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鸥》剧本分析
①对作者及剧作时代背景的分析。要研究剧本所反映的时代背景,研究作者创作这部剧本所处的时代。特别重要的是研究作者的世界观、创作思想、创作方法和艺术风格。此外,要注意收集和研究有关的参考资料,特别是形象性的资料。
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1860—1904)是十九世纪俄罗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最后一位杰出代表,他不仅仅是优秀的短篇小说的艺术大师,同时他也是出色的剧作家。
在俄国文学史上,他是第一个以短篇小说为主要创作形式攀登到世界文学高峰的杰出人物。
契诃夫的戏剧与其精湛完美的短篇小说同样瞩目于世界文坛。
1887年,创作出《伊凡诺夫》;
1896年,创作出《海鸥》;
1896年,创作出《万尼亚舅舅》;
1900年,创作出《三姊妹》;
1903年,创作出《樱桃园》。
《海鸥》写于1896年。
这是一部“跳动着俄罗斯现代生活的脉搏”作品,把剧作家契诃夫真正推上了剧坛。
当时的俄国,充满着革命的萌芽,生活既然已经提供了人们乐观的希望,那么对于作家来说,写作也要追求一种更加完整的世界观。
社会形式的逐渐明朗,让作者对“幸福”这一主题,逐渐地关注起来。
契诃夫是极其敏感的,因为十年之后,俄国就有了第一场大革命。他的责任感、对于中心思想地追求和他内心的痛苦和苦恼的沉思使得他笔下的这个主题越发的深刻。
他发现,自己身边,有太多无聊的人了。
他们对社会没有贡献,却又非常痛苦于这一点。他们想做一些事情,但什么都做不出来。
他们是多余的人。
像伊凡诺夫、特里波列夫之流,就是这样的人。
所以,作家看到了,生活是苦闷的、忧愁的,但是未来是美好的,祖国是有希望的。
《海鸥》正是在这样的环境和条件之下被创作出来的。
②对剧本的情节结构和主题思想的分析。首先,将剧本的每一场、幕分解为若干段落。寻找和确定各段落中的舞台事实、事件、舞台行动、戏刷冲突以及规定情境。在此基础上,概括每一场、幕以及全剧的舞台事件、戏剧冲突和规定情境,并确定每一场、幕及全剧的高潮。通过上分析,可以掌握全剧情节发展的脉络以及节奏的变化和发展,明确每段戏、每场戏在全剧中的地位和作用,同概括出全剧的主要事件和主要矛盾冲突,并从中概括全剧的贯串行动与反贯串行动,从而寻找出全剧的主题和副主题,确定演出的现实意义。
《海鸥》的故事情节很简单:
在俄罗斯的一个村庄里,有一个年轻的作家特里波列夫,他爱上了一个美丽可爱的姑娘妮娜。妮娜梦想着舞台,想要成为一位真正的演员。而特里波列夫呢,他想要追求新形式,想要出名,想要一场大的关于文学的改革……
他写出来一个剧本,很是奇异。他将它上演给亲友们看,其中,布景也是独创的,舞台搭在花园之上,远远望去,是一片天然的湖色。
妮娜在他的这个剧本中,扮演的角色名字叫做“世界的灵魂”。它有一个敌人,就是魔鬼。这个戏就是妮娜一个人的独白,代表世界在说话。
可想而知,这个戏失败了。以特里波列夫的妈妈阿尔卡吉娜为首,大肆嘲笑了她儿子的处女作。她自己本人是一个庸俗的、被宠坏了的女演员,喜欢发号施令,为人任性,会嫉妒别人的才华——可想而知,她会把自己的儿子贬斥成什么样子。
于是,自尊心强大的特里波列夫宣布闭幕。内心十分痛苦。
然而,更令人痛苦的事情发生了,他失去了妮娜。
阿尔卡吉娜这次回乡,带来了她的情人特里果林——一位著名的作家。妮娜爱上了他。她随着特里果林去了莫斯科。
留下了特里波列夫痛苦一人,他试图自杀,但没有成功。他试图摆脱对妮娜的爱,但却没有成功。
