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艺视角]他靠一道光,成功瘦身五十斤(上)

现在,我们先来回想一下平时拍证件照的场景:你不安地坐在蓝色或白色的背景布前,正前方一个大型光源直射脸上睁不开眼,你在一片眩晕中努力寻找镜头的方向。摄影师麻木地站在相机后:“坐好,看镜头,头往左边转一点,好,一、二、三。”
—— 十分钟后你手里拿着一张刚拍好就想扔掉的大饼脸证件照。

而这位画家,靠着一道“伦勃朗光”,让他笔下的人物从大饼脸成功瘦身五十斤,不仅在“减肥圈”中产生了不小影响,更是为此后的摄影事业做出一大贡献。
电影里也常常使用到这道光,例如王家卫的《一代宗师》。

当然,只看剧照我们还很难看出这道光的厉害之处。我们先从这位画家开始了解。

伦勃朗·哈尔曼松·范·莱因 (Rembrandt Harmenszoon van Rijn, 1606-1669) 诞生于17世纪的荷兰,被誉为荷兰历史上最伟大的画家。
他所处的年代正值荷兰的黄金时代,艺术、科学和商业在欧洲都处于领导地位。在时代的洪流下,这位具有非凡天赋的艺术家留下了大量作品,后人称他的影响力不止在荷兰而是全欧洲。
凡高曾面对伦勃朗的画说过:“你可知道,我愿以十年的生命换来在这幅画前坐上两个星期,哪怕是只吃干面包屑也罢。”

在伦勃朗诞生前的14至16世纪,正处于文艺复兴时期。当时的画作风格整体往写实方向发展,但对构图的空间感、对光线的运用还是不够成熟,画面看起来较为平面。
我们都非常熟悉的名画《蒙娜丽莎的微笑》就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作品之一,可以看出照射在人物脸上的是较为均匀的柔光,没有太大的光影对比。
我们拍证件照也是一样的原理,因为只有一处大型面光光源,原本棱角分明的五官也会被光“吞噬”,没有明显轮廓,脸自然就会比现实中看起来大了一圈。

1660年左右,欧洲巴洛克艺术运动盛行,影响力覆盖了整个17世纪至18世纪初。巴洛克绘画是其中的流派之一,其作品特征丰富浓重的色彩和大面积的阴影,戏剧冲突明显,明暗对照法是最常使用的技巧。伦勃朗、卡拉瓦奇和委拉斯凯兹都是巴洛克绘画的代表。
伦勃朗是其中将明暗对照法的使用发挥得最为淋漓尽致的。在他的作品中,光仿佛成了他再熟悉不过的画笔一般信手拈来。他利用光线的集中或分散,明处强调重点部分,暗处淡化次要元素。通过光线下的明暗分布,画作里的人与物的位置关系被他巧妙地重新排列组合,构成了一幅协调平衡的画面。
从伦勃朗早期的作品中就可看出其对光线极高的敏感度:

使伦勃朗成名的,是1632年的《杜尔博士的解剖课》。从这幅作品中可以看出伦勃朗对人物群像的用光技巧更上一层楼。每个人物脸上的光线都不为相同,不同的表情放在同一画面,连解剖台上的躯体也能看出微妙的光影对比,整幅画传递出一种故事感。

此后在伦勃朗其他的人像画作中,他的用光特点也逐渐明朗。人物脸部轮廓清晰,鼻梁高挺,不再是一张平面。
对比上面的蒙娜丽莎,伦勃朗笔下的人物是不是脸明显地小了一圈?

最能代表伦勃朗的作品,还是要数这幅《夜巡》,同时它也是世界三大名画之一(其他两幅为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的微笑》和委拉斯凯兹的《宫娥》)。

目前,这幅作品的临摹版被珍藏在荷兰国立博物馆,纵363cm、横437cm、重达300多公斤,而伦勃朗最初画出它的大小还要比这更大一些。
这幅《夜巡》是伦勃朗的集大成之作,人物的不同位置和脸部光线为画面营造了极强的纵深感,队员们威风凛凛的样子立现眼前。
然而它却开启了伦勃朗人生的分水岭,为他招来不少骂声,甚至带来了一场官司。
当时,阿姆斯特丹要举行一个盛大的庆典。为了记录下这令人自豪的时刻,自卫队的队员们每人向伦勃朗支付100荷兰盾,来画一幅巨型的肖像画。
没想到画成之后,所有人都对这幅作品非常不满。因为在那个年代,群体肖像画都是人物一字排开,每个人在画中所占分量均等。与伦勃朗同时期的画家弗兰斯·哈尔斯的作品就非常具有代表性。

而伦勃朗的《夜巡》里,人物错落有致,两位队长站在最前方,是整个画面的主视觉点,其他队员们则成了背景板,有的甚至仅仅露出了两只眼睛。这自然引起了队员们的愤怒:大家都付的是同等的酬金,在画面里却占了不平等的地位。队员们一气之下将伦勃朗告上了法庭。
伦勃朗因此名落千丈,这幅画作也命运多舛。正值战争年代,它被刀划过、被水泡过、被酸液泼过,还长期遭受烟熏导致氧化,流传到后人手里早已不是最初的样子,白天的盛典景象已不成形,所以后来被人误以为这幅画描绘的是夜间巡逻的场景。直到被修复后人们才恍然大悟它并不是“夜巡”,但这个名字却早已流传开。
多年后,人们再看《夜巡》,才明白伦勃朗为之付出的心血。细看这幅画,伦勃朗对用光的完美主义在细节中一一体现:
站在最前面的队长,两边投来的光线不一,产生的明暗对比使脸部更显立体;
副队长的衣服上映着队长手部的影子;
左后方的小女孩其实是画面中明亮度最高的,但整体看来并不显突兀,画面的明暗对比非常和谐。

从上文介绍的几幅画作中,我们可以观察出伦勃朗作品里人物脸部的特征:一侧脸较亮,另一侧较暗,其中暗的那一侧眼部下方有一块倒三角形的光斑。

回到文章开头几张《一代宗师》的剧照,脸上光影也是同样的特点。这就是伦勃朗式用光在人物拍摄中的运用。

要在人像拍摄中实现伦勃朗光,这和摄影中的光位设置有关。下一期文章,我们将从伦勃朗式布光开始说起。
往期推荐
《浮士德》是如何炼成的 | 揭秘图米纳斯导演的戏剧美学
[观艺视角]这座古镇,蕴藏着商业艺术的秘密
[观艺视角]它,才是真正的“药神”
[观艺视角]世界舞台上的华人之光
[观艺视角]回顾七十年,从马克·吕布的镜头下见证新中国的变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