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应该读什么?——写在世界读书日
前些天去逛书店,在书架前俯身看书籍名字的间隙,听见争执的声音。站起来一看是一家人,一位母亲带着两个小孩子,一男一女,显然是趁着周末出来逛书店。儿子六七岁,一脸不开心的环抱着手臂,口罩上方露出的眼睛泛着红色,不知道是被气的还是因为被妈妈骂了。想来显然是哭过了。女儿三岁还是四岁,抓着一本儿童绘本,绘本上面的画比妈妈和哥哥的争执更加有趣。
我怀着八卦的心停在书架前听了几分钟。听出了个大概。又是家长不愿意给孩子买书的事情,每家书店的书架们都已经听腻了了这种对话。但有趣的事这位妈妈和儿子的对话。
妈妈说:去,自己去找想买的书。
儿子便跑着去书架上拿了本小说还是什么的书封面花哨,想必是那个年纪的小男孩们流行的读物。母亲只看了一眼,便拒绝了这本书。道,我不会给你买这本书的。
儿子就反驳,不是说给我买书么?
妈妈说,你不要拿那些什么猫啊狗啊的书,去找一点对自己学习有用的书。
儿子于是不说话,在休息区静坐抗议。
妈妈接着催促他,你去拿自己想买的书啊。不买的话我们就走了。
儿子说,你又不给我买我想看的。
妈妈收拾着给女儿买的绘本故事,说,你不要买那些猫啊狗啊的书就行了。
听到这里我想笑。在和爸爸妈妈一起出来买书的时候,买自己想看的书变成了买爸爸妈妈同意的你想看的书。选择题一下子变成了解答题。而爸爸妈妈想让你看的书是什么呢?这个标准笼统的概括起来就是“对学习有用的书”。这个答案自然有很多个,但是判卷官,也就是父母那里的标准答案连他们自己都不知道。但他们仍然在判断着对错。
说回来到底什么才是“对学习有用的书”啊?书的分类里面可从来没有“对学习有用”这一类,要硬说的话,我想各种的字典应该算是。实实在在的工具书,绝对对学习有用。
说实在的我能理解父母让孩子自己选书,无非是想让孩子有更多的阅读选择权,到时候不读这个书的时候责任可就是孩子自己的了。但是父母仍然保留对孩子阅读趣味的最终否决权,这真是充满了矛盾。也许父母只是想给孩子选书,但是又不想费力气,于是让孩子自己选好自己再一件件的否决就好了。要让父母掏钱买书,猜测的更多是父母的喜好。也许父母期待的是孩子阅读名著,阅读什么作文素材。这也仅仅是父母的自作多情。讲道理,在我小学的时候对于大部头的名著可是敬谢不敏的。这些书固然是好书,但是又有多少小朋友愿意自己去读呢?如果有父母和自己一起看的话,倒不是不可以尝试,但是又有多少父母在工作一天之后还愿意和自己的孩子一起读名著呢。
我小时候没有忧愁过看什么书的问题。因为我奶奶不识字,在她看来什么书都一样,无非是字罢了。于是我在小学的时候看了很多书,大部分都是小说和漫画。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那一套《冒险小虎队》,在我们班上一下课大家都在看。但是也只有几个人真正买了,因为父母不让,所以多数是拿着自己攒的压岁钱买的。于是几本书在班上借来借去,大家废寝忘食的看。我总疑心,我的近视是在那个时候落下的。搁到现在估计很多家长都要大惊失色,绝对不让自己的孩子看这种书,生怕孩子的课余时间被荼毒,变得不认真学习,整天就想着看这个了。但是我的阅读的习惯就是在那个时候养成的。爱上阅读也仅仅是因为那个时候产生的想要读完什么的冲动,这个冲动一直延续到了现在。
很多家长抱怨自己的孩子不爱读书,没有阅读习惯。可是我觉得很多小孩子都是有阅读的冲动的,只是他们想读的书在家长眼里很多时候不能够称之为书。于是阅读的热情一下就被家长扼杀了。
作为小孩子,我们应该读什么呢?答案是读自己喜欢的东西就可以了。家长在其中的把关固然很重要,但也只限于审查一下孩子选的是有没有超出自己年龄段应该阅读的东西。尤其是血腥暴力情节。说真的,有些名著的尺度真的没有家长想象的那么人畜无害。而家长强制限制“对学习有帮助”的书,确实不必。说到底“对学习有帮助”的书,还是家长亲自挑选吧,孩子猜的也挺累的。
哦,忘了说,最后那个小朋友什么都没有买就走了。希望他有一天可以买自己喜欢的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