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幕——乐趣、知识与感动
都有点想不起来是什么时候打开了弹幕的潘多拉盒子。大约是在2015年的冬季,恰好换了款大屏手机,再也不用抱着笔记本电脑,可以随时随地、各种状态下都能看视频了,这算是天时;我逐渐从新手妈妈的兢兢业业中解脱,出差外地一个多月,这算是地利;起初是接触淮秀帮之类的短视频,从中渐渐复苏了对电视剧的那份热情,开启了追剧的新生活,当时追了半年前火得一塌糊涂的一部古偶,收获了不少一直到现在还很喜欢的男神(作为善变的双子座已然是不容易了),这算是人和吧;应该就是那时开启了在弹幕下看视频的习惯。

起初,可能是觉得弹幕好玩,本来平庸的情节由于弹幕的演绎变得趣味横生,本来简单的情节由于弹幕的指点变得内涵丰富,就像吃螃蟹得蘸醋,吃粽子蘸白糖,弹幕升华了原来的主体,让普通的剧情闪了光、有了记忆点,让本就妙趣横生的表演更加铭刻心头、绕梁不绝。此外,最最重要的是可以尽情宣泄观看狗血剧时的不满,这届网友特别有才,各种吐槽让屏幕前的我会心微笑、甚至放声大笑,堪比多年前看《康熙来了》、《快乐大本营》这种综艺节目。有时候,我们(习惯用我们,但其实仅代表我个人)需要看高质量的精品电视剧获得认知、思想上的全面提升和进步,也需要看一些脑残剧,或者为了纯粹的放松,或者为了通过犀利的吐槽刷一波智商的优越感,这大概就是有些剧骂声与点击率齐飞的原因吧。
除了最基本的快感,我还从弹幕中获取了很多知识。这种从生活的点滴中孜孜不倦求知的学习习惯,我是从童年时候就养成的。只可惜,学得太杂,好读书不求甚解,在知识越来越细分的时代,除了聊大天时显得不是太无趣以外,几乎没有任何用武之地。有一阵迷恋泰剧,广大弹幕弹友告诉我“泰剧是一流的演员,二流的导演,三流的编剧”,适合不带脑子,只带眼睛观看。但在弹幕的指引下,你会发现即便看泰剧,也能学知识。小本本要记起来,脑子要快速转起哦。记得观看一部剧情发生在上个世纪初的泰剧时,当有人在弹幕上说“这大概就是民国时期吧,他们的生活怎么这么安逸和平和呀,没有战争、战乱”,一位弹友立马科普了“泰国是东南亚唯一没有被殖民过的国家”(由于小时候看过新加坡抗日剧,又有缅甸抗击日军的很多影视作品,我一直以为日本当年像德国横扫欧洲一样横扫整个东亚、东南亚,看来无知就要多学习);当有人夸赞女主知性、有才华,毕业于名校时,顺便也在弹幕上告知了我泰国TOP1的大学“朱拉隆功大学”。剧情经不起琢磨的泰剧都能在弹幕的帮助下变成泰国风土历史教学片。
曾经还看过一部发生在南极的爱情片,男主扮演的土豪在南极穿着皮草,被弹幕上吐槽“早冻死了”,立马有弹友出来科普“在极昼时,也就是南极洲的暖季,以靠近大海的长城站为例,一月的平均气温在零上,本来也没有很冷,比漠河温度高多了”。感谢弹幕,又一次让我增长了地理和气候知识,颠覆了以前的认知。至于看着某小清新片或者美食纪录片等,意犹未尽,想着下一部看啥时,弹幕也会贴心地为你提示,还有类似的XX片子也很好看哦。只有在看悬疑片时,我会在开闭弹幕之间不停转换,开着弹幕是为了缓冲紧张情绪,没那么害怕,关闭弹幕是担心被剧透。偶尔遭遇非常直白的剧透,经常会看到弹幕上有弹友毫不客气地傲娇指责,“我们真‘东野某某’粉是绝不会剧透的,这是基本素质”。此时,我往往流露出吃瓜群众的会心一笑,剧透的懊恼一扫而空。
前一阵子看一部十年前的台偶,很多视频网站都没有片源了,只有B站上有热心观众上传了一小段、一小段拼凑的剧集。我先是随便看了一些名场面,后来竟欲罢不能,硬是通过十分钟、十分钟的超短片段串完了大致剧情。仿佛回到了十多年前的少女时代看台偶时的情景和氛围,弹幕上好多同好都在刷“好多年没看台湾偶像剧了”,“这是我看的最后一部台湾偶像剧”,像极了一堆同龄朋友们坐在一起喝着茶,吃着甜点,聊着曾经的旧时光。有了怀旧的光环,大家对演员的每一个微表情、服饰搭配的每一点用心都放大、赞许,些许的剧情的不合理也能一笑了之。当弹幕上出现不知谁写的一句“和你们一起看电视真好”时,我的眼睛都有些模糊了,这大概也是我这个爱追剧、爱看弹幕,但很少发弹幕的观众的心声吧。


仿佛回到了二十多年前的夏夜,和表姐妹、兄弟们一起在姥姥家的电视前看《香帅传奇》,一边看剧,一边热烈地讨论,那时候的夜是幽蓝色的,看得见一条璀璨的银河,没有空调,也特别清凉,空气中还会有淡淡的花香,我以为再也回不去了。弹幕让我一瞬间好像又重温了当时那种热烈、放松又共鸣的感觉。
感谢弹幕,我会与你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