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明太子
今天来讲一下昭明太子。
昭明,是谥号,但是听起来格外有魅力。跟太子合在一起,脑海中就是一幅玉树临风美君子形象。特别想起古龙笔下的小李飞刀,白马书生。一袭白衣,潇洒飘逸,卷册在手,俯仰吟咏,美之逼人。
昭明太子,是南朝梁武帝萧衍的长子,全名萧统,小字维摩。昭明太子的降生对梁来说,似是一个天命宣降的标志。萧衍一直未有男丁,直到起义灭齐当年的九月,在襄阳首获麟儿,取名萧统,字德施。
这位太子自幼便出凡脱俗,不同凡响。梁书说,生而聪睿,在读书上天赋异禀。三岁受《孝经》《论语》,五岁遍读《五经》,悉能讽诵。八岁能在寿安殿讲《孝经》。读书时能够数行并下,过目皆忆。在记忆力方面超群。同时创作能力斐然。每游宴祖道,皆能赋诗十数韵,对于命题作文,也能属思便成,无所点易。一遍就能成功,从来不需要修改。简直就是个佳文的输出器。生于帝王家的太子很多,但是天生就对文学感兴趣且能有所创见的寥寥可数。这位昭明太子,是其中灿烂的几颗之一。他主持编纂的《昭明文选》对唐宋及后代读书人的影响及文化盛世的打造和传统文化的传承居功至伟。醉心于学问并做出一番影响历史的业绩,是赫然于史册的人物。
读书说的是其才气,其颜与行更是数一数二的龙凤。梁书上说,太子美姿貌,善举止。历史上记载的美男子不多,昭明太子绝对算得上个中翘楚。何必丝与竹,山水有清音。
美貌的分量不足以让一人在历史上如此居重。他的仁心孝行,宽厚仁义,使他在信奉儒家的华夏历史上格外引人瞩目。一是对母恩的眷恋与孝重。这表现在刚出东宫时因思念母亲丁令光而闷闷不乐;母亲生病时朝夕侍疾,衣不解带。母亲病逝后,滴米不进,腰带瘦削过半。二是宽和容众,喜愠不形于色,对于奏事者中有谬误及巧妄者也不直接指出,而是徐令改进,未尝弹纠。三是对贫民百姓时刻放于心上,并用实际行动去体恤。菲衣减膳,周行闾巷,视贫困家,密加振赐。
无奈寿命不长,朝野惋愕,京师男女,奔走宫门,号汪满路。四方氓庶,及疆缴之民,闻丧皆恸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