晒出你的书影音月度小结
查看话题 >三月份读书笔记
整个月都在出差的一个月,终于重新捡起了kindle开始看书。因为在开始慢慢适应看书而不是看手机的简短消息,所以这个月也不算看了太多本书,就只是看了五本书。虽然不多,可是我很满足了。最近可能一直在标志读书,所以豆瓣给我推荐的很多都是别人的看书笔记,看到很多人都是每个月十本以上,我觉得自己是做不到了。我对自己的要求要从低建立起,每个月都有在阅读就行。今天看自己的豆瓣,才发现以前也有写了几篇阅读笔记,对自己当时写的话都已经没有了什么印象,甚至对看的那本书也已经没有了什么印象,可是当时的文字上深深地烙上当时我阅读过的时光的印记吧。2020年的第一季已经过去了,希望2020年是一个精神上比较丰富的一年。
四月份读书笔记也出炉啦,贴个链接,嘻嘻
https://www.douban.com/note/761565631/
《重来也不会好过现在》
2020年的读书是从这本书开始的。颇花时间,中间还停止了一段时间,那时候从杭州到绍兴这边来,和新同事一起住的时候开始看剧,中间有段时间没有看。但是这本书带给我的思考还挺多的。因为这本书是随便挑的,之前也完全没有听过,只是随便看看,没想到完全不是鸡汤书。
标志了很多句子,现在脑子里想起来的第一句就是劳作、忧虑、艰辛和麻烦的确是几乎每个人的生活命运。可是,如果每个欲望一诞生就得偿所愿,人又该如何填满自己的生活,如何消磨时间?每天都不想上班,以前是每天都不想学习,不想复习,也许就是因为我们觉得这事不得不做的事情,我们讨厌它,从而产生逆反心理,但其实,这些事情与我们的人生是长期共存的,是分不开的,我们在抗争,在讨厌着这些事情的时候,浪费的只有自己的时间。正如作者所说,我们讨厌生命中那些无趣的、必须完成的日子,可是如果生命中不再有这些事情,我们剩下的还要什么呢,只有空虚。就像放假久了,没事情做久了,就开始无聊一样。
全书五个章节,11个应对中年危机的策略。
第一章是面对生活中的无趣,第一,正如我们从利己主义悖论中学到的:你绝不能过于专注自我。执迷于追逐幸福将反过来干扰我们获得幸福。第二,你应当在自己的生命中为存在主义价值及缓和性价值留出空间。
第二章是面对生活中的错失,第一,当失落感在中年前后真实出现时,问问自己那些其他备选可能是什么。错失是价值多元性的产物:除非这个世界或你对这个世界的回应极度贫乏,你才能免于失落。所以失落无法避免,人们永远不能拥有生命的无限可能性;第二,别高估拥有选择权的价值。选择权确实重要,但不足以抵偿单独考虑时你不喜欢的结果。三,你可以嫉妒更年轻的自己,但请从错失的痛苦中解脱出来,别忘了它的代价。也要珍惜当下,今天的自己是余生中最年轻的一天,无需妒忌比自己年轻的人们,人生经历的阶段都是一样的。
第三章,面对后悔,第一,毫无疑问,你有办法与自己、与过去的种种失败达成和解。首先,新生命就在眼前。要不是你犯了些错误,你爱的人可能都不会存在,你有理由为这些错误的发生感到高兴。第二,要考虑风险厌恶。当你想要重新来过,要记住事情的发展趋势繁多,变幻莫测,远非你已知的历史。冒险一试现实之外的选择是否值得?第三,人会依恋细节:你人生中那些重要事物复杂精巧的质地。当你得出抽象的结论,认为事情本可能更好时,也请一并考虑到细节的丰富性。
第四章是人生的有限性,首先是时间中性的态度:对于过去的所得和未来的所得应当一视同仁。如果你接受这一观点,死亡剥夺掉的东西就不比你未出生时没有赶上的东西更珍贵。其次,期望永生实际是在期望一种超出人类可能性范围的好处。这就像妄想获得飞行的能力一样:确实是值得羡慕的力量,但你不该为没有这种力量而难过。最后是你对自我的依恋:承认一种价值并让它存续下去的愿望。
最后一章是探究目标和计划存在的结构性缺陷。计划是终结性的,它们的最终目标是完成了的状态。成功地处理它们意味着完成它们,也意味着把意义从你的生活中清除掉。第5章设计的解决方案是更多更充分地投入到非终结性活动中,非终结性活动有终止或枯竭之时候,诸如散步、与朋友共度时光、欣赏艺术或大自然、养育子女及辛勤工作等。也就是做一些具有存在主义价值的事情,让生命的每一天都更有价值。
《恶意》
第二本是《恶意》,发现看不太长的小说真的是爽,而且东野圭吾的小说挺容易让人看进去的,是培养阅读兴趣的很好的途径啊。是很新颖的写作方式,几个视觉来回切换,而且结局也是挺令人意外的。故事其实有很多个局。让我来还原一下事情吧。野野口修小时候,因父亲工作调动的关系,搬到了一个比原先生活条件差,人们的素质可能相对低下的地方,野野口修也从原来的学校转校到了这个地方的学校。野野口修的母亲是那种自视清高的人,看不起这个街区的环境和所有人,耳濡目染下,野野口修也是如此。野野口修一家看不起这个街区,大家自然都知道,而且野野口修性格比较孤僻,有段时间一直形单影只,只有日高邦彦和野野口修玩在一起。人们一度以为他们很要好。野野口修所在的高中有一个恶霸团体,一开始欺负在野野口修的头上,野野口修很快屈服了,每天都上交钱,还当恶霸团体的跟班。恶霸团体也欺负日高邦彦,可是日高邦彦从不屈服。所以恶霸团体整天用各种方式欺负日高。野野口修自然也是参与其中的。恶霸团体的头头想要强暴一个女孩子,野野口修应该是帮助头头按住女孩子或者是举摄像机的人,这件事情日高应该也是看到了,可是却一直帮野野口修保密。