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父亲
今天看了一期B站UP视频,标题是 ”爸爸:你讨厌我吗?”。
UP主是个叫Alex的小妞,打扮得很朋克,但是讲话轻声细语很温柔。
这期展示了UP主和父亲关系。
只是我没想到,UP主在第三句对话就哭了——我一直以为她是一个很坚毅内心很丰满的女生。
看来,她有缺失的一块。
我也有缺失的一块。
”你们最亲密的是在什么时候?“——这是视频里的一个提问。
“你还记得小时候有张照片你站在我手上吗?”父亲回答。
Alex泪水一下子淌了下来——因为他意识到,她今年已经30岁了,他们最亲密是在她还是1岁娃娃的时候。
我也有一张类似照片。
照片里,我趴在父亲肩膀上,我的脸背过去,我父亲笑着摸着我的头。 家里人说——当时拍照时候我对镜头特别怕,老是要趴在父亲肩膀上。
我记忆最深的照片不是这张。是我在一部摩托车上的照片。 我记得那时,父亲刚刚买了一台崭新的摩托车。我兴奋地让我爸爸载我出去拍照。我当时剪了短发,但是依然精心地换了我最喜欢的小裙子。我依然这么深刻地记得那一天,我能记得去过的地方,当时的心情。
那应该是我和父亲距离最近的一天。
日后,我很少单独和父亲出去了。
父亲总是扮演一个大家长的样子——总是做在客厅的茶几上;和我们说话不会从座位上起来,而是需要我们走到大厅里面对他;饭菜好了需要我和母亲立刻上桌吃饭,多一分钟他会开始生气;我们三个人是几乎是不单独出去吃饭的,更别提长途旅行。只有收到聚会邀约时候,他会问我们是否要出席;说是询问,其实态度里几乎是要求我们没事最好出席。因此我一度认为,我和母亲在他生活里仅仅扮演了出席场合需要佩戴的衣服首饰包包的样子。
父亲有个很好的朋友,这人我视他为干爹。他同干爹说过:“我很希望女儿可以拉着我的手。” 这种希望他从未说与我听的,或许是因为他需要维持父亲的威严。
节目里的父亲觉得,和女儿最好关系就是无话不说。或许我父亲也是这么想的。
然而,保持威严和无话不说是天然的违背。或许父权社会的确没教会他在符合社会要求你的样子同时,如何同时平衡内心对于亲密关系的渴望。因为道理很简单——如果你真的这么期待这样关系,你也应该对女儿无话不说。
和父亲的关系是否有影响我处世和性格?答案是肯定的。并且到如今,我把这些怪诞的常识掰碎了揉开了看和解析过以后,我依然时不时被这种固化思维给困住。
比如, 除非对方是我认定的可以平等对话的对象,否在在任何年纪稍微比我长的人,尤其是男性,我都尽量显得毕恭毕敬,不开任何一句玩笑。有事说事,基本不会触碰到生活相关的话题。
这当然有好处,因为男生会觉得你思维理性说话明确,不会让他们困惑。但是也有一些把我看作好朋友的男性朋友但凡提到感情和生活上的事情,我下意识地回避去谈,甚至会觉得这个男生太情感化了。这些男性会委屈,也会错愕。
我总是记得,在我哭泣时候,总是我母亲第一个上来拥抱我,而那个希望我执之手的父亲却总是在原地看着我手足无措,亦或直接训斥我:“不要哭”。
哎,我也不知道在什么时候还能像小时候一样在父亲怀里哭。或许那会,我们两方的心结就都解开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