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心学杂记二
1
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2
业有二义:一者造作义。于五蕴中, 别名曰行,所谓行蕴是也。于心所法中,别名为思,至下全知。二者用义。必有业用。如三十论说心所中,首作意云。作意者,谓警觉应起心种为性,引心令趣自境为业。
心中起念,引发驱动无形的力量影响未来的行动。
3
业识:色受想行识,即表象、感知、欲求、意志、分辨,从事件内里寻找本心。
佛性在每个人的内心,佛性有不朽的价值。这里佛性与自然科学的法则不同,关乎人情感与世间万物的沟通。
4
你念,或者不念我
情就在那里
不来 不去
你爱,或者不爱我
爱就在那里
不增 不减
5
宇宙事皆己分内事,己分内事即宇宙事。简单说,你的悲伤与快乐不是你个人的体验,同时也是宇宙的事,是一种必然的表达。
王阳明去世前:“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6
悲悯心,拥抱众生的烦恼和疾苦,心界大,大到万物平等尊重。
见性是功,平等是德。
去除分别心。
众生皆有佛性,佛是觉悟的众生。
7
阳明心学第一条:心即是理,心外无理。
在生活中使内心的纯真平和再现,以达到至善。礼与心不是苹果和橘子的关系,若心是一幅清明上河图,那礼就在画中,需要你去倾听他。
理在人心,良知即是天理。
生命的动力来自心,来自情感的真相。如果仅有道理,那它在进入你的内心情感之前,是灰暗的。爱情在没爱之前不是爱。它或许是字,是话,是傻白甜的电视剧主题,但在没有深入自己内心时,它不是爱。
找回生命情感的真相,内心会有自然而然的一个声音,想一个人,或爱一个人,那就是情感(良知)本能的呼声,听从它的指引,你就能感受到爱。
情感不是概念,人必须从真实的体验中找回真相。以内心的声音为出发点,说来简单,但人多迷失于社会加在自己身上的价值观,被物化的观念遮掩了真实的内心。
只要有钱,姑娘怎么还用找?
然而心安与否是内心的情感体验,和财富无关、和地位无关,偏离了这个出发点,从财富的高台上找寻爱情,而不是听自己内心的声音,会陷入心外无理的结症——求得的无非是治标不治本的术法。
8
王阳明心学第二条:致良知。
如何致良知?
摒弃干扰,放下所谓的逻辑头脑、个人私欲,这需要相当大的努力(长时间打坐、运动),安静下来去倾听内心的呼声,让良知能和你交谈,接着从内心收获指引。
这份指引将让人找到真实的感情体验。人的价值、生活的真相存在于与民族、国家的关系中。人生来就有对祖国的依赖和喜爱,这里的山水文明养育了自己,因为某些原因,这份情感却并不能从心中听到。
我眼中常含热泪,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9
最后一条:知行合一。
在行动中去感受生命的真相——爱情、亲情、归属、价值……知是行之始,心向往之的内心指引(真理)是行动的开始;行是知之成,想做与去做合二为一。
写字练字,不求字好看,只求一个用敬功夫。
重要的、主干的知,你从内心获得了,那外在的担心是没有必要的,你不需要期待结果,没有结果就是最好的结果。
根扎得深,你怕什么长枝叶、不开花?
10
行不到,是知不到。
11
《六祖坛经》
《传习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