而特里果林呢,则很快的腻了妮娜,回到了老情人阿尔卡吉娜身边。他和妮娜的孩子,也夭折了。妮娜成了一个外省的女演员,在长年漂泊之后,她又回来看望自己的故乡。
她和特里波列夫见面了,她告诉他,她现在过得很好,而且,她比以前更爱特里果林了。这打破了特里波列夫燃起的幻想。
于是,剧本以特里波列夫的自杀,结束了。
《海鸥》的情节结构:
前三幕,《海鸥》写的是阿尔卡基娜和特里果林一行人在乡下生活并最终离开。在这个过程中,妮娜和特里果林确认了爱情,特里波列夫被抛下。
第四幕,两年后,阿尔卡基娜一行人又来了。妮娜和
特里波列夫重逢了,特里波列夫自杀。
《海鸥》的思想主题和副主题:
1.关于幸福:剧中充满了“不幸的爱情”;
你会发现,戏里面所有的爱情都是“不幸”的。
梅德韦坚科爱玛莎,玛莎却爱特里波列夫,特里波列夫爱妮娜,妮娜却爱特里果林;
特里果林最终抛弃了她,回到阿尔卡基娜身边;
波琳娜爱医生,医生却爱阿尔卡基娜,阿尔卡基娜却爱特里果林。
2.人应当拥有信念,和对生活的追求。我们要以无穷的信念和力量去面对生活和美。
3.艺术道路是艰辛的,而要想在艺术中获得胜利,那就需要意志、毅力和胜利信心的产物,并且,不断地丰富和披露艺术家自己的灵魂。
《海鸥》的主要事件是妮娜抛弃特里波列夫,和特里果林在一起了。主要矛盾在于现实和梦想的对立,反映在实际的生活琐事背后。全剧的贯穿行动在于追求美好的、真正的爱情。
对我们如今而言,它仍有极强的现实意义,爱情,是永恒不变的主题,但真正幸福的爱情是什么呢?是爱情和生活完美的结合,是思想和理念的交融。
而对于艺术,我想说,每个时代的艺术家都有自己的使命和任务。要根据时代的需求和现实社会的样子来创作该有的艺术。
好的文艺是不会过时的。
③对剧中人物形象的分析。将剧中的主要人物按照贯串行动和反贯串行动,即按照矛盾冲突的两个方面,划分出人物营垒。进而对每一个人物的自然及社会状况、思想、经历、性格特征等进行全面的分析和研究,分析人物的主要舞台行动以及人物相互间的关系,人物在完成主题思想中的地位和作用等。
妮娜
妮娜在一开始,是一位天真的、充满才气的姑娘。
她想要成为一名真正的演员。她的贯穿行动是努力地追寻着美好的爱情。
她对于爱情有着自己的理解,她喜欢有才能的人。她对于特里果林的爱情,是包含着对特里果林的敬佩和欣赏的。
她很直率,也很勇敢。她能直接对特里波列夫说出“你的剧本里没有活的人物。”她非常勇敢地去追求自己所爱,甚至是有一些不计后果。
但《海鸥》绝不仅仅是凄美的恋歌,绝不是所谓的“琐细的道德说教”;它用它的全部进程否定了特里果林的全部进程,而妮娜,则是那个历经了苦难,却仍然对于人生、对于自己的天职抱着强烈的信心的姑娘。
她说:“在我们的工作里——无论是演戏或是写作——要紧的不是名誉,不是光荣,不是我以前所梦想的那一切,而是要善于忍耐。要能够背起自己的十字架,并且,要有信心。我有信心,所以这一切并不能怎样令我伤心,而当我一想到我自己的天职,我也就不害怕人生了。”
妮娜已经获得了力量和信心,成为了一名真正的演员。
她在最后一幕中,否认了自己是那只被毁灭的海鸥,否认了这个短篇小说的情节,她认为她是胜利的,她坚定了她的道路。
于是我们能看到,妮娜的坚强,是伴随在她的灵魂深处的。
特里波列夫
特里波列夫想成为一名文学的革新家。
他是一个执着的人。因为长期的压抑,他被人认为是“乡下人”,被困在一个小村庄里面,没有办法出去。只能天天闭门造车,在研究属于他的新形式,他就像活在套子里的人,偏执、狭隘,而又脆弱。
他的心灵受不起一点儿打击,稍微的打击就能够让他失去生活下去的勇气。妮娜的离开让他痛苦,一次自杀不成功;在最后见面之后,他自杀了。
谈到他,总是要谈谈他的死亡之迷的。
特里波列夫是在妮娜与他谈话完成之后,他自杀成功了。
为什么在妮娜没有来之前,他没有想到死亡呢?
