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武侠故事 《梨树有声》其一
本故事写于2016年,关于故事中的人名,实属刻意而为,只在有必要介绍人物名字时才出现汉字,其余皆以英文字母代替,算是一种尝试吧。当时的创作灵感大概是来源于电影《一代宗师》和徐皓峰先生写的近代武侠小说吧。
01
梨树有声,拳术无声。
我当时不懂这个道理,A也没说清楚,只是让我守着这株梨树,当时A家中落魄,我们废了好大的劲才将这株梨从院中挖出来栽到这里,B后来责备我们浪费力气。那时候A家中已经不能住人了,我们找了一处院落想把B接出来,B不肯,最后随着这株梨住到了这里。这里当初是我师弟C的院子,现在他们都不在了。
说起B,她大概是我们师兄弟中最尊敬的一位女子了,她是旧时有名气的拳法家D先生的女儿。大家都说武人粗鄙,我看倒不见得,B身在你们这辈人叫做末流世家的老背景底下,下得一手好棋,对当时世道之见解也曾另我们钦佩。听A说当时D先生在家中接待一位山中雅士,B说是献丑,在众宾客前清唱了一口小词,谁料,那位雅士也是个性情中人,随即向D先生表明要收B为徒弟。当时的闹剧同当下比起来倒是不可同日而语了,还是便宜了A。
那日惊蛰已至,B正在田间帮佣人栽种水稻,A听人说D先生家的人正在那片田上,就跑了过去。 A表明来意,是想向D先生学拳,佣人们都不好开嘴笑话A,B就在一旁。B被A坏了好兴致,扬言要赶A走,A知道向D先生学习的难处,但也却觉着被佣人赶,没了面子,于是就在田里待了半天。B觉得A这人十分有趣,迈着碎步子过去说要请教A一番,A却嫌B是个女子,不合规矩了。B从小习武,听了这话自然少不得要生气了,扬手向A挥去。
B不知哪里得罪了她,以为自己还有这洋人说的绅士品格,等反应过来,才堪堪挡下一记。B进,A退,B不服气,又攻退了A几步,A这时却耐住性子跟着退几步,B攻,A守,B愈攻愈疾,A反倒愈守愈稳了。
打了半个时辰,D先生这才匆匆赶来。D先生曾说若B是个男子绝不会多加管束。这时B却已经赶了A五里地了。 D先生以礼相待于A,上了杯好茶后说已不收徒了。A不懂茶,匆匆喝了一杯。以为他要走了,不料他突然起身,拱手,打了一套拳出来,这拳正是B赶A时起手的路数,这路数在当时是D先生家独有的,B又惊又气,想以此败事了断性命,被劝。 D先生请A住了一宿,第二天早上,D同A居于一堂,屋里桌上摆着一叠酱肉和一杯茶水,徒弟吃肉,师傅喝茶,拜师礼成。 A后来成了我师傅,B是我师娘。 我们这一脉学的东西有些特别,喜闹市、人烟多的地方,A确实也是在人多的地方练拳,这时常被同行们看不起,说我们不得武术的道理,后来A落魄时又收了几个违心之徒……这些大家都知道,我也没有什么好隐瞒的了。 但是说明白了,我们这一脉初学者在市井之间练拳只为养心,A,我虽然可恨他,但他这个人却还是让我服的。初入武门,心里就像早市的菜场,但若能在市井之间保持心性,这门也就算一只脚迈进去了。另一只脚踩的就是别人说什么你都不要听,别听。C那时候就喜欢笑话我,在菜摊子旁练拳还要算钱买什么小菜,C这个人你应该听说过,我以前干过不少坏事情,不过都是他出的主意,这些事情没必要记下来了,你就当是听个笑话罢。 我和C以前有个小师父,说是小师父其实他是A的师弟,这人我们没跟别人提起过,他要我们称呼他小师父,我也喜欢这样喊他。小师父散漫却少言,名字是陈独往,外边的朋友都以陈独来称呼他,不过在我们的认知里他是没什么交心朋友的,师娘的亲姊妹应该是位。她是比师娘小十几的年纪,和我,我们聊的开,她性子像小师父,呵,她后来穿洋裙子的模样我一直记得住的。她初时挺稀罕小师父。自从那日D先生收A当了徒弟,许多人都不服气,说D先生坏了规矩,于是乎就有人借着这事儿来找D先生拜师了。 D先生老来常常说起这事儿,说自己离经叛道,却捡了两个宝,他大概是我遇过老一辈里边最最不古板的人了,可惜,说句放纵话,他命数不好。 当时来访者多是来拜师的,适时A正式向先生学拳时未及谷雨,说到这个我可以喊他一声师父,D先生要A会会那些来拜师的上进之士,A应了。 在那个时候条件不好的想学拳不容易的,家中落魄,年轻人体力好不劳作算不孝,一门心思练武不管不顾,想靠拳头扬名,打伤别人成全自己算不仁义,A是个异类。 那时候上门的人,我是听她说的,那些有点懂事儿的,专程早上来拜访,不讲理的就选晌午饭前饭后,晚上的人少,却是聪明人,有我小师父陈独往在里边。 A把白天来的客人打退了。但是天黑不赶客,是规矩。那天晚上老管家打开门,看见小师父,A看此人年纪小,没居心,名字有意思,去请示D先生,D先生听说了这么个人,也来了兴致,我小师父就这么住下了。 她说,D先生觉着小师父年纪小,又太聪明,怕教不起,虽说刚坏规矩,当时却也不想把他交给别人,很是为难。小师父等在D先生家里笑而少言,也想过要走的,被她劝住了。她同师娘,A一起给小师父出主意,这事让师娘对A的态度缓了些。最后还是决定让小师父作个让步之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