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有经历,做事别心急

01
有人说,我很自律,也很努力,却经常因为一件事情没有做好而感到焦虑,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最主要的原因是,你给自己设定的期望目标太高了,同时又高估了自己的能力。一旦达不到预期效果,就会导致情绪低落,产生挫败感。
一个经常考试不及格的学生,如果想提高自己的考试成绩,设定的目标应该先从达到及格线开始,而不是期待着自己一下子就能考到100分,成为班级第一名。愿景虽好,但实现起来难度太大,也不太现实。
目标设定得太高,就会导致自己即便考了80分,也还是会觉得没有达到预期目标。但如果一开始目标就是60分呢,那同样是80分的成绩,就会给自己一个好的心理反馈,觉得自己完成了目标,并且做得很棒,也更有信心去完成下一个阶段的努力。
做事情应该有自己的节奏和进步阶段,过于心急只会让自己期望越大,失望越大。
02
一个写作新手,如果总拿自己和那些大号作者去比,自信心一定会受到打击。人家写一篇几千字的文章,可能只需要几个小时,甚至更短的时间就能完成,而且还能做到日更。但对于写作新手来说,可能一周能写完一篇文章就算不错了。这之间的差距除了努力,还有阶段经历。
新手才写了几篇文章,而那些大号作者们已经写作多年,他们的写作速度之所以快,前提是有量的积累,有时间的沉淀,当然也经历了新手成长的过程。
当我们只看到结果,而忽略了过程时,与他们比写作速度,只会让自己一败涂地。
03
人与人之间其实没有什么可比性。每个人都是这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个体。无论是从小的教育,还是家庭的出身,包括后天自己的进步,所有的因素都影响着一个人的人生轨迹。每个人都在自己的轨迹上运动,与他人虽有交织,但不可能同步平行。
当一个3个月大的婴儿学会了翻身时,那些才刚刚出生的婴儿,不可能追上他(她)的进度,因为还没有到达那个阶段。这不是光靠努力就能实现的,必须要经历。
所以,不管做任何事情,对内,我们不要把目标设定得太高,给自己很大的压力;对外,我们可以向高人学习,但是不要去直接比拼成绩,只要按照自己的节奏去努力,去进步就好。
万丈高楼平地起,踏踏实实地搭建好自己的地基,然后一层一层地向上累积。
马丁·路德·金说过一句话,如果你不能飞,那就奔跑;如果不能奔跑,那就行走;如果不能行走,那就爬行;但无论你做什么,都要保持前行的方向。
人生总会有经历,做事不要太心急。该遇见的,你终将遇见,能得到的,也终将给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