长大后,两人渐渐没有交集,直到日高拿了新人奖,在文坛崭露头角。野野口修投靠了日高,日高也不计前嫌帮助他介绍编辑部,最后日高得了癌症,又复发,觉得自己命不久矣了。野野口修愈发恨日高。凭什么他这么坦荡,他比自己有才华,还拥有健康的身体,所有的一切,形成了刻骨的恨意。不仅要日高的生命,还要将日高的名誉毁掉,甚至还要向日高的作品据为己有。将他所有的一切抢走。这是一种怎样的恨意啊,简直令人毛骨悚然。野野口修用的方式就是编造,先编造了一个当天去日高家里商议事情,日高跟他说杀猫的情节,还编造了当晚日高再次让他过去,最后发现日高被杀的情节。第二次编造了和日高前女友的婚外情,并和日高女朋友谋划杀了日高,但反而被日高威胁做影子作家的情节。最后一篇野野口修的手机是写于最终被加贺恭一郎警官发现之后,野野口修的心迹。不得不说,东野圭吾的写作技巧真的是太厉害了,看完有种酣畅淋漓又后背发凉的感觉。
《假面山庄》
看这个名字我一直在猜是不是每个人都带着一份假面,背后都是很阴暗的人格。结果是每个人对高之的假面。这本小说跟《恶意》是有异曲同工之妙的,都是用凶手,或者说始作俑者的第一视觉来描述,不知不觉间影响了人们怀疑的思路。最后的结局反正我是没猜到。最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是,朋美是自杀的,高之无论如何也得不到法律的惩罚。作为朋美的父母,朋友,是多么的绝望啊。一个本以为可以将女儿带出生命的阴霾的人,最终导致了女儿的死亡。
《流浪地球》
这也是一篇很短的小说,一个小时左右就能看完。其实比看电影的时间还要短,但是看完的感觉比电影震撼。情节和电影也是很不相似。感觉现在的电影为了吸引观众,套路都很相似,一定要很强大的主角光环。不知道电影的情节是不是还有很多受众,但是我觉得我是不吃这一套了。更喜欢小说的描述,一点都不刻意,不煽情,可是寒意却能让读者都感同身受吧。有句话是我标记了的,苦呀恐惧呀这些东西,也只有在活着时才能感觉到。死了,死了什么也没有了,那边只有黑暗,还是活着好。是的,人生苦短,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可是在这天地间的须臾一瞬,只有活着的时候才能有所感受,有所体会,所以不管生活对自己是怎样的,好歹还是好好活着,明天的太阳的最美的太阳。
书中的世界,科学家检测出来太阳即将爆炸,如果爆炸,人类就会全部灭亡。所以科学家们想出一个伟大的计划,要将地球推离太阳系。这个逃离计划十分的漫长,要耗费一百代的时间。分为五个时代:刹车时代、逃逸时代、前流浪时代、后流浪时代、新太阳时代。刹车时代是让地球停止自转;逃逸时代是让地球加速,一圈近日点一圈远日点,逃离太阳系;流浪时代是加速飞向比邻星,然后缓慢减速,最后泊入新的轨道,成为他的新卫星。整整一百代人,一直在逃亡。书中虽然没有什么华丽的辞藻,可是很多都让我印象深刻。主角的爷爷,由于过于想念太阳,在一次太阳出现的时候,跑出保护舱,被灼伤而去世了。妈妈在一次岩浆爆发的时候,因为都是按年龄从小到大排队逃离,妈妈在那次岩浆爆发中丧生。爸爸是执行保卫地球计划中的一员,在一次执行任务中丧生。没有什么千钧一发的生还,没有喜极而泣,主角什么光环都没有。平淡的描述,更令人感受到那个时代的绝望。
还有就是对于他们对太阳的害怕的描述,在那个时代,人们对于太阳是有着深深的恐惧的。因为那是让全人类灭绝的东西。可是太阳应该是希望啊,在那个时代却完全不是。
也并不是所有人都支持流浪地球计划的,还有的人支持的是飞船派。他们认为在飞船上建造一个生态系统,以供人们飞到新的行星。可是在飞船上建造一个精确的生态系统就是非常困难的,还有如何决定让哪些人上船又是一个新的问题。
在那个时代,人们每天想的都是生死存亡的问题。对于艺术、道德、感情,都不再重视。婚外情是可以接受的,书本不再存在。那个世界似乎多么的贫瘠。
《非暴力沟通》
总的来说,就是观察、感受、需求。这些结果都是要通过倾听别人才能达到的。感觉对改善我对男朋友的态度是有帮助的。现在脑海中想起的就是那一句,很多人是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的需求具体是什么样的,那要让别人给出我们理想的回应怎么可能呢?也许我对我男朋友就是这样吧。总的来说,作者阐述的观点就是,要先描述对方的行为,感受,描述自己的心情,表达自己的需求。并且详细地描述了应该如果客观地做到这一切。如何不是评价而是观察,如何表达自己的需求。如果真的能做到这些,人生会从容不少吧。让人生气的点其实都不存在,生气是因为需求得不到满足,那么重点应该是在解决问题上而不是生气,因为生气毫无裨益。对于目前暴躁的我是挺受用的。
看完书之后,用自己的理解和语言复述一下故事,是我最近想要培养的习惯。感觉可以提高总结的能力,也能加深对故事的印象和理解。虽然一开始这样做的时候肯定很难,但是希望可以坚持呀。而且希望看一本工具类的,一本小说类的,不能一直看小说,那会沉迷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