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会书评团第6期:2020年3月读书分享

宿州读书会豆瓣书评团由爱阅读爱写作的书友组成,每月认真读写完至少两本书。 在刚过去的三月,收到书友共读完并分享总69本书。根据大家的读写,读书会从中选发以作存档与分享,感谢本月编辑的及时记录。进入四月,二零二零已经过完四分之一,让我们继续坚持每日阅读,用读书度过最美人间四月天。
书评人:Strong
马伯庸《古董局中局》:三分都给古董,两分败笔在男主和女配们的感情戏上……很喜欢这一类的小说,讲述古董的故事总会带上些许神秘色彩,感觉上除了没有下墓,和我喜欢的《盗墓笔记》有些相似。作者开篇铺垫了一个宏大的故事背景,由男主角的家世展开,探寻几十年前的真相。关于古董和赝品的描述非常学术,这些知识还是比较有意思的,就是男主的感情戏说来就来,几乎没有铺垫,这一部分不太喜欢。
书评人:SX
【法】珍妮·达玛斯《巴黎美人》:很轻松的一本书,可以看到巴黎不同的女性之美,共同点是她们努力上进,热情自由,都在做真实的自己。看到不同社会会造就不同价值感和人物,世界很大很奇妙。不给自己设限,生活其实都是自己去定义和表演的,不仅演员是我自己,导演也是我自己,剧情我也能有力量去创造。被巴黎那种自由艺术的气氛吸引,享受生活是活着比较美的状态吧。以前有段时间自己也比较喜欢日本的那种温馨简约,于巴黎的怀旧艺术感相比也别有一番风味。无论什么样的生活姿态,活出真实的自己,爱自己的同时有能力就去爱他人。因为分享爱,也会收获喜悦。
书评人:半仙 李清川《盛世微行》: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作者以调查记者的视角记录自己二十五六岁时接触的一些故事,尽量客观地述说,带读者走进一个个故事。记者不是历史的创造者,更多的是记录者、推动者。还原事件真相,揭示背后的故事,用自己的笔循序渐进逐步完善。
书评人:灿烂千阳 [美]塔拉·韦斯特弗《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很难想象这个世界上有人不是因为没有条件不去接受教育,而是因为对教育,医疗,政府的不信任而隔绝这个社会。塔拉的父亲偏执,极度信仰摩门教,遵守一切教条,不相信人类,但教条不是人类制定的吗?世界末日没有到来却仍储存大量物资,又岂不是在自欺欺人。最难容忍的是他对家人的冷漠,总在把自己的思想当做上帝的旨意强加于他人。母亲的屈服,肖恩的分裂,都是强压下的病态。拥有反抗精神,在知识中寻找精神支持与依托,飞出大山的塔拉,意识到思想控制的危险,也因为对家庭的责任怀有负罪感。认识自我,直面自己的过往是一件需要勇气的事情,而勇气来源于对是非的判断与坚守。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生命的起点并不一定是终点。读过塔拉的故事,更学会包容吧!你的不理解,也许因为她有个不一样的曾经。
沈从文《湘行散记》:被自然熏陶侵染过的,才能写出如此自然的文字吧!亲自去走一走,去坐一坐船,欣赏水上烟雨,观摩水边百态。吊脚楼上的戏谑,水手心里的固执,铺子里重逢的姑娘……我们应该拥有的,从来不应该是同情,而是理解。设身处地,才能真正的感同身受,真实才更加动人吧!而《湘行书简》里,我看到了不一样的沈从文,在爱情面前,也任性地像个孩子。看了“三三专利读物”,又去找了些沈张二人的简介(八卦一下下)。开始也有些赌气似的困惑,沈是喜欢三三呢?还是喜欢他认为的三三,三三是感动还是爱?他们相爱,是幸福还是不幸?一封封情书,甜蜜又忧伤的。但回信的字里行间,流露的还是真爱吧!三三也如翠翠一般,如果不喜欢,哪怕是大佬为她唱三年六个月的歌,她可能还是会选择二老。好吧!读者还是该酸酸叭!
