在评委和观众给你一个设定,好比两家粉丝,周笔畅和李宇春的粉丝吵成那个样子了,他们两个人在台上就会不自觉地产生那种化学反应,每个人说出来的那种话,会在反过来映照给粉丝,“看她就是我心中的那个样子”在走,这其实就是一种人设,不过却是一种有意无意。
《中国好声音》和《中国达人秀》这样的节目属于英美系的IP,这些IP在现在的综艺市场上已经老化了,从诞生到现在已经有6到7年了。而现在大家看到的很多流行的综艺,很多都是韩国IP,不得不说,韩国的真人秀真的做的的确非常好。
关于韩国综艺,在国内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故事。在最早的时候,韩国来了一批相当优秀的编剧到东方卫视进行深度行业交流,奈何于上海这座城市特有的傲慢,从韩国来的精英们并没有被妥善相待。一直到后来,湖南卫视把这些韩国编导编剧邀请过来,相互学习,奠定了它综艺一哥的位置。
湖南卫视从90年代末的快乐大本营(1997)一直到现在这二十多年里,一直在往上走,这样的平台生命力是常人所难以企及的。这样一个源源不断迸发出创意的平台,一定有一个相当优质的行业生态。
日本经济产业省办公大楼的门外有一块牌子,上面写着:日本没有任何资源,我们只有人。东方卫视,就是因为资源太多,广告主优质,观众的层次较好,消费能力高,导致东方卫视掉入了资源诅咒。
湖南在地缘上不是中国资源最集中的地方,像阳常林这样的牛人深知湖南卫视如果不做一些激进的措施的话,那么就会被第一波浪潮沉沦下去。现在的湖南和长沙之所以拥有如今的地位,完完全全靠着电视台来支持,湖南所拥有的就只有两样东西——红色旅游和电视台。
白岩松去年夏天在香港的书展上有一段演讲,其中一句让人心有戚戚焉。大意是说,在中国吃皇粮的传媒机构三千多家,不可能不存在问题,当这些传媒机构只剩到一两百家的时候,他们的力量才能够爆发出来,但是现在国内的主流认为,不要总说让谁死,我们要融合,融融合?万一这些人身上的病是传染病怎么办,大家一起死吗?
湖南卫视一直在向整个行业输送人才,像笑果文化(李诞)的法定代表人叶烽,创造101的导演孙莉都是从湖南卫视出来的,还有偶像艺人公司哇唧唧哇的龙丹妮本身就是湖南卫视的。
不论在哪个领域,如果没有像湖南卫视这样的开拓者,真的是会产生断层的。或许湖南卫视主观上并不想输送人才,这帮精英们学到了最好的东西,与其在盘子里夺食,不如出来开辟天地。
不过实话实说的讲,中国国内的综艺节目还没到非常吸引国内精英主义的那一批人,或者说少有那样的节目,毕竟在这两年才刚刚开始有着精英化的趋势。
(第一期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