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猛强:中国式答辩
(1)
每年一到四五月份,就是那些动不动就占地几千亩的学校工厂,忙着到处找那些到点了就要被赶出校门的毕业生收论文、组织论文答辩的时候。
就像忙着给那些马上就要出厂的产品,再抓紧完成最后一道工序,检测一下。
合格了,就可以给那些产品戳个章,颁发两张证书,就像给那些东西挂两个验收通过的吊牌。
然后在六七月份的时候,就可以把它们丢出去,送到社会上那些已经签了购买协议的买家手上。
或者让那些来料加工的每家每户再拉回家里的仓库去囤着,等着看能不能也尽快卖个好价。
.
(2)
现代的教育都是机械化的。
整个教育生产的全过程,几乎都被约束成各种标准化的教学大纲、标准化的知识点、标准化的要点、重点、难点、标准化的详细教科书、乃至标准化的模拟考题、正式试题等等。
而且国家还在反复不断的组织各种教学评估、生产评估,不断更进一步统一标准,强化标准。
也是因为这样,考上哪个学校,有时已经越来越不重要。
反正不管进入哪个学校,都是像把原料送到哪儿,然后按照那种统一的生产说明书的一、二、三、四、五、六、七……的生产步骤,在那些像是搞流水作业的老师手上,这个敲两下,那个锤一下,或者再让哪个拧两圈。
而后,一个生产周期四年或者七年,或者十年到了,就可以非常按时、非常准点的完工、出厂,或者说拿出去卖了。
.
(3)
也是因为这样,其实对那些学校工厂来讲,大多也都是不大真正管聘用的是哪些工人、哪些师傅的。
只是比较关注,那些招来的,能不能按照那种国家统一要求、统一标准,能不能按部就班的,或者说按照那种一、二、三、四、五、六、七的规定步骤,把那些收进来的半成品,一手接一手的,这里敲两下,那里锤两下,将那些产品经过一轮的生产周期后,搞到符合国标,然后推到那些社会的货架上去卖。
或者说,关注的只是,只要招进来的能够像是个差不多的正常人,有一定劳动能力,会干活就行。
当然,如果可以让那些员工名册上,能够多一些那种已经考出高级工证书的,或者多一些那种学历文化层次高一点的,乃至在海外镀过金的,如同那种准进口的,可能平常在对外打广告、对外做宣传的时候,也会更好看一点!!
并且,如果可以让人真的误以为你这个厂子好像还挺有实力,手下的工人好像还挺有来头,也会让更多的人,争先恐后的,把原料送过来,抢着找你给他们生产或者加工。
然后,你就也可以有拽一下的资本,似乎还可以在那些原料里面东挑挑、西挑挑,看不上的还可以摆摆手直接表示不要,让很多人也开始对你有一点敬畏!!
.
(4)
只是,既然大家本质上其实都是在装模作样的生产东西、卖东西,甚至那些搞标准化生产的师傅们,也都是在做一天工人,就在自己的流水工位上简单的敲两下活儿或者念一段经,也就注定了,不管哪个厂的,其实到了那种作为最后一道工序的论文答辩,都同样是,只要再按部就班的把那些马上就要完工的东西再搞两下,就可以都拿去贴牌和送出去上架了。
这也是为什么,现在的大学论文答辩,比如那种每年成千上万的本科毕业论文,可以说,基本都是100%包过的,从来没有听说哪个没有过。
能够搞到不过的,几乎只有本人故意。比如,明明让你要码到1万字,你却偏偏故意只写100个字就交过来。或者让你不能抄太多,只可以小抄,不可以大抄,就算大抄的话,也要注意抄的技巧,要骗过那些机器人,不能让机器一下就识别出来,你却故意偏偏全部都抄,而且抄得一个标点符号都不改。抑或者,让你写的时候,要注意,不要突破四项基本原则,你却故意去写那种反D反G的,故意去写那种像是要发动大家去搞流血牺牲、搞什么颠覆的,老师都不敢看,看了也不敢给你签名,就算签了,也不敢拿过去给学校存档,把自己搭进去的,这个就是真是自己要故意壮着胆子挑战一下,看会不会不过了!!
.
(5)
本科论文是如此。
那些硕士的其实也差不多。
绝大部分硕士论文,一般来讲,全过或者包过也都是常态。
每届,要是能有一个或者两个没过的,都是重特大新闻。
哪个专业的、哪个导师麾下的、哪位学生被关的,一下就引爆整个师生朋友群。
不过,一般来讲,就算真的没过,其实也没有什么可怕。不过就不过,这种不过都是暂时的,又不是永远不会过。只要都是老老实实的,都是规规矩矩的,绝不可能只是念个破硕士,还让你毕不了业。只要乖一点,过不了就按照那些提出的修改意见,拿回去,再涂改两下,再重新答辩一下,一般也就过了。
就算那种以后出来很多就是要靠写论文混饭的,像那种申请博士学位的,其实也同样是,只要按正常的智商、正常的努力去码个几万字那种,抄抄写写、粘贴复制的正常水平论文或者说普通水平的论文,也不需要你有什么超常发挥,或者要你变成什么天才或者外星人,也就都可以凑合着过了!!
