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向街》读书摘要和笔记(20200406)
虽然“讲故事的人”这一名称,我们也许都很熟悉。但如今,我们很少能在身边看到这样的人了。在当下,讲故事的人,已变成了一种与我们日渐疏远的存在,而且与我们的生活越走越远。(注:讲故事是门古老的手艺,甚至可以称为一种艺术,但是现在能掌握这门手艺的人已经越来越少了:一方面是因为人们的急功近利的想法已经没法静下心来认真钻研这门手艺,一方面是新闻、摄影、电影、电视等替代品日益盛行,人们都已经习惯了这样的替代品。讲故事的背后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经验的能力,现在这样的能力已经渐渐从我们身上消退了。) 人们口口相传的经验,是所有讲故事者都从中汲取灵感的源泉。那些把故事书写下来的人当中,只有非常优秀的人,才能使书写出来的作品贴近众多无名的讲故事人的口语。顺便要说一句,那些无名时代讲故事的人有两类。这两类人肯定有身份重叠的。只有你能够在脑子里去想象出这两种类型的人,那么,“讲故事的人”这一概念才会变得血肉丰满。 要想真正去对读者加以“说教”,得先会讲好一个故事,编织进实际生活的教诲就是智慧。讲故事的艺术行将消亡,因为智慧——从“真理”的史诗性角度来看——正在走向衰亡和灭绝。然而,这种情形已经持续了很久。我们将之命名为“文化颓败的症候”是再愚蠢不过的了,更不用说视其为“现代性的”病症。这种现象,是时代的现实生产力的并发症。这种症状是因为生产力发展进步,逐渐把叙述艺术从活生生的口语领域剥离出来,成为一门封闭的艺术,与此同时,又造成了在传统消亡的过程中呈现昙花一现之美的可能性。 长篇小说在现代初期的兴起,是讲故事艺术走向衰弱的第一个征兆。长篇小说艺术与讲故事艺术的区别,在于它对书本的依赖。……讲故事的人取材于自己亲历或道听途说的经验,然后把这种经验转化为听故事的人们的经验,讲故事存在于人与人的交流当中。长篇小说的作家们则闭关独处,埋头写作他的作品,也就是长篇小说艺术诞生于那些离群索居的艺术家。 讲故事艺术一大半的奥秘,正在于讲述故事避免说得十分清楚。……非常准确的讲述最稀奇古怪、最神奇的事件,但不把事件在心理上的因果联系强加于读者。作品由读者以自己的方式去加以理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由此,故事的叙述赢得了新闻消息所欠缺的丰满与充实。(注:就是说讲故事的妙处在于让人自己去运用想象力把故事背后的因果联系补充完整,它让读者成为故事构造的参与者,而不是旁观者;读者从故事中得到的经验和启示,很容易被视为是自己的亲身经历,从中得到教益。讲故事的留白之处,就是每位读者的想象和自我经验的发挥和补充之处,让人深思,反复咀嚼,回味悠长,这是讲故事和小说的最大区别。) 一个讲故事的人,越是自然而然的放弃心理层面的剖微析幽,故事就越能充分去占据听者的记忆,越能充分与听者的经验融为一体,这样一来,听者也就越是愿意日后某时向别人重述这故事。 听者越是能通过故事来呈现自己,那么,故事的内容就越能深深的在记忆上打下印记。故事的韵律牢牢的抓住了他,听着听着,就有想要去重复讲述这个故事的冲动,才会自动化为他自身的禀赋。这就是讲故事的艺术得以不断繁衍、发展的人们的情感脉络。 讲述一个故事,很长时期内,是在劳动的环境中不断繁荣的,如农事、航海和城乡建设的工作中。可以说,它本身是一种具有工艺况味的交流形式。讲故事不像新闻消息和报道一样,着眼于传达一个事情的核心部分。它把世态人情,沉浸于讲故事的人的生活当中,以求把这些内容通过他的讲述,从他的身上释放出来。 “生活的意义”,的确是长篇小说内在动因,并促使自己加以演变的关键所系。对意义的寻觅,不过是读者参照自己的生活经历,对长篇小说所描述的生活历程加以比较和体悟。在长篇小说当中是“生活的意义”,而在故事当中,则是“故事的教育意义”。小说与故事,就以这样的标签截然不同的对峙着。从两者中,我们可以看出构成这两种艺术形式的截然不同的历史性因素。 手的功夫在故事讲述的活动中,越来越显得微不足道,在讲故事中的地位也日渐荒废。归根结底,在感性方面,讲故事绝不仅仅是喉咙发出声音的功夫。在地道的讲故事艺术中,手势的作用不小。对讲故事的工艺追求,练就出不同的手势,以千差万别的姿态,支撑着表达的意义。……事实上,我们可以深一步追问,讲故事者对他的素材——人类生活的关系本身,是否正是工艺人之于手工艺品的关系?讲故事人的工作,恰恰是以踏实、实用和独特的方式,锻造着经验的原材料——来自自己和他人的经验的糅合。 从这一点上而言,讲故事的人也就加入了人们的导师和智者的行列。他拥有教育民众的权力,但这种教义不像俗话和谚语那样,只适用几个场合,而是像智者的智慧,四海之内皆为适用。讲故事的人,有回溯整个人生的才能。他的天资在于他能从容的叙述他的一生,他的独特之处在于,能铺陈他的整个生命历程。讲故事的人是一盏灯,让其生命的灯芯由他故事的柔和烛光慢慢的燃尽。这就是环绕于讲故事的人身上,那种无可比拟的魅力意蕴所系。无论在列斯科夫、豪夫、爱伦·坡和斯蒂文森都是如此。在讲故事人的形象中,一个善良的人,最终会遇见的,唯有他自己。(注:只有善良的人,才不迁怒,不会将自己的过错加给别人头上,而是专注于自身,提升自己、改变现状。在作者眼中,只有善良的人,才能做好一名讲故事的人。)——《讲故事的人——关于尼古拉·列斯科夫作品的随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