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解中华:057 中华文明的正确打开方式 (7)
第七讲 关于中华文明自身本有打开方式的说明

中华文明有其自身的构建逻辑、构建系统。所以,中华文明也有其本有的、属于自身的打开方式与解读系统。只有按照中华文明自身的打开方式与解读系统,才能够将中华文明的内涵与精华、还原其应有的高度与维度,按照其本然、应然的方式呈现出来。才能够让后人得到她的营养与补给。否则的话不只是让其他民族对于我们的认知产生不必要的偏差与误解。更会让自己雾里看花、不见真相、不得真传。甚至是成为迷路亡羊。
故而,才会造成,对于中华文化学习上的误会、误读。造成炎黄子孙不得炎黄文化的滋养,华夏民族不得华夏文化的润泽。造成在人生与社会、家庭,皆不得文化之的指导与润泽。
那么关于中华文明的打开方式、解读系统是什么?依据是什么。是否科学。怎么获得。
我们在这里要一一的向大家进行说明。

中华文明的打开方式与解读系统,古已有之。是在中华文明的绵延与传承之中,贯穿在社会生活的构建之中的。贯穿在通向中华文明文字承载系统的传承之中的。这是古代知识阶层、精英阶层乃至于社会生活中的普通大众、所熟悉、所共识的一套文明解读逻辑、与文明构建逻辑、文明评价逻辑。
这可以由历代科举考试中策问的问题看出;可以由传统京剧表演中的主题看出;可以由评书、平谈艺人的评点之中看出;这就是中国式教育的特点,中国式教育的进行时。她进行的方式与特点在于教化,而不是教导、教训。
我们的文明是按照这种逻辑构建的。我们的文明也要按照这种逻辑来进行解读。这是顺理成章、再自然不过的事情。按照其他民族的文化视角、解读系统,解读我们自身的文明,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是也只能处于参考位置而已,决不能构成文明发展的指导逻辑与思想。对于文明的生长、发展来说,只能是与自己民族文化连根连脉,才能获得发展的信心,获得民族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属于这个民族文化视角、在民族诞生伊始提供民族发展基因的社会构建逻辑、整体框架、来自于民族视角的先哲的指导思想,发展眼光与战略部署。

完全依赖与其他民族的视角,全盘西化的主张,只能造成我们对于自身文明的认知模糊、渐行渐远、自我怀疑与自我否定的立场。乃至于更加糟糕的结果。
这种做法不仅会打击我们对于自身民族文明自信心、自豪感。还会让我们丧失方向感与价值感。伤害我们民族的民族自尊。更严重地,会威胁到我们对于民族文化的认知,造成对于民族文化共识认知的差异化、多样化、分歧化。
乃至于使我们民族逐渐丧失中华民族的民族属性、民族标识。民族存在与发展的价值感、尊严感与方向感。这是十分可怕的。这既是我们不能够允许的,也是我们不能够接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