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宝鸡,品味陈仓古城的市井生活
宝鸡,地处关中平原西部。公元757年,因“石鸡啼鸣”之祥瑞改称宝鸡。这里历代均为兵家必争之战略要地,据历史文献记载,发生在宝鸡地区的著名战役就有十余次。诸如周文王攻伐密须,败黎灭崇;秦穆公“开地千里,遂霸西戎”;汉刘邦“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吴玠、吴璘和尚原抗金等,

宝鸡地区,历史悠久,仅秦代在宝鸡各地建都城遗址就有:千邑,陈仓,平阳,眉城,雍城等。如此悠远厚重的历史,再加上关中高原的苍茫大地,孕育出了宝鸡独特的饮食文化。
臊子面
一碗地道的臊子面必须具备“薄、筋、光、酸、辣、香、煎、稀、汪”这九大特征,所谓薄筋光指的是面条,酸辣香指的是味道,而煎稀汪则是指汤宽面少、烫嘴、油多。一碗臊子面里,底菜、漂菜和肉臊子一样也不能少。

醋粉
西府农家都有自己酿醋的习惯,将酿醋后剩下的醋糟与面粉混合,上笼蒸制,就成就了这非常好吃的醋粉。醋粉入口微酸,不似面皮那么筋道,口感绵软,据说营养更胜面皮一筹。
玉米面搅团
陕西人爱吃搅团,在过去,农村衡量一个媳妇贤不贤惠,其中一个标准就是搅团打得是不是光滑筋道。玉米面入滚水锅里至少得72搅,可真是个体力活,大概过去娶媳妇都是为了当劳力使的。搅团的吃法有水围城、漂鱼儿、凉拌等等,各具特色。

擀面皮夹馍
在宝鸡,早餐吃个擀面皮夹馍是件很平常的事,一个馍夹上半份擀面皮,塞得满满的,红艳艳的辣子汁渗到馍里,咬一口酸酸辣辣,也是很过瘾的一种吃法哦。
西岐肉臊子
说到岐山臊子面,自然离不开醋香扑鼻的肉臊子,这可是臊子面的灵魂。猪肉一定得是带皮的,炒肉时里面还必须放辣椒面和香醋,什么时候下什么料,讲究可多了去了,火侯控制也全凭经验,炒好的肉臊子鲜嫩、香辣,覆盖着厚厚一层红油,久存不坏。

烧肉面皮
烧肉面皮是宝鸡陈仓虢镇人最爱的美食,面皮是洗面皮,煮过的肉切片,码在面皮上,调味除了盐、醋和油泼辣子,还必须浇上一勺烧肉汁,酸辣鲜香。
豆花泡馍
豆花泡馍发源于秦地西府雍城一带,源远流长。当年苏东坡任当地太守时,曾在品尝了雍城豆花泡馍后,连呼惊奇,竟不知道用何种语言来形容,只好套用当地俗语说:东湖柳,姑娘手,金玉琼浆难舍口,妙景,巧人,佳味,实乃三绝也!“金玉琼浆”说的就是豆花泡馍,其中“金”说的是金黄的馍片,“玉”指的就是豆花,“琼浆”是对豆浆的美誉。

西府十三花
西府十三花是西府地区最为隆重的宴席(宝鸡古称西府),它传承了三秦大地西府民间宴席的精华。十三花寓意天地和谐、富贵吉祥,宴席由十三道凉菜,十三道热菜,共二十六道菜组成。
西府十三花菜单如下:
四荤碗、头盘:肖家待客凉盘、肖家双味猪蹄、qi山臊子排骨、西府肉皮凉冻、五香酱驴
四素碗:双色腐竹凉拌、炝拌萝卜脆皮、红油豆腐、杏仁青菜
四蒸碗:扣肉带饼、西府酿米、萝卜熬肉、
四炒碗:肖家大年菜、清炒西兰花、虾仁炒甜豆
一汤:三鲜汤
四柱碗:油泼带把肘子、油泼龙利鱼、红扒鸡、鱿鱼
主食小吃:红豆糕、酥油饼、红糖锅盔、宝鸡擀面皮

说罢美食,再来聊聊宝鸡古城。作为美食与历史的爱好者,宝鸡的历史,还真不敢细说,一旦细说起来,一口气能捋到人类始祖的最顶头,今天只截取其中的一丢丢来讲。
宝鸡古称陈仓,据《宝鸡市建设志》载:陈仓古城分为上下两城。上城位于戴家湾六组北坡平台上,是春秋时周平王九年(公元前762年)泰文公四年所筑,以陈仓山而得名。距今2700多年,遗址无存,现为农民耕地,古时称秦陈仓城。

汉陈仓城也叫下城,位于戴家湾西头六组引谓渠南平台之上,下有陇海线"斗鸡台遂道"从下通过。系三国时期魏明帝太和二年(公元前228年)魏将郝昭所筑,南北长240米,东西宽米,开有东城门,门外奌将台一处,八十年代修陇海复线时拆除斗鸡台遂道时拆除古城南北80余米,考古挖掘古房基80余座,水井2眼,陶器甚多。不过,现城址已毁。
*本文图片部分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