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佛曼陀羅系列•13) 愚人的粮食
愚人的粮食
以烦恼来充饥的贫困人生
文•本觉法师(中央僧伽大学教授)
对无法入睡的人来说,黑夜相当漫长;对疲惫的旅人来说,咫尺亦如千里;对不能领悟正法的愚人而言,生死轮回绵绵无期。—— 《法句经》
《法句经》的第六十首偈颂以“愚品”为题,用来警惕愚痴的人们。人生在世,每天都得吃点儿甚么,靠粮食来维持自己的生命。有一种说法很有趣:我们能吃的粮食的分量在出生时就已经定好,如果把粮食一次吃完的话,那就会死得很早。总之,若要支撑肉身以继续活命,我们就不能缺少粮食。
然而,除了促进肉身发育成长的物质性粮食以外,还有一种让我们的精神世界变得成熟的粮食。世界上有两种粮食。如果说像佛陀那样伟大的圣人是以智慧作为精神粮食的话,那愚昧的凡夫则是以无穷无尽、纷纷扰扰的烦恼为粮食过活。今天的社会之所以如此混乱,归根究底,就是因为我们的精神粮食当中智慧不足、烦恼有余的缘故。
佛陀说法四十五载,其内容大意不外乎“智慧”与“慈悲”。佛陀强调,我们应在生活中以智慧来端正自身,用慈悲来给人安乐。佛陀之所以如此重视智慧,是因为我们的人生正好与此相反,总是充满着愚昧与无知。我们的这种面貌被称为贪、瞋、痴“三毒”。永无止境、无法满足的贪欲会引起愤怒的熊熊烈火,而这种贪念与瞋恚最终形成众生的愚痴。
佛教要求我们每一刻都观照智慧、摆脱愚昧,不论碰到甚么现象都要拿出追求真理的精神,时时保持清醒,所以它被定义为“觉悟的宗教”。
以智慧清净自身,用慈悲关爱他人
据说佛陀在世时,憍萨罗国的波斯匿王相当愚蠢无知。有一天,波斯匿王在街上无意间看到一个很漂亮的女人,回来后久久不能忘怀。派人去打听后,这才发现原来这个女人已是有夫之妇。国王实在忘不了这个美女,于是便开始绞尽脑汁想把别人的妻子抢过来。想着想着,国王累了,在不知不觉中进入梦乡。这一晚,国王一直受噩梦所扰,总是在梦中听见不寻常的惨叫声。波斯匿王醒来后,赶紧召见当时有名的婆罗门来为他解惑。婆罗门告诉波斯匿王说,这个恶梦是国王将不久于人世的征兆。国王听后十分惊慌,连忙请教延长自己寿命的方法。婆罗门上奏道,若想保住性命就得举行祭典,以大象、马、牛等许多动物乃至幼童为祭品奉献给神明。愚昧的国王听信婆罗门的话,随即着手准备此事。消息传到充满智慧的王妃茉莉夫人那里,茉莉夫人大吃一惊,赶紧前去拜见国王。
茉莉夫人向国王进谏道:“大王,牺牲别人的生命来延长自己寿命的做法是违背道理的。”为了让愚昧的国王完全醒悟,茉莉夫人还前去拜见佛陀,并把国王做噩梦的事情一五一十地禀告世尊。佛陀对噩梦的诠释与婆罗门有天壤之别。佛陀说:“梦中听见的惨叫声不是国王将不久于人世的征兆,而是那些在生前犯下杀害生命等恶行的恶人们堕入无间地狱,在里面受苦而发出的呻吟声。国王听信婆罗门的话,差点儿就步上他们的后尘。”佛陀的这番开示令险些犯下大错的波斯匿王不寒而栗。
这则故事揭示了国王和婆罗门的愚昧无知,与茉莉夫人及佛陀的光明智慧形成鲜明对照。国王贪图美色,觊觎他人的妻子,结果在贪念之中做了噩梦,而教唆国王去杀生保命的婆罗门则更是愚不可及。
夺人所好无法让自己变得幸福
我们应深刻反省:在我的一生中,是否也经常犯下这种让自己雪上加霜的愚昧之举?明明已经很富裕,却为了让自己更富有而去榨取他人,这是十分愚昧的。明明已经过得很舒服却还不知足,为了让生活更舒适而去破坏大自然、造成环境污染,这也是很愚蠢的。此外,为了大量生产一些无法再循环使用、很快就变成垃圾堆的东西,而假借开发之名来破坏大自然,这也一样是愚痴之举。我们应该领悟到,活在现代的我们,其实跟企图以杀生来延长寿命的波斯匿王一样愚昧无知。
对于那些因为平时犯下恶行而被噩梦困扰的人们来说,漆黑的夜晚是既漫长而又痛苦的。对于迷失方向、左右徘徊但仍要继续千里之行的旅人而言,即使要迈开一个脚步也会觉得艰辛万分。因此,“对无法领悟真理的愚人而言,生死轮回绵绵无期”这个结论就显得理所当然了。
我们在这一生中,最幸运的莫过于能培养坚定的信仰之心,让自己在生活中保持清醒、时时观照真理。能在此生听闻佛法,让自己的人生摆脱愚昧无知,对我们来说,这是何等的幸福啊!(萧悦宁译/20090202)
出处:2008年4月7日《法宝新闻》944号
