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是自我实现,相信自己就行,不信就不行
我这几年看了很多自律、意志力、延迟满足等等方面的书,也折腾着实践,结果呢,就没什么结果,无疾而终。
那我为什么没有做到呢?
因为我不相信。
有简单的目标,比如早起、少吃一点零食、花15分钟冥想、走楼梯上楼,也有困难的目标,比如买房、考注会、寻找自己热爱的职业。前者我不相信一些简单的改变有什么用,后者我不相信自己能够做到。
所以不管书上怎么说的,成功实践的人怎么说的,方法如何简单易行,如果自己没有这个自信,再好的方法也只是方法。硬要去实践,也只是给自己增加压力,导致失败,失败的结果就又印证了最初我不行这个想法。
这是一个自我实现的过程,我相信一些东西,事情的结果又会印证最开始的信念。
那么如何树立自己的信念呢?设定较低的可以实现的目标,去实现它。
从小就学了很多战胜困难经过磨砺最终成功的故事。潜意识里就把困难和成功联系在一起。感觉如果在一个舒服的屋子里看书,没有准备一把锥子扎自己,就不是在学习。如果过程不痛苦,就不是在努力。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想,这些激励人心的故事之所以广为流传,正是因为稀有和罕见。只有少数的超人才可以做到。在自律这个世界里,他们是奥林匹克冠军选手,我们是在沙发上吃着薯片看电视的观众。练习跑步,我们都知道,不能用冠军的训练量,容易死。自律也一样。
每天跑500米不会成为冠军,我的目标也不应该是成为冠军。我只是想做个有活力的中年妇女。
所以我要全面降低我的目标,降到可以实现的水准。
带孩子:只要我不什么都不拿,尤其是手机ipad,就待在他身边就行。他要说话我就跟他说话,他让我干啥我就干啥。他不让我干啥我就发发呆。不去想能教他点什么,和他玩什么有质量的游戏。做个人形玩偶也不错。
存钱:前几天又想到换房换不起,压力很大,立刻就定计划削减开支。定完计划,就在网上发现了一家特别合我心意的网店,发现了好久没找到的喜欢的衣服,下单买了好几件。15年我实践过特别少的消费额度,那一年过得特别惨。也许是这个凄惨的印象太深刻了,现在只要我想到要攒钱,立刻就爆发消费欲望。买买买之后自我谴责,再定节约计划再买买买。所以也不控制到那个地步了。就保持现在的存款比例。去年我觉得特别不值得的就是我自己健身房的费用、孩子的课外兴趣班、19年春节出游。今年把这些都砍掉,就行了。
学习:今年在家工作,压力小,注会坚持学了3个月了吧。就保持这个强度吧,不要再加了。自己的兴趣爱好也不再加戏了,什么练字画画都算了。就听听音乐吧。
工作:不折腾,不瞎想,尽量不加班。
玩手机:带孩子的时候不玩,睡觉前不玩。别的时候无所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