书评人:格桑花 [意]尼科洛·马基雅维里《君主论》:意大利政治家、思想家马基雅维利所著的《君主论》是一本关于统御之道的书是对佛罗伦萨乃至整个意大利几百年间的“政治实验和激烈变革”以及马基亚维利本人多年从政经验的理论性总结。全书旨在讨论封建君主国如何产生、如何维持以及为何能维持的问题,从历史的经验角度出发,以“人性本恶”的基本假设为依据,认为国家的产生是出于人性本身的需要,并不是上帝的意志,从而否认了君权神授。
书评人:泠月疏声 刘恒《黑的雪》:很沉重的一本小说,每一个字每一个词,都会催促着你往前读。这是一个人的小故事,也是一个时代的大故事。现在几十年过去了,我们依旧还是那样的迷醉彷徨。改革开放后,大量的纸醉金迷式迷幻,倾轧式的覆于每一个人身上。什么是个人价值?无聊~无聊~还是无聊吗?信仰缺失的当下,我们新的信仰是金钱吗?时代的悲剧,在主角身上被放大被扭曲,尤其是这样一个因为特殊原因与时代脱节的人,他是那样的格格不入,显得突兀可笑。一部典型的现实主义作品,显得荒诞的同时又是令人信服。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书评人:明信片 [英]肖恩《书店日记》:这本记录开二手书店的日记,虽然只写了一年并非常流水,里面对于书籍与顾客的吐槽很是真实有趣,尽管有些似在贬低顾客的愚蠢,让对于书店与日记这类题材书籍感兴趣的自己,在看后很是喜欢,对于书店人也多了分敬意,要感谢每一位书店人经营书店的努力,让许多爱书人享受到阅读的乐趣,在喧嚣世界中能够有一块心灵贮足之地。希望与祝愿国内外这样有温度的独立书店都能够永在。
书评人:上善若水 沈从文《边城》:《边城》在以前中学课本中也有收录,如今重读沈从文先生的作品,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中学时读此内容,在老师的带领下,是一步步的来分析文章的写作意图、表达情感、技巧等等方面。如今重读,少了这些考量,理解又深刻了许多。文章是抒发淳朴的乡土情怀的作品,作者以温柔细腻的笔触,描写了湘西地区特有的风土人情,显示出了人性的美好与善良。在这一片地区,似乎并没有受到战争等其他因素的影响,保持着淳朴的风土人情,推荐一读!
书评人:溪 古华《芙蓉镇》:实在不算长的一篇短小说,可是给人的痛确实巨大绵长的。嫉妒让人面目全非,甚至要去毁灭对方。最让人从心底感到可怕的事,这样无耻的一个女人居然在最后平步青云。只有一个一起为虎作伥的老流氓疯了,死了也不解恨啊。可是在现实世界里,在当下,这种借着各种所谓“光明正大的”由头去整治美好善良的人,反而能够潇潇洒洒地一手把权,真的是好人不长命,祸害活千年么?让人愤恨。所幸人间还有真情在,还有爱情,还有真正的善良同情心。不然真是让人绝望的历史,让人心痛的真实小说。
杨绛《干校六记》:没有经历过特殊时期的人难免会在各种文学作品当中想象各种人性的扭曲,时局的奇异。然而这六记像是随手写就的日记一般,清淡平实,连语气都是淡然的。哪怕是女婿被逼自杀,夫妻二人同去干校学习,独女在车站送别的场景似乎都是理智的。看得反而让人愈加地痛。六十岁的老人要劳动改造,挖井,种菜。雨天里走路只为一看,黑夜雪地走回去,感叹伉俪情深,却又真的为先生的心疼,一个胆小地在明亮的屋子里都不敢从东到西的人,居然会享受起来乡村乌漆墨黑的夜路。原来最可怕不是鬼,是人!
书评人:夏寒 [英]阿加莎·克里斯蒂《东方快车谋杀案》:侦探小说的魅力在于未知,跟随作者的笔触,从零开始找寻线索构建、推翻、完善剧情,一笔笔勾勒出事件的原貌。这种从无到有,探寻真相的满足感和成就感是读侦探小说最大的乐趣。然而早期看过同名电影,虽然没有详尽的记忆,但是对于最精彩的剧情设定已经预先知晓,再看原作,少了揭开面纱的惊喜,再棒的侦探小说也变得索然无味。
书评人:幸福的沫沫 梅兰芳《舞台生活四十年》:就着《霸王别姬》寻来看的,却不是自己想象的样子。带着敬仰我认真读完了前言,真是冗长。本书主要讲梅兰芳的京剧演绎之路,研究戏曲艺术的可以读。我只能囫囵吞枣,走马观花了!读的时候总想起,和老妈一起去赶夜场看戏的时光,妈妈看的如痴如醉,我看一会就睡得晕乎乎,每次,哥哥都说,你来干嘛⊙∀⊙?但我还是很喜欢看的,那时总觉得他们舞刀弄剑都是真的,在台下为他们捏一把汗;他们的悲戚和欢喜也是真的,为他们哭为他们笑。从小就听老妈说“演戏的是疯子,看戏的是傻子”,在书里看到这句话,原来还真是有来源,不是老妈自编的!