以烦恼来充饥的贫困人生
文•本觉法师(中央僧伽大学教授)
![]() |
对无法入睡的人来说,黑夜相当漫长;对疲惫的旅人来说,咫尺亦如千里;对不能领悟正法的愚人而言,生死轮回绵绵无期。—— 《法句经》
《法句经》的第六十首偈颂以“愚品”为题,用来警惕愚痴的人们。人生在世,每天都得吃点儿甚么,靠粮食来维持自己的生命。有一种说法很有趣:我们能吃的粮食的分量在出生时就已经定好,如果把粮食一次吃完的话,那就会死得很早。总之,若要支撑肉身以继续活命,我们就不能缺少粮食。
然而,除了促进肉身发育成长的物质性粮食以外,还有一种让我们的精神世界变得成熟的粮食。世界上有两种粮食。如果说像佛陀那样伟大的圣人是以智慧作为精神粮食的话,那愚昧的凡夫则是以无穷无尽、纷纷扰扰的烦恼为粮食过活。今天的社会之所以如此混乱,归根究底,就是因为我们的精神粮食当中智慧不足、烦恼有余的缘故。
佛陀说法四十五载,其内容大意不外乎“智慧”与“慈悲”。佛陀强调,我们应在生活中以智慧来端正自身,用慈悲来给人安乐。佛陀之所以如此重视智慧,是因为我们的人生正好与此相反,总是充满着愚昧与无知。我们的这种面貌被称为贪、瞋、痴“三毒”。永无止境、无法满足的贪欲会引起愤怒的熊熊烈火,而这种贪念与瞋恚最终形成众生的愚痴。
佛教要求我们每一刻都观照智慧、摆脱愚昧,不论碰到甚么现象都要拿出追求真理的精神,时时保持清醒,所以它被定义为“觉悟的宗教”。
以智慧清净自身,用慈悲关爱他人
据说佛陀在世时,憍萨罗国的波斯匿王相当愚蠢无知。有一天,波斯匿王在街上无意间看到一个很漂亮的女人,回来后久久不能忘怀。派人去打听后,这才发现原来这个女人已是有夫之妇。国王实在忘不了这个美女,于是便开始绞尽脑汁想把别人的妻子抢过来。想着想着,国王累了,在不知不觉中进入梦乡。这一晚,国王一直受噩梦所扰,总是在梦中听见不寻常的惨叫声。波斯匿王醒来后,赶紧召见当时有名的婆罗门来为他解惑。婆罗门告诉波斯匿王说,这个恶梦是国王将不久于人世的征兆。国王听后十分惊慌,连忙请教延长自己寿命的方法。婆罗门上奏道,若想保住性命就得举行祭典,以大象、马、牛等许多动物乃至幼童为祭品奉献给神明。愚昧的国王听信婆罗门的话,随即着手准备此事。消息传到充满智慧的王妃茉莉夫人那里,茉莉夫人大吃一惊,赶紧前去拜见国王。
茉莉夫人向国王进谏道:“大王,牺牲别人的生命来延长自己寿命的做法是违背道理的。”为了让愚昧的国王完全醒悟,茉莉夫人还前去拜见佛陀,并把国王做噩梦的事情一五一十地禀告世尊。佛陀对噩梦的诠释与婆罗门有天壤之别。佛陀说:“梦中听见的惨叫声不是国王将不久于人世的征兆,而是那些在生前犯下杀害生命等恶行的恶人们堕入无间地狱,在里面受苦而发出的呻吟声。国王听信婆罗门的话,差点儿就步上他们的后尘。”佛陀的这番开示令险些犯下大错的波斯匿王不寒而栗。
这则故事揭示了国王和婆罗门的愚昧无知,与茉莉夫人及佛陀的光明智慧形成鲜明对照。国王贪图美色,觊觎他人的妻子,结果在贪念之中做了噩梦,而教唆国王去杀生保命的婆罗门则更是愚不可及。
夺人所好无法让自己变得幸福
我们应深刻反省:在我的一生中,是否也经常犯下这种让自己雪上加霜的愚昧之举?明明已经很富裕,却为了让自己更富有而去榨取他人,这是十分愚昧的。明明已经过得很舒服却还不知足,为了让生活更舒适而去破坏大自然、造成环境污染,这也是很愚蠢的。此外,为了大量生产一些无法再循环使用、很快就变成垃圾堆的东西,而假借开发之名来破坏大自然,这也一样是愚痴之举。我们应该领悟到,活在现代的我们,其实跟企图以杀生来延长寿命的波斯匿王一样愚昧无知。
对于那些因为平时犯下恶行而被噩梦困扰的人们来说,漆黑的夜晚是既漫长而又痛苦的。对于迷失方向、左右徘徊但仍要继续千里之行的旅人而言,即使要迈开一个脚步也会觉得艰辛万分。因此,“对无法领悟真理的愚人而言,生死轮回绵绵无期”这个结论就显得理所当然了。
我们在这一生中,最幸运的莫过于能培养坚定的信仰之心,让自己在生活中保持清醒、时时观照真理。能在此生听闻佛法,让自己的人生摆脱愚昧无知,对我们来说,这是何等的幸福啊!(萧悦宁译/20090202)
出处:2008年4月7日《法宝新闻》9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