.
(6)
当然,也是因为这样,其实那些学校的答辩论文,虽然让你写1万字,你不能只写100字,让你写3万字,你不能只写300字,但是一个行业里面的,秘而不宣的秘密却是,那些论文送到那些答辩老师手上,送到那些要搞最后一道工序的手上,其实,大多数基本上也都是没几个会去好好看的。
也就是,如果你真的按要求写了1万字,那么送过去,到那些搞检测的师傅手上,可能也就是被随随便便浏览个100个字,同样的,如果你写的是3万字,也只是被那些质检长官非常不屑的随随便便瞄个300个字!!
毕竟,到了这一关,本来就都是包过的,只要大致瞄一眼,没有发现什么大纰漏、大问题也就可以了,没有几个真会有空去一字一句,给你认认真真拜读那些你辛辛苦苦一个字一个字生产出来的宝贝。
况且,那些老司机们其实也早就都知道,像这种都是标准化生产出来的,长久都是标准化训练出来的,其实都是还没有怎么真正开化过的,不看也知道,写的其实都是垃圾。无非都是谈论一个问题的时候,就套点理论像套点公式,然后再举点例子,像弄点简单的乘除运算,最后再提出些许那种流于表面的很不成熟的发现或者见解,一篇辛辛苦苦的大作也就算搞出来了。
即便真的偶尔可能出现一两个那种五百年才一遇的天才,那种敢于推翻前人所有理论、所有看法,敢于釜底抽薪,另起炉灶,自个儿当开山鼻祖的,对那些一直都没太上心的管答辩的当代老师们来说,就算可能不慎完美错过了,其实也还是都会坦然接受这种遗憾。毕竟,很多天才的东西,本来就都是要等到死了很久,才被人从土里重新挖出来的,就权当再交给时间去检验一下,反正古往今来,很多传奇故事,也都是这么演的。
所以,这些打心底其实看都不看那些汗牛充栋的东西的,收到论文后,往往最多都是瞥一下,只要可以在那些洋洋洒洒的东西里面,稍微挑出几个即便是吹毛求疵的小问题,然后可以像那种伟大的导师,把那些给别人指正的东西,送到答辩的地方,要那些申请学位的配合一下,做个简短的解释或者说明,工作任务也就完成了。而这个反正也是不难的,挑一挑刺嘛,只要放弃那种敬畏之心,多点居高临下的傲慢态度,看啥都鄙视一下,总能在这个东西那个东西挑出一点什么问题或者不足的。
.
(7)
不过,说是这样说,真正答辩的时候,大多也还是都搞得挺像回事,甚至挺庄严肃穆,挺有仪式感,让大家从思想上都不得不高度重视起来,似乎感觉是个很严重的事,得认真对待,不然要是一招疏忽,可能就会全盘皆输,搞不好,本来已经谈好价格卖出去的,而且已经签了协议的,还会被退货!!
比如,虽然这种本来包过的,本来就是最后再走一下流程,再过一下最后一道工序,但是也还是都弄得有模有样,得搞一个正式的答辩组,得弄一个像是主席的,还得再弄几个像是常委的,摆在那里。
然后还要配些给这些大鬼、小鬼把这场仪式的大戏顺利演完的,搞张罗的。
最后再请那些写论文的作者们,一个一个排着队,每人二十分钟或者半个小时,轮流过来,像犯人一样,坐在那些答辩首长的面前,过一下审。
.
(8)
这本就是一场没有悬念的游戏,所以有它不好玩的地方。可以说,从某个角度讲,大家其实不过都像只是在配合完成一件工作或者几个动作。甚至,有时要是碰到答辩的人多了,工作量还像有点过载,对那些中老年的首长们或者审判者们,在体力上还有一定考验,可以说是,一定程度上还是力气活。
不过,仔细观察,其中也有一些像是那种宫斗戏一样的有意思的看点。
比如,表面上看,那些像一排傻A一样,坐在那种像是主席台上审问犯人的,虽然看上去,个个都像是一人握有一票的人人平等的大裁判官,这个是王老师、那个是李老师,这个是丁老师、那个是吴老师等等。
但实际上,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些大鬼小鬼们,因为已经修炼成妖的等级不同,或者说,各人因为各种历史原因,来到这里之前,已经都分别占据不同的地形,每个人的话语权其实也都是不同的。
一般,最话唠的那个,最像那种可以一锤定音的那个,就是最有话语权的。除非出现那种不识相的。
然后,除了最有话语权的,还有第二话语权的、第三话语权的等等,以及还有那种像是一点话语权都没有的,只是坐在边上默默的记、默默的抄,不知道在记什么、抄什么,也不知道那些屌东西,有什么好抄、好记的,以及个别那种负责搞幕后张罗的。
而由此可以分出,有的像是皇上,有的像是独立太监。有的则像是剧场的工作人员,给那些孙子搭戏台,陪那些孙子玩的。
.
