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唱片品牌Biddulph复苏?
各行各业中,标榜“高端”的品牌不计其数,真正的高端却总是不多。在唱片行业,英国的历史录音品牌Biddulph绝对是高端的代表。进入2000年后,该公司的状况越来越令人担忧,最近却有了明显的转变。

伴随唱片业的颓势,中小唱片品牌出现换血的情况越来越常见。虽然录音史上,这种情况也一直在发生,但近十多年唱片业的惨状大概是百年未有的。当然,唱片业出现至今,也就一百多年。相对于几大品牌,或是不同规模的中型唱片公司,主营历史录音的品牌几乎无一例外地属于小众,同时也是小规模的品牌。
其中,Biddulph长期都是最有代表性的高端品牌之一。(注:Biddulph也有历史录音之外的产品,但所占的比例很小。)可惜到近十余年,该公司几乎渐渐进入冬眠状态。很多老唱片早已停产,之后就被炒上天价,而它的新片发行也渐渐偃旗息鼓。
全面发展的唱片公司不少,但还有许多特别注重某个领域,Biddulph就是一家以弦乐历史录音制作为招牌的公司。当然,正如其它许多杰出品牌一样,哪怕在某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专长,这也不妨碍它在别的领域取得非凡成就。



Biddulph同样在钢琴与乐队作品方面成果颇丰,可惜,那仅限于唱片公司的高峰时期。现在人们看当时的光景,几乎会不理解的。各种热门组合的冷门录音(主要是早期),或冷门演绎者的遗珍被先后发掘出来。唱片的制作精致,价位也高,但还是有足够的市场来支撑。
当然最热门的也势必最受关注,Biddulph系统制作了克莱斯勒、海菲斯的独奏与协奏曲录音,西盖蒂、梅纽因、卡萨尔斯,还有布什四重奏的唱片。至于布达佩斯四重奏的早期录音,就有点热门组合的边缘的意味,因为当时Sony主要发行他们的后期演绎。



至于冷门部分,就更是成就不凡,可惜普里姆罗斯这样的中提琴巨匠也要被划入冷门的行列......毕竟你见有多少公司系统发行他的录音?(Doremi也许是一家,但制作水平太不稳定。)而英国的中提琴大师特蒂斯,Biddulph系统发行的两盒唱片就成为更珍贵的经典。
不用说,埃内斯库、赛德尔、沃尔丰斯泰尔(Josef Wolfsthal)的珍品,哪位乐迷柜子里有一两张,就足以显明他是位唱片收藏家了。



仔细想想,Biddulph在乐队方面的成绩有时几乎不在弦乐之下,斯托科夫斯基做了不少,富特文格勒的早期录音也很重要,门格尔伯格、阿本德罗特等人的CD也不一而足。至于它发行科尔托等人的钢琴录音,也是备受好评。
可惜我听Biddulph的钢琴很少,难以做出客观评价,但就弦乐、室内乐与乐队作品而论,该厂牌毫无疑问代表了2000年以前历史录音制作的最高水平,同日本的一些巅峰之作可等量齐观。
当然在重放效果方面,马斯顿、奥伯特—索恩等人也是老面孔,那种“终究还是要去噪,但尽力保持质感”的路子,同另一种底噪和演绎效果都更为鲜活的操作相比,效果也是见仁见智。但无论如何,那些转录大家在Biddulph拿出了自己的最高水平,其他一些不那么有名的转录师,同样在此各擅胜场。


不只是转录,制作人的水平也是一流,唱片的装帧成为一种艺术。这是那个年代的气象,与之相对的就是目前Biddulph的老唱片买到古董价位,Amazon上三位数美元一张基本是常态,尤其是弦乐品种。
这其中自然也有情怀的成分,日本新一代的历史录音品牌,如Opus Kura制作的相同品种的效果基本不会逊色于Biddulph,西方的乐评有时也提到这一点。或许转制风格有个人的看法,但某个基本的水平层次,还是客观存在的。
当然在还原器乐质感方面,品味还是占据很重要的位置,因此如果有人就是喜欢Biddulph的弦乐超过别家,我也不会感到奇怪。至于很多没有其它再版的珍品,价位被炒高就更是顺理成章。


但很关键的问题自然是,Biddulph这家公司最近在干什么?为何不再出产这些美妙的唱片?如前所述,在最近十多年里,该公司几乎进入冬眠状态。唱片业的萧条是个主要原因。
就新唱片而言,Biddulph也不是一家特别追求性价比的公司,拿出足称崇高的品质,再让乐迷为此付钱才是它的路子。这也是唱片业黄金年代的路子,然而不难发现,很多走这个路子的公司都纷纷消失。
起初面对颓势,Biddulph明智地将产业收缩,集中于自己最擅长的弦乐领域,钢琴和乐队的部分基本上全部收掉了。可惜不甚明智的,就是伴随这个过程,Biddulph大大沦丧了它引以为豪的装帧艺术。
彼时,Biddhlph的新唱片全部都并入一个“系列”,封面一边放一把提琴的背板,另一边就是纯白底色上写明曲目和演绎者。当然看着也舒服,但以公司的装帧传统为参照,这一张张封面显明Biddulph且战且退的过程,还是流露出几分狼狈。



装帧是一回事,那些唱片的声音制作与说明书的文案还是没话说的,不失为Biddulph的标准水平。期间,该品牌对于西盖蒂和弗朗切斯卡蒂,布什四重奏与布达佩斯四重奏的持续发掘都很精彩,尤其是布达佩斯四重奏几乎成为一条主线。
但最近几年,Biddulph终归还是如同沉睡一般,至于将停产的唱片发行官方CDR的做法,对于人们的预期恐怕只能是雪上加霜。近期这家公司却有复苏的迹象,一方面是将以往的录音合为十张一套再版 (其中少数是源于其它公司,此处暂不展开),另一方面,就是实实在在地开始推出新唱片。



公司去年还推出了克莱斯勒自演其小品的新唱片(20年代后期至30年代那批电声录音),马斯顿操刀转录,有点收拾山河的意思?然而看着这张唱片的封面和封底,感觉装帧的档次还是隐隐地滑了不止一点半点。总之期望Biddulph或多或少能重振雄风,并将以往的古董唱片整理重发,把握细节,也是大功一件了。
Kempff946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当夜长评:听莱昂斯卡娅,当疲惫的云雾散去,当代舒伯特960的顶峰演绎就出现在我们面前 (7人喜欢)
- 终于又能听莱昂斯卡娅的独奏会了,向这位不改初衷的大师致敬 (7人喜欢)
- 长假期间听什么?当然是顶级演绎 (9人喜欢)
- 品乐圆桌谈:纪念斯克里亚宾逝世110周年,邀请四位钢琴家谈谈他们的斯克里亚宾观点 (8人喜欢)
- 当夜长评:听小提琴家朱凯源,他确实知道该怎么表现帕格尼尼 (5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