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写一首诗
查看话题 >从一副三绝联,赏金陵莫愁湖
从不同诗文中摘取两句合并为新的诗句的做法学名叫“集句”。集句要求平仄相对、声律合辙、诗意贴切,是古代文人常玩的文字游戏,好比是诗词创作中的“拉郎配”。
最近看到有网友问到有关“集句”的问题。
从不同诗文中摘取两句合并为新的诗句的做法学名叫“集句”。集句要求平仄相对、声律合辙、诗意贴切,是古代文人常玩的文字游戏,好比是诗词创作中的“拉郎配”。
从不同诗文中摘取两句合并为新的诗句的做法,学名叫“集句”。集句要求平仄相对、声律合辙、诗意贴切,是古代文人常玩的文字游戏,也是一种诗词创作的手法。
要说集句中的典范,我推荐下面这副“三绝联”:
水如碧玉山如黛;
云想衣裳花想容。
这是南京莫愁湖六宜亭楹联,出自清代文学家方朴山之手。我之所以推荐这副楹联,是因为这其中蕴含的“三绝”让人赞叹。
1
首先是意境绝妙。
第一句“水如碧玉山如黛”语出明代诗人薛蕙的《江南曲》,原诗为:
江南光景殊无赖,水如碧玉山如黛。 吴王旧苑芳草多,鸳鸯飞过斜阳外。 船头醉岸五纱巾,兴来看遍江南春。 五湖倘遇范少伯,夺取当时倾国人。
从“吴王旧苑”、“五湖”、“范少伯”等词看,这首诗应该写的是苏州太湖附近江南春景。虽不是写南京莫愁湖,但是“水如碧玉山如黛”一句的诗意与莫愁湖风景非常契合。
有人说这句出自韩愈,我没有查到,如果有人知道更早的出处,欢迎在评论区指出。
第二句“云想衣裳花想容”语出李白《清平调·其一》,原诗为: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面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这首诗及其后两首太过出名了。相传这三首诗是李白在长安为翰林时所作。唐明皇携杨玉环至沉香亭观赏牡丹,看到怀中美人眼前美景,心情大好,于是命李白作新词以歌之。李白不负所托,挥笔立就。唐明皇看了心中大喜,杨玉环也笑得花枝乱颤。电影《妖猫传》以艺术的手法还原了当时的情景。
“云想衣裳花想容”,只七个字就让人浮想联翩:白云、蓝天、春风、牡丹……美人美景如在眼前。诗人不特写贵妃容貌,将美人置于美景中,用虚化的镜头给人以无限的遐想。
将此句作为“水如碧玉山如黛”的对句,乍看相互割裂,实则既不脱离上句的意境,又进一步地暗引美人意象,为景色增添了几分人的情味和韵味。
另外,从平仄的角度看,两句相对也是合适的:
水如碧玉山如黛
仄通仄仄平通仄 【去声十一队】
云想衣裳花想容。
平仄通平平仄平 【上平二冬】
2
其次是典故绝配。
莫愁湖名源于一个美丽的传说。
相传,梁武帝时期有位美丽的女子名叫莫愁,十五岁那年,父亲去世,莫愁因家境贫寒,只得卖身葬父。当时有位卢员外见莫愁纯朴美丽,心生恻隐,将其带入府中。后来,莫愁成了卢员外的儿媳。虽然生活富裕,可莫愁仍然无私地为穷人治病。穷人们时常说:“我们有了病痛,见了莫愁,就什么忧愁也没啦!” 一日,梁武帝在卢员外家中赏牡丹,问员外:“此花何人所栽?”卢员外跪答:“此乃儿媳莫愁所栽。”梁武帝当即令传莫愁见驾。梁武帝见到莫愁如花容貌,不由神魂颠倒。回宫后,寝食难安,终于想出毒计,害死了卢公子,传旨选莫愁进宫为妃。 莫愁得知,悲愤交加,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投湖而死。传说莫愁死后天上落下一只小船,载着莫愁悠悠而去。人们为了纪念她,将石城湖改名为莫愁湖。梁武帝闻讯,自感惭愧,于是写下了《河中水之歌》以纪念她。
这个故事中,莫愁和杨玉环一样,同是芳华绝代的美女。而牡丹不单是贵妃的专利,同样也成了莫愁姑娘坚贞美丽的象征。
回过头来再看“水如碧玉山如黛,云想衣裳花想容”这两句,有山有水,有花有云,有景有人,完美地展现出了莫愁湖美丽的风景和动人的传说,景色与人文融为一体。
3
最后是临终绝对
