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华为人力资源基本法”到《经营者思维》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很多企业曾经很辉煌,但今天已经看不到了,为什么当时辉煌的企业后来没有了呢?为什么类似于华为这样的企业,反而越来越强大?
一、华为
华为的人力资源体系跟其他中国企业一样,都在探索人力资源管理问题,都是从0开始建立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因为中国很多企业没有人力资源,只有人事管理。

华为的人力资源管理是从SABCD考核等级开始的,这个制度有了以后,大家都挺开心的。但是考核三个月以后不行,因为每个月都有SABCD五个等级,而且有比例分配,怎么办?一个季度考核一次。 经过两年多以后,华为的人力资源体系逐步建立了从绩效考核到绩效管理的体系。虽然从绩效考核到绩效管理只有两字之差,但本质发生了改变,考核不是为了分四个等级,而是为了提高绩效。
一个企业建立管理体系,往往是由这四个部分组成的:
第一部分,组织与责任体系;
第二部分,公司的考核指标,如何从企业的战略目标导到部门业务KPI、导到岗位业务重点与KPI;
第三部分,教练/辅导培训体系;
第四部分,考核结果怎么应用。

华为的管理是通过PDCA循环的持续改进,才创造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华为基本法》不是教授关起门来写的,而是与华为跟任正飞之间的思想沟通、碰撞、交流所产生的。当时华为的目的是希望走出混沌,当时思考的是怎么样让华为可以在未来持续发展。华为以前成功了,那么华为未来成功依靠什么东西,这是任正非最头疼的事情。
华为的人力资源管理价值理念:
1.人力资本是华为公司价值创造的主要要素及持续成长和发展的源泉;
2.人力资源是一种特殊的战略性资源,要从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来认识人的问题;
3.华为公司强调人力资本增值目标,优先于财务资本增值目标;
4.华为公司最大的财富是对人的能力的管理;
5.竞争与淘汰机制(内部竞聘、集体辞职);
6.通过内部劳动力市场,促进人才的优化配置和清除沉淀层,使组织更有活力;
7.市场部的正职干部集团辞职,推动了干部能上能下的机制。
华为的薪酬体系设计
据说华为的薪酬体系是找的一家叫HayGroup的咨询公司,它们有非常系统化的一套薪酬设置方法论,首先把岗位分开,用三个要素先评价:即岗位所需要的知识、岗位解决问题的难度、岗位应负责任的范围,然后建立内部的公平性。华为就根据这套方法,建立起了一套薪酬价格体系。 彭剑锋老师说人力资源的核心有三个要素,分别是:价值创造、价值评价和价值分配。华为就把教授的理论变成实践。价值创造、价值评价大家都知道,那么价值分配是什么?分别是股权、工资、奖金跟福利。这是价值分配的形态。
当然还有一个是职权,评价标准是哪些?
股权,要看员工未来可发展性如何;
工资,是看员工当前能力怎么样;
奖金,是近期所做的贡献怎么样;
福利,是保留因素,没有任何激励因素。

华为的薪酬体系是在1997年设计的,到现在已经使用了20多年,华为员工的人数从2000多人增加到20万人,这套薪酬体系现在还能很好地使用。这个体系对后来华为的稳定发展、持续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
1998年,华为引进了职业资格标准体系(NVQ),对员工来说,晋升通道是怎样的,每个等级应该具备哪些条件,你的技能、知识考试、业绩应该是什么样的,我都告诉你。 对华为来说,当时很多员工都是刚从学校毕业就去了华为的,怎么让他们快速提升职业技能、职业化能力,就靠这个标准。 建立了这几个体系以后,华为才建立了人力资源管理大厦,根本是公司的文化与价值观,用价值导向建立了人力资源体系。华为的研发、生产、销售都有人力资源部,1996年的时候华为已经这样做了。
一个体系的落实,组织保障是非常重要的。
华为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建立过程与方法:
1.是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建立起来的,整个体系的建立用了5年的时间;
2.把人才作为公司发展的根本,并且通过企业文化和制度激发员工的最大潜能;
3.舍得在管理上花钱,大量学习与吸收了西方管理方法与中国管理思想,中西结合,开放吸收;
4.在学习与吸收外部管理方法中,不断章取义,不搞小聪明、先僵化后优化;
5.注重体系化建设,制度一定要配套,形成良性的循环,注重实效,不搞形式。
华为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核心要素与理念:
1.知本论,人才优先发展战略,人力资本优先于财务资本增长;
2.顶层设计,强大的执行力和实践力,人力资源管理三级委员会;
3.对标先进,吸收宇宙能量,“先僵化、再优化、后固化”;
4.塑造优秀的企业文化,文化是一个企业的基因;
5.强大的组织能力,华为不止有任正非;
6.强大的执行力,体系建设、制度建设、队伍建设的一体化。
二、基于《经营者思维》的学习与思考
《经营者思维》总结企业在建立人力资源管理的时候几个关键点:
第一,企业的人力资源体系设计应该与企业的战略、文化相结合。
第二,如何让企业一把手认知和认同先进的人才管理理念和方法,是企业成功推行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关键。
第三,,从公司的高层到中层管理者,应该有明确和统一的价值理念。
第四,人力资源管理各个制度的设计应该相互配套和融合,不能急于求成。就算老板给再多钱,也没有那么快,因为人力资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第五,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推行需要有一个推行与完善的过程,需要坚强的执行力。
没有执行力,再好的制度体系都没有用。这是我自己个人的体会,即人力资源体系怎么建设的问题。
1.重新定义组织中的人

① 对人的管理思维上要从线性思维转化到生态思维 什么叫线性思维?以前有很多假设,假设对和错的问题。现在很多中国企业的管理是灰度理论,通过价值导向,恶也可以变成善,它是一个混合体。 ② 从雇佣关系到伙伴关系 以前是资本雇佣劳动,是一个剥削关系。但现在是互相的促进关系。劳动、人力资本也可以分享剩余价值,很多公司搞期权,就是为了分享剩余价值。 ③ 从组织驱动到自我驱动 以前是行政命令关系,职责的分配关系,权利关系。现在变成自我驱动,从“要我干”转化成“我要干”。 ④ 从单赢文化到共生文化 单赢文化是零和博弈,但共生文化是双赢。有句话说“在大数据下也需要小草”,在一个大企业里有小团队是可以独立作战的。这种思维结构改变了,人力资源的思维框架就发生了改变。 ⑤ 从岗位为中心到以任务为中心
2.人才经营铁三角
经营者思维需要学会“人才经营铁三角”,分别是:
知识的经营,企业所拥有的知识与知识产权才是企业最大的财富;
能力的经营,通过打造人才供应链和能力发展链,满足企业战略和业务快速发展的需要;
心理资本的经营,通过强有力的企业文化,从心理上激发员工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
3.未来企业人才管理的主导方向
经营者思维有两方面:从人力资源管理者来说,要从职能管理思想转化到企业经营思维;对企业经营者来说,怎么样从资本经营和生产经营转化到人力资本经营。
这两方面都体现出了经营者思维的特点、管理理念跟思想。时代在变,技术在变,客户在变,我们只有适应变化,超越变化,掌控变化,才能在不确定的商业环境中处于不败之地。