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方代理的困境
在朋友的安利之下,我看了热血日剧《卖房子的女人》。这部剧的结尾相当温情,和女主角三轩家的冷面人设形成了鲜明反差。不过,这部剧的内核一直是温情的,即使三轩家总是用一句冷酷的“为了卖房子”来掩盖自己帮助别人的初衷,但依然看得出,她在尽可能地帮别人达成心愿——即使是无法被人理解的心愿。
在这片温情脉脉的底色中,唯一让我觉得别扭的是第一季第四集里为电器集团的富田社长找房子的故事。三轩家先认识了打算卖房子的泽木女士,泽木的烹饪学校在流行速食的年代举步维艰,为了维持经营,陆陆续续把之前投资购置的房产全都卖掉了,但学校还是经营不下去,并且负债三亿日元,于是她打算卖掉自己正在住的这套房子还债,这套十七年前以三亿日元买的房子,现价只有一亿五千万日元——在日本“失去的二十年”里买房子,可能都会遇到这种情况吧。

三轩家在机缘巧合之下,结识了打算买房子的富田社长,在聊天中知道卖电饭锅的富田社长最想吃的是妈妈用旧式炉灶做的白米饭——这也是个挺有趣的反差。而泽木女士的厨房刚好有那种旧式炉灶,套用小岳岳的话就是“这可不是巧了么”。果不其然,三轩家带着富田社长参观房屋情况的时候,社长看到窗外的富士山,有点惊喜,但还算淡定,而看到厨房里做白米饭的炉灶的时候,却激动难抑马上决定要买这套房子。这时,三轩家问富田社长,您愿意花三亿元买下这套房子吗?他也痛快地同意了。可能对于富田社长那种超级富豪来说,花掉三亿日元和普通人花掉三千日元是一个感觉。但我从情感上还是不能接受这个故事。
在卖家泽木女士看来,没什么人用的旧式炉灶是这个房子的减分项,而且她也接受了房价在十几年之后腰斩的现状;泽木女士的困境在于按市价卖掉房子后还有一亿五千万日元的债务无法解决。而买家富田社长呢,需要的则是一套能打动他的房子,对价格则非常不敏感。三轩家正是发现了买家和卖家之间不可思议的契合点,才能以100%的溢价促成了这桩交易。结局看起来还挺皆大欢喜的——泽木女士获得了没有债务的轻松人生;富田社长拥有了一套让他怦然心动的房子。但我依然想知道,富田社长知道他买房子是付了100%的溢价吗?

诚然,我们可以为三轩家的做法找到很多理由,比如一亿五千万日元对于富田社长只是九牛一毛,但对于泽木女士却是雪中送炭;再比如富田社长就是喜欢这套房子,喜欢为什么要计较价格呢?但是,明明用一亿五千万日元就能买下来的房子,为什么要付三亿日元呢?如果三轩家这么问:“现在泽木女士遇到了一些经济问题,您愿意以一倍的溢价三亿日元买下这套房子吗?”富田社长还能同意的话,我就不会觉得有任何不舒服的地方了。

三轩家之所以直接给出三亿元的售价,主要是因为同时代理买卖双方的她,在内心深处认为泽木女士更需要这一亿五千万元,于是选择了偏向卖方提高售价。如果她只负责代理买方,为了维护客户的利益,她会为客户找到适合的房子,并以合理的价格买下来,毕竟买下喜欢的房子改建一下厨房,绝对用不了一亿五千万日元。相较于单边代理来说,这种一手托两家的双方代理,不可避免地让代理人的天平偏向其中一边,如果交易中涉及的资产金额庞大、利益相关方甚众,为了更好地维护交易双方的利益,是严禁双方代理的,比如上市公司收购中独立财务顾问和财务顾问不得为同一家并且不得存在关联关系。
这部剧后面的第九集,特意安排了一个周刊记者四处挖掘三轩家的黑料,并借着记者的口提到富田社长并没有因为溢价买房子不高兴。之所以特意提到这一点,我想可能对于三轩家的行为,编剧也觉得不那么理直气壮,才特意又描补了一下吧。
by:老阿姨吕底亚
-
永远的方济加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4-26 19:2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