明明妮娜和他的爱情已经破碎了。
但是,那个时候,他心底还抱着一种幻想,妮娜遭遇了不幸,是那只被毁灭的海鸥,而这种命运,恰恰和他特里波列夫的遭遇一样,都是一团糟的。
我们可以想象,当你在意的人和你一样过得不好,那么生活自然还能坚持下去。
可事实并不是这样,妮娜早就走出来了,她的生活充满着力量,正在走向一条好的道路,并且,妮娜也不打算和特里波列夫再续前缘。
所以,特里波列夫所有的盼头都落空了。
在乎的人过得其实还不错,以后会更好,而自己,却在泥淖中出不来。这难道不另人绝望吗?
于是,他死了。
特里波列夫有才能吗?我们来将他和妮娜比较一下。
阿尔卡吉娜对妮娜说过,“你有才能,你应当到舞台上去!”
多恩对特里波列夫说,“你是个有才能的人,你应当再接再厉。”
于是,两个同样有才能的年轻人,抱着对未来的美好梦想和对自己的信心,向生活出发了。《海鸥》的整个剧情,都在比较者两个主人公的命运。
最后,一个成功了,一个却失败了。
如果我们来思考,为什么特里波列夫追求新形式会失败?
有人会说,因为他缺乏意志,没有目标,没有信念,没有勇气……等等。
这固然是正确的,不过,另外一个原因是,一个形式主义的革新者,他不能他不能为了革新而革新,空求形式,没有内容。那么他如何想要求新,最终都会回到原来的老套子中去。
革新者,必然有丰富的灵魂和智慧,他会从渊博的知识和对于生活的深入认知中提炼出新的东西,而不是像特里波列夫那样,只存活于自己朦胧的梦境,和模糊的幻想的假想天地里。
契诃夫自己也说过,有一条不变的法则,就是一百个有希望的初学者之中,只有两三个能出人头地。其他人,都是牺牲品。
现在著名的二、八定律,想必也是这个道理。
每个行业里,能站到顶尖道路的人,总是少数的。
那么,大多数人为什么不能获得成功呢?原因在于,他们的才能不足,且缺乏意志。
特里波列夫就是这样。
但是我们也要肯定地说,他也是一个勇敢的人,从来没有停下过他对于生活、对于爱情的追求。
特里果林
在剧中,特里果林有这么一句台词。
“一个少女,像你这样的,从小住在湖边。她像海鸥一样爱这片湖水,也像海鸥一样自由、幸福。可是,偶然来了一个人,看见了她,由于无事可做,就把她毁了,正像这只海鸥一样。”
这好像就是特里果林后来所做的事情。她毁了妮娜,由于无事可做。
他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向往着美好,但是他不会珍视这种美,他把美作为素材,用完了就回归生活了。
他是个实际的人。这也是他回到阿尔卡基娜身边的原因。他很有魅力,不然他不可能吸引这么多女人爱他。
他是一个有热情的人,绝不是墨守成规的匠人。但是,他缺乏才能,也没有改变自我的勇气和信念。
④对剧本的剧作法、体裁与风格的分析。研究剧本在剧作法运用上的特点,以帮助导演进行艺术构思和艺术处理,丰富导演艺术创作的手段。研究确定剧本的体裁、风格直接关系到导演构思和艺术处理,不同的体裁,需要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法。剧本的风格直接影响到演出风格即演出个性的确立。
契诃夫不是一个诗人,但是他的剧作却像是诗一般的美。
《海鸥》从剧作法上来看,是一种新的形式。
有一种说法是,从《海鸥》开始,契诃夫成了成熟的剧作家。他通过《海鸥》勇敢地革新,给舞台带来了新的内容与形式。
关于《海鸥》是何种体裁的戏剧。
众说纷纭。有人说,这是一部正剧、有人说这是悲剧,也有人说这是一部喜剧。
而我认为,《海鸥》是一个喜剧。
喜在美好的海鸥终于振翅高飞,奔向了真正的艺术和目标。
在这部作品中,契诃夫创作的风格和特点,即直接现实和诗意概括的两重结构,才真正地展现出来。
单从契诃夫的评论来看,他似乎是反对作家写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平庸和琐碎的事情的。但是他自己却主张在舞台上,要表现出人们“怎样吃,怎样穿、怎样爱”的。
那么,这两点是否矛盾呢?
其实,两者并不矛盾。他认为,戏剧应当描写普通人的平淡生活。作品被清晰、平淡、自然、真实地表达出来。但是,在现实的背后,还有一股潜流,那是一种诗意的概括。
比如说,妮娜和特里波列夫的恋爱史上可以体现。从直接现实的观点来看,这只是一场被拒绝的爱情;不过,从潜流的角度来看,我们可以把它看作是一个充满生气的艺术家拒绝了另外一个失败了的艺术家。
-
长风🔥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10-27 22:1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