据清代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卷四》记载,这副对联还有一段“临终绝对”的故事:
淳安方朴山先生病革时,门弟子咸在,有二人私语曰:“‘水如碧玉山如黛’以何为对?”先生枕上闻之曰:“可对‘云想衣裳花想容’”。言毕而逝。
方楘如,浙江淳安人,字若文,一字文辀,号朴山。淹贯经史百家,于汉儒笺注,尤能指其讹舛。工古文,与方苞并称。乾隆初举博学鸿词,不应。有《集虚斋集》等。
虽然成书稍早的《随园诗话·补遗卷六》中,袁枚将这两句的搭配归功于孙子潇,但是所述寥寥,语焉不详。从方朴山的生平中,显然可以看出他渊博的学识和对文字的痴迷,“临终绝对”的故事似乎更加可信。
意境绝妙、典故绝配、临终绝对,三绝集于一身的莫愁湖六宜亭楹联可谓是集句界的翘楚。
南京莫愁湖楹联的数量和质量在全国的景点中都是屈指可数的。除了上面所说的“三绝联”之外,还有大量优秀的楹联。试举一二:
偕来甚好;
到此莫愁。
“偕来”就是“一起来”,“莫愁”一语双关。
淮月同流商女恨;
湖云长为美人留。
“商女恨”语出杜牧“商女不知亡国恨”句,美人大约指的就是莫愁女。秦淮河与莫愁湖都在金陵,相去不远。
渺渺一湖,干卿甚事;
茫茫万古,与尔同销。
“干卿甚事”出自南唐中主李璟与冯延巳的典故。冯延巳《谒金门》词曰:“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李璟格外欣赏此句,尝对冯戏言:“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干卿何事?”
“与尔同销”和“万古”语出李白《将进酒》:“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江水东流,淘尽了千古英雄儿女;
石城西峙,依旧是六朝烟雨楼台。
“英雄儿女”既是虚指,也指孙中山领导的北伐战争中牺牲的粤军士兵。北伐胜利后,在广东北伐军总司令姚雨平倡议下,将61位阵亡将士遗骸运回南京,安葬于莫愁湖南岸,建有粤军将士墓。
粉黛江山,留得半湖烟雨;
王侯事业,都如一局棋枰。
“一局棋枰”代指是朱元璋与徐达的下棋故事。传说,一天朱元璋与徐达在莫愁湖畔下棋。徐达赢也不是输也不是,机智的他在下棋过程中巧妙布局,在棋局结束之时竟将棋盘上的棋子摆成了“万岁”字样。恍然大悟朱元璋内心大喜,同时也被徐达高超的智慧所折服,立即投子认输,并将莫愁湖赠予徐达,徐达在湖畔修了一栋楼命名为“胜棋楼”。这一段故事被今人改编加工,成为电视剧《宰相刘罗锅》的桥段了。
清风明月本无价;
近水远山皆有情。
这是朱元璋撰写的对联。上联出自欧阳修的《沧浪亭》:“清风明月本无价,可惜祗卖四万钱”。下联出自苏舜钦《过苏州》:“绿杨白鹭俱自得,近水远山皆有情”。苏州沧浪亭也有此联。这两句同样是出色的集句联。
……
有人专门整理了莫愁湖的楹联,见下方链接
南京(7) 莫愁湖---对联大全www.sbkk88.com
我在南京生活过八年,莫愁湖也去过几次。但是当年昂首走过,却不曾看楹联一眼,现在想来真是遗憾。现在疫情尚未解除,只能通过景区VR地图故地重游了:
http://www.njmch.netwww.njmch.net
最后再点个题,关于集句诗词,下面这个链接中有很多经典的案例,比如:
苏轼的“怅望送春杯。渐老逢春能几回。”
黄庭坚的“我有一樽酒,聊厚不为薄。”
陈造的“庭院深深深几许,美人绵渺在云堂。”
……
我就不一一搬运了,详见下方链接:
关于「集句」的诗词(44首)_诗词名句网www.shicimingju.com
最后放一张本文主角莫愁镇楼。偕来甚好,到此莫愁。

一念起,满庭芳。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清流急湍』,来这里,我们聊点诗意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