(9)
除此之外,这场看上去明明几乎没有什么悬念的戏,在那些像官僚一样的检测干部,跟那些答辩的学生之间,其实也有一场演出。
像面对那些明明没有怎么看过论文的老师,面对那些明明对那些论文搞的东西其实很多也都是一知半解的,乃至还没有学生了解得多的裁判官,所有渴望获得学位的,都会像前面讲的,像是犯人过堂一样,主动接受审问,并且主动选择坦白从宽,抗拒从严,主动选择什么都表现得言听计从,不敢忤逆!!
可以说,也是把这样一个本来是共同探讨真理的地方,也都变成连大胆辩论一下都不敢的地方了。
也许是,也都明白了,都是最后一关了,也是都选择能容忍就容忍,反正那些大审判员讲什么,就是什么吧!!听得进去就听,听不进去大不了就让它一个耳朵进,一个耳朵出。
需要对质疑进行解释的话,也都尽量配合着,尽量答点那些掌握权力者想听的答案!!
可以说,若讲就算是一只老虎跑进那种地方,参加答辩,也都会瞬间变得胆小如鼠,仿佛为了领到两个吊牌,也都阳痿,也一点不为过。
也就是,可以完全将这理解成,其实也是一个弥漫着那种字母圈文化的乌烟瘴气的地方。有的演的是S,有的演的是M。
老师和老师之因为话语权力的不同,就存在威权文化。
老师和学生之间,也因为这种糊涂审判的游戏,存在反乌托邦。
可以说,就算大家在一块讨论的是一个有关平等或者主体的议题,也早就是一个最不平等、最缺失主体的地方。
.
(10)
更有甚者,可能很多人也听说了,有时这种答辩,也会卷入一些可怕的政治斗争。
比如,主持答辩的老师,如果跟某个指导论文的老师,或者说跟那些学生的导师有过节,这个时候也会因为恨乌及屋,而演变为公报私报的机会来了。
像很多论文最后没过的,特别是那种硕士论文、博士论文,据说也都是这个原因。
所以,有些聪明的,一开始选导师的时候,都是要么就选那种在重要行政岗位当大领导的,老大嘛,反正谁都要给点面子,不会去动他的学生,要么就选那种人缘好一点的,像傻大哥或者傻大姐的,千万不能选那种有争议的、太屌的,有争议的一般人缘都不太好,或者大家都防着他,最后很容易殃及池鱼!!
.
(11)
当然,多数情况,大家还是都会达成一种微妙的平衡,不会这么见骨。一般都是,你放过我的学生,我也放过你的学生。不然,你要是敢关我的学生,我也会对你进行反制的。
毕竟,也都是最后一道工序了。再敲两下,就要送出去,没有必要搞到没办法收场。
况且,就算写得很烂又怎么样,大部分出去的,以后根本都不靠这个技能混饭。
说白了,还不都是领个证书,像领个什么通货一样,然后就到社会上去兑现资源了。而且这个还是国家默认的。
所以,都心知肚明,都配合一下,都把这场戏演好就好了。
反正老师就是负责准备一两个问题的,学生就是负责准备一篇万把字或者几万字的论文,并且为那些老师抛来的问题,准备点可以自圆其说混过去的答案的。
大家都把这流程走了,把这规定的动作做了,把最后一道工序完成了,也就可以一起拍个合照留影一下,我恭喜你,你感谢我,一块弹冠相庆了。学生就可以准备去领证书,老师们也可以早点完工,按时去领盒饭。
就像大家其实都在默默接受的一个残忍事实:确实,这种情况下,里面呈现的威权,就像那种连只老虎跑进来,都会立刻变成像只耗子的,可以说,搞得很像学生都是放弃所有抵抗,在被老师强暴,但是大家所以都这么忍着忍着,都所以这么装孙子,其实也是都懂得,今天被别人强奸,最狠的,无非也就是为了看看明天能不能去强奸别人。一次不可以,就再多被强奸几次,只要坚持到把最高的学位搞到了,应该也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