沈从文《边城》:美好静谧的湘西,纯真朴实的乡亲。上学时只记得翠翠和兄弟两个没有结果的爱情,很为他们着急。现在重读,才更懂得字里行间的韵味,一条爱情线让我们看到了战乱之下这个“世外桃源”里难得的真性情。翠翠的爷爷懂女孩的那点小心思,但挺悲戚的,女儿殉情,有生之年翠翠的爱情也没有善终,不知道她等的那个人会不会回来。如果有机会,一定要去湘西看看,还有桃花源。
书评人:彣彣彧彧 [英]笛福《鲁滨逊漂流记》:这本书是我小时候最喜欢读的一本,那段时间每天晚上睡觉前都会翻看一会,舍不得读完。还有经常性纠结是“鲁滨逊”还是“鲁滨孙”这个无聊的问题。他不顾父亲的反对,坚持自己喜欢做的事,最后可以说幸运也可以说不幸,仅他一个人活了下来流落荒岛,生存了二十多年。每次都能从破船上找到好东西并充分利用,小时候的我觉得是一个百宝箱,小说让我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似乎我也经历了这场漂流记。鲁滨逊缺什么都能用智慧和双手创作出来,后来还救下来一个野人取名“星期五”。最后的最后他得以重返家园。
书评人:云水禅心 沈从文《湘行散记》:“你不怕山险水险,将来总得来内地看看,你所看到的也许你一生所读过的书还好。同时你想写小说,从任何书本中去学习,,也许还不如你从旅行生活中那么看一次,所得的益处还多得多!”这就是《湘行散记》之所以成功的原因吧,另外还有一点,是作者有一颗纯真的充满爱与善的心,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慧眼,这些因素使得《湘行散记》,使得《边城》之类的文学作品有具有了她独特的风格和魅力,并有了长久的生命力!
书评人:爱读书的康丽
[美]塔拉·韦斯特弗《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这本书就是讲述塔拉自己的真实故事,情节很简单!塔拉,一个真正从大山里走出来的孩子。,凭借自己矢志不渝的意志力从扭曲的家庭里挣脱,抛离了她的前半生,和曾经的全世界。,淬炼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自己。你可以一概而论说它是本“鸡汤文”,因为它真的很励志,但更大意义上,在阅读的过程中它所带给我精神上的感动是没办法简单用三四个通俗易懂的肤浅标签可以概括的。或许,这就是阅读的力量,即便很遥远的以前曾拜读过,此后再次重读拿起这本书,仍然有股深深的期待和被渲染被震撼。
路遥《平凡的世界》:《平凡的世界》里面涵盖了许多重要的角色,主任,公社人员,队长等等,这些在当时就已经形成各自的官阶势力圈的早期代表,在文学作品中的描写处处可见。他们中有愚昧无知的拥护者,毫无原则底线的跟随者,当然也不乏与时俱进新时代先进思想的知识分子。在他们之间发生的故事折射黄土高原几千年来聚居生活的人性,通透着淳朴看世界的民风。是文化的瑰宝,值得被更多新世纪的人学习和思考。
书评人:龙猫 [德]贝恩德·布伦纳《月亮》你对月亮的所有好奇,这本书中都有答案。寒冷、满是岩石、没有生命的小卫星。自人类对于月亮的想象和探索开始,阐述有关月亮身上的谜题。从古代的神话和各种借月抒情的诗歌,到后来的各种臆想,因为害怕月食而想象成天狗吞月产生恐惧心理,通过奇幻小说和科幻电影来达到对于月亮的猎奇心理,再到近代的登月计划。人类从几千年来,一步步揭开了月亮的真面目。
书评人:小小艺 [法]圣埃克苏佩里《小王子》:这是一本写给大人的童话,小王子的故事写的就是我们生活中的故事,每一次相遇、每一次离开、每一次迷茫、每一次孤独,都是我们生命中必须经历的时刻。书中狐狸希望被小王子驯养,小王子被玫瑰豢养,豢养与被豢养过程中,教会我们如何去爱与被爱。小王子每天看四十四次日落,是自己独处的日子的写照,小王子离开星球后遇到许多人,像极了刚踏入社会的我们,从自己小小的世界慢慢走出来,看到五彩斑斓的大世界。伴随好奇与迷茫,小王子踏上了他的路程,伴随着未知与不解,我们在人生之旅中慢慢探索着。没有童真的大人会觉得这本书无聊,有童真的未变成大人的孩子,没有经历如何感同身受,怎么能